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优化配置
2010-03-22王文联
王文联
(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1167)
1 引言
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资源的占有量和利用率,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电子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成为新兴事物,它们与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一起,构成了现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从《200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的统计可知:2008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75668种、报纸1943种、期刊9549种、录音制品11721种、录像制品11772种、电子出版物9668种[1]。另据 《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9年12月30日,中国的网站数达到323万个,网页数量达到336亿个,平均每个网站的网页数为10397个,年增长率达到86%;平均每个网页字节数为31.5 KB[2]。面对如此庞杂的信息资源,单个高校图书馆由于经费的不足难以收集全,高校图书馆只有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才能构建有效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满足师生读者的文献需求。本文就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提供参考。
2 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优化配置
2.1 分工协作,联合采编,建立特色馆藏
由于各高校图书馆办馆规模不一,资金投入不均衡,要使各馆携手合作,就必须建立合理的共建共享机制,成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调机构,明确各成员馆的馆藏收藏重点,实行文献的联合采编和分工合作,如各高校图书馆可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在CALIS基础上共同制作和分享MARC数据。一是学科建设分工合作,各有侧重;二是外文期刊、大型中文图书实行采购协调;三是电子资源实行集团购买。如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JALIS)就以集团方式采购电子资源,在江苏省内建立镜像站点,向该省高等院校提供服务;四是制定开放统一的数据库建设标准与规范,加强自建数据库的规范化建设,根据办学特色和重点学科建立特色馆藏以及特色数据库。如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藏书已达160万册,订购中外文报刊1564种,提供45种数据库。该馆重点收藏了法律史、国际法学、经济法等学科的各种载体文献,特别是突出了法律史和国际法学的文献特色,满足了该学科不同层次读者在教学、科研上的需求。该馆还自建了“中国法学文献题录索引库”、“华图法学文献全文数据库”、“法学高地数据库”[3]。
2.2 建立网络信息系统,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是由网络硬件、软件以及数据组成的,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主要有资源共享、数据通信、远程传输、集中管理、实现分布式处理、负荷均衡等功能。
2.2.1 建立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各高校图书馆应从“以藏为主”的茧壳中挣脱出来,充分利用各自的馆藏,有针对性地收集、开发利用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通过构建网络信息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网上检索和原文传递等服务。
第二,标准化原则。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宗旨是为了共享,所以各个高校图书馆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整个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各个节点之间的访问与共享的实现,要依靠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网络信息系统。
第三,最大效益原则。信息资源共享就是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用,所以各馆在参加本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时,要以合理的信息构成和配置为依据,这样才能体现出资源的最佳利用率[4]。
2.2.2 建立方法及服务
第一,设立联结各网络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信息主管部门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连结站,目的就是对各高校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个本系统内的独立网址,直接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5]。如2005年9月,江苏省成立的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就是重点在互享优质课程资源、互借图书等方面开展共建共享,联合体内各成员馆颁发通用借书证,开展图书互借服务。
第二,开展馆际互借,提供文献复制服务。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系统,读者不受馆舍限制可在本系统中任一高校借还所需文献。馆际文献复制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另一形式,是共享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满足师生信息的需求。根据日本学术情报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馆际互借系统中成员馆的馆际文献复制量应为馆际互借量的十几倍,这充分体现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优越性。如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等五校图书馆在协调采购、馆际互借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总之,要实现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首先应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统一系统网络环境。其次,要加强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建立联合目录数据库。再次,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为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
3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优化配置
3.1 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
公共图书馆有着丰富的信息咨询服务实践经验,特别是一些大型图书馆,如金陵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他们早就加强了文献采购的针对性,开展了直接面向企业和科研的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有着种类齐全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具有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料。由于缺乏对社会需求信息的了解,缺乏主动咨询服务的意识,目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并未充分利用馆藏文献资料开展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实行资源共建共享,一方面可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促进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业的发展。信息咨询业的开展为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
3.2 合理分工,馆藏建设应有所侧重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与公共图书馆相比,在财力、物力、人力上占有优势。根据这一特点,高校图书馆应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比重,重点收藏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以便于信息服务的开展。如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就收藏了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等,并且还收藏了十种外文数据库[6]。
公共图书馆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应加强现实馆藏资源的建设,即加强传统纸质文献资源的建设。纸质文献依然是读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完整的传统纸质文献馆藏体系,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如作为江苏省的文献资源保障中心,南京图书馆的馆藏已形成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资源体系,现有馆藏867万册,藏书总量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位居全国第三。历史文献是其馆藏一大特色,包含有古籍160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古籍中善本有14万册,已有282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7]。
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要突破行业的界限,扩大信息资源的来源,加大资源建设的力度,加强各系统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的协调配置,建立地区性的信息中心和若干学科信息中心,建立联合目录数据库和专题文献数据库,为资源的共享奠定基础。
3.3 建立地区性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为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实现,一要建立地区性的资源共享工作机构,负责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工作的实施与运行,二要建立地区性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各图书馆通过统一的、开放式的标准接入这一平台,展现自己的优势资源。各图书馆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其他图书馆的信息并实现互动服务。2009年6月14日,由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联合创建的 “深圳文献港”正式开通,标志着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现实。“深圳文献港”是公共、科技、高校图书馆合作的产物,现有120万种全文电子图书、170万种可部分阅读的电子图书(通过文献传递)、280多万种图书目录、1.5亿条各类论文题录信息等资源。“深圳文献港”以“开放合作、提升服务、保障共享、共同发展”为宗旨,面向深圳市文化建设、经济建设、自主创新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文献信息统一揭示与服务,为市民提供集馆际互借、原文传递、联合参考咨询为一体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与共享平台。“深圳文献港”对传统图书馆的馆藏予以全面揭示,并推动传统图书馆资源的合理分布、馆际互借,为网上图书馆提供了更丰富的电子资源和更广泛的数字化服务,也支持了自助图书馆的资源发布和预借服务[8]。“深圳文献港”是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典范,为我国其他地区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国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高效图书馆不但要在高校系统内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高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而且更应与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等其他系统图书馆合作,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社会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以体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1] 200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2010-01-11].http://www.cbbr.com.cn/info_21091_1.htm.
[2] 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EB/OL].[2009-12-22].http://tech.qq.com/zt/2010/cnnic25/.
[3] 殷啸虎.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及数字资源建设情况介绍 [EB/OL].[2009-12-28].http://www.docin.com/p-15166155.html.
[4] 何茹.试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2(2):28-29.
[5] 朱维华,廖亚利.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优化配置刍议[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3):25-26.
[6] 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 [EB/OL].[2009-12-25].http://lib.njit.edu.cn/lib/szz iyuan.
[7] 现代图书馆 [EB/OL].[2009-12-28].ttp://www.jslib.org.cn/njlib%5Fntgk/njlib_xdnt/.
[8] 肖卫东.“深圳文献港”正式开通 [EB/OL].[2009-12-30].http://www.szln.gov.cn/UserFiles/contribute/1246519895593.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