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探索
2010-03-22程建宇
程建宇 顾 慧
(桐庐县图书馆,浙江 桐庐 311500)
〔作者信息 〕程建 宇 ,馆长 , 馆员 ;顾慧 , 副研究馆员 。
桐庐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 200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 399109人,其中农业人口 283478人,辖 2个街道 、7个镇 、4个乡 (包括 1 个民族乡 )、186个行政村,面积 1825平方公里。
为延伸图书馆服务,切实为百姓办事,使广大农村居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借书阅览的便利和权利,从 2007年开始,桐庐县图书馆着手在全县 186个行政村(社区)建立图书流通服务点,至今已达 150 个,覆盖面达到了 80%。随着村级图书流通服务的增加和普及,读者服务需求的扩大,业务要求的提高,借鉴国内外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成功经验,在各乡镇建立县图书馆分馆已是大势所趋。
2009年初,桐庐县图书馆作为杭州地区总分馆制首家试点单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动了总分馆制模式。总馆和分馆之间实行网络化管理,数字资源共享,并在杭州地区各县(市)馆间实行图书资源通借通还,最终实现全县各个角落的百姓都能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图书借阅服务的方便和权利的目标。1月 15日首个乡镇分馆—凤川镇图书馆正式开放,拉开了桐庐县总分馆制建设的序幕,带动了各个乡镇积极响应。而后,合村、莪山畲族乡、江南、分水、横村、瑶琳分馆相继启动,全县 50%的乡镇建立了分馆。县馆为 7家分馆配送图书 16542册;150个村级图书室,累计配送图书(碟片)99289册。2009年,全县基层流通服务点共接待读者 586187人次,借阅图书 232776册次,是历年之最。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利用率,使村民真切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以下是对总分馆制实施一年来的认识和体会。
1 总分馆制模式是大势所趋
总分馆制模式是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拓展图书馆服务网络的有效方式,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它的实施,首先实现了文献资源的统一采购和配置,优化了全县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布局;其次建立了联合编目中心,实现了文献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了机构重复设置和人员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书刊借阅的“一证通”管理;第四,实现了公共图书信息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第五,实现了乡镇图书馆专人专职。
2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是总分馆制建设的保证
桐庐县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推行,主要得力于自上而下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扶持。早在 2008年 9月,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陈建一局长、杭州图书馆禇树青馆长等专程就建立总分馆制工作与县领导磋商,随后确定在桐庐创办总分馆制试点。2009年 3月 27日在“弘扬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名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扩大)会议上,县委副书记徐小林作重要讲话并特别强调“各级部门要强化领导、资金保障和机制建设,齐抓共管,进一步形成推进文化名县建设的强大合力,推动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会上,还讨论了《关于构建桐庐县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并提出意见建议。 2009年 4月,我馆组织了调研小组先后赴我县 13个乡镇、街道图书馆(室)和各行政村,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以及咨询读者等形式,对基层级图书流通服务点的运作、管理、借阅和百姓需求情况进行了全面走访和调查摸底,共计 221家基层图书流通点。 5月 14日,桐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桐政办[2009] 70号《桐庐县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的通知,对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将此项工作纳入了政府日常工作,加大了购书经费的投入;5月 31日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印发的“杭文广新社文[2009]18”号文件,确立了桐庐县图书馆为全市首家总分馆制试点单位;全县各乡镇领导积极创造条件,拨出购书专项经费, 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力争早日建立图书分馆。
3 因地制宜,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根据各地人居环境、经济条件的差异,确定建立乡镇分馆应因地制宜,以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有步骤进行。目前各分馆按总馆要求渐趋成熟,馆舍环境优越,设有图书外借、报刊阅览、电子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等功能。持证读者逐年上升,读者活动正常开展,总体运作情况良好。如:合村乡书记、乡长带头办证,现场办公,带动村干部、村民和师生们纷纷办证阅读,分馆工作人员积极发展持证读者,开办各类读书活动,把分馆部分藏书有计划地分到村级图书流通点;莪山畲族乡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建设莪山畲族乡读书型乡村及办理图书证的通知”,组织行政村和乡属单位有计划办理借书证,鼓励全民阅读,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横村分馆利用海报、墙报、户外标语横幅、灯箱、橱窗等宣传图书馆,荐优秀图书,还举办“图书借阅专题讲座”扩大影响;分水分馆通过组织读者开展图书情报知识、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及读者借阅制度等培训,举办《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比较》读书讲座、《我与图书馆》征文交流活动,吸引了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4 总馆要有专人、专职部门负责分馆工作
为了更好地完成总分馆制创建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总馆馆长直接负责分馆人员、经费等;设置了专门的图书配送中心,配备图书流通车负责分馆图书的统一采购、编目、配送;设立了社会活动部负责基层图书馆(室)的联系、管理、辅导等工作。分馆管理员由县馆统一培训并发放工资,实现了县馆、乡镇分馆、村图书室有序的三级管理模式。
5 农村群众读书阅读体系初步形成
桐庐县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从 2007年起步, 2009 年实现了飞跃发展,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图书馆人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已取得实际成效, 农村群众读书阅读已初具氛围。2008年有 15个乡(镇)、村图书“一证通”工作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表彰;2 个文化体育工作站、1个社区、2个村图书室荣获市图书信息“一证通”优秀基层服务点称号;10家单位荣获市图书信息“一证通”工作扶持点称号。如江南镇环溪村爱莲书社图书馆常年读者不断、活动不断,还一户一卡,发放到每个家庭,便于百姓借书阅读,享受城市居民的文化品质生活,深得各级领导重视和村民喜爱;目前,基层图书馆(室)已成为农村百姓读书学习的一个好去处,使远离县城的农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文化大餐。
6 得到了群众的拥护,社会反响良好
基层分馆的建立得到了一批热心群众支持。如凤川镇潇源村, 70多岁退休老书记徐关栋热心图书事业,拿出自己订的报刊供人阅读;莪山畲族乡中门村姚伟国是会计兼图书管理员,放弃自己休息时间坚持每天晚上为村民开放;桐君街道春江村老年协会的谢世祥、周光勋两位老同志,骑着自行车四处筹书 1700 余册;在村图书室启动仪式,村长郑根柱带头捐赠图书 100余册, 78岁的老人周光兴捐赠 200元人民币。
基层图书流通点得到村民的赞誉,缓解了农民看书难问题,尤其是科普和少儿读物大受村民喜爱。如,凤川小学五年级学生李雨倩,自凤川分馆开馆以来,平均两天借书一次,每次两本,将少儿读物看了个遍。桐君街道春江村 92 岁高龄的周竹林老人和她 83 岁的夫人每天借书用放大镜认真阅读;种菜专业户周德根原来都是用敌敌畏给菜治虫,看了图书室的书后真正认识到此药毒性太大,危害百姓,就按照书上的方法购买现代农药治虫,还介绍了 5位专业户前来借书;富春江镇石舍村一位老农说,自从有了村图书室后,他一直把《科普走进你我他》一书作为工具书查阅,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
7 应重视长效管理
7.1 继续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扶持 要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乡镇图书馆加强管理和投入,使全县各个乡镇尽快建立县图书馆分馆。
7.2 提升乡镇分馆的服务功能 加大对分馆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乡镇分馆图书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水平去辅导和统筹村级图书流通服务点,提升分馆的知名度和服务功能。
7.3 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关心图书馆 由于某些乡镇财政收入不高,文化事业的投入缺乏,建议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让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出资出力,共同关心、关注乡镇图书馆。
〔1〕夏嫣.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历程.河南图书馆学刊 , 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