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扩大农村劳动就业

2010-03-22黄爱珍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年4期
关键词:常山县县域劳动力

黄爱珍

(常山县统计局,浙江 衢州 324200)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扩大农村劳动就业

黄爱珍

(常山县统计局,浙江 衢州 324200)

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发展中也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特色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和技术短缺等问题,建议采取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继续鼓励私营经济发展等措施促进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县域经济;农村劳动力;经济发展

浙江省常山县人多地少,自然资源不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现象特别严重,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工业所远远吸纳不了的。近年来,常山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找到了一条捷径。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1.乡村经济的吸纳作用。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不仅繁荣了农村经济,而且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缓解了就业压力。早在1985年,全县就出现了3000多家农民联户和农民个体企业,企业从业人员达1万人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常山县对乡镇和县属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产权制度改革,大批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企业数704家,从业人员3.88万人,其中农村分别为630家和3.5万人;个体工商户登记户数达6200户,从业人员1.27万人,其中农村分别为3100户和5000人。

2.城镇经济的吸纳作用。城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提供了就业平台,是农民向市民转变的重要载体。2008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外出从业的农村劳动力中有32%到县城就业,而外出到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的分别占8%、13%、21%。可见,县城对农村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是外出地区的首选。据抽样调查资料,2008年,我县外出就业的劳动力中有近30%到小城镇就业,这些劳动力在小城镇获得的人均收入仅次于大城市,而人均消费支出比外出其他地区都低,只相当于外出劳动力消费支出平均水平的70%。由此可见,小城镇就业成本较低,收入相对较高,是农村劳动力外出的理想选择。我县专业市场发展较为完备,不仅促进了农村流通体制的改革,搞活了农产品流通,促进了农业和农村企业的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县域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常山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9年高位增长,特别是在1997年以后,其他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我县农村居民收入仍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县域经济发展快、活力旺、实力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1.县域经济与农村居民收入高度相关。县域经济稳定发展带动了乡村经济和城镇经济的全面发展,为农村居民增收带来了诸多利好。从各县的发展情况看,县域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农村居民收入较高,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地方,农民增收相对乏力。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排序,2008年,浙江省有27个县(市)进入百强县。从这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来看,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还是发展潜力方面,都优于其他县(市)。调查数据显示,27个百强县(市)的农村居民收入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县域经济产业联动、城乡促进,发展效益农业,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新亮点。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柱是特色块状经济,常山县这几年县域经济发展最快的几乎都是特色块状经济优势明显的地方。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调整农业区域结构,着力培育乡镇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和品牌农产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形成了胡柚、山茶油、食用菌、瓜果蔬菜等30万亩以上特色农业产业群,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265个(家),这些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架起了中介服务的桥梁,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在效益农业发展中,县域经济发挥了产业联动、城乡互促的巨大作用。

3.县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居民劳务收入的快速增长。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城镇化、工业化,使得大批农民离开土地,或者到企业工作,或者转移到城镇就业,由此带动了劳务收入的不断增长,使其成为收入的重要来源。1985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劳务收入只有26元,1990年增加到76元,2008年进一步增加到了6635元,劳务收入占全年纯收入的比重也从1990年的11.7%提高到了2008年的50%。劳务收入能成为我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完全得益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4.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低收入户的收入增长。在我县大多数农户过上了相对宽裕的生活以后,还有部分农户收入水平较低,只能维持温饱生活。近几年来,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低收入户的增收:一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加了低收入家庭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二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负担,从而使低收入户可以减少税费支出;三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我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的基本生活。

三、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常山县县域经济的强劲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但是也应该看到,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1.产业结构趋同,特色不够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目前经济结构仍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县级工业企业相当部分属于粗放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而且各区域间产品趋同现象严重,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从农业内部结构看,多数乡镇均以种植业生产为主,农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体系尚未形成,低质农产品积压、卖难现象时常发生。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和技术短缺。交通、通信、能源的现代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由于县域经济集中度不高,通信的普及率、道路的畅通率和能源的利用率都比不上城市经济。同时,由于县域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科技基础差,难以吸引人才,也导致了科技创新难,经济发展缺少科技依托。这些都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

3.企业规模偏小,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县县域经济的支柱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但相对封闭的行政管理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以致很难培育出有实力的大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

4.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滞后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还处于分流阶段,绝大部分劳动力还未实现真正的非农化转变,这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适应。农村非农化进程的提升,既是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农民增收的前提,更是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依托。

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由之路。因此,正视和解决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提高劳动力文化素质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

1.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有利于工业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具体来说,一是要搞好县城建设,打造发展县域经济的基础平台,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搞活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三是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推进一体化管理,完善市场体系,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农民进城门槛。

2.继续鼓励私营经济发展,推动县域经济上新台阶。近年来,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后我们应该继续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要为私营经济创造一个更宽松、更公平的发展环境,拓宽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领域。要真心实意帮助私营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加强私营企业的法律保护,使私营企业尽快上规模、增效益,带动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3.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会逐渐变小,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特别是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直接为农业劳动力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而且有利于发掘农业资源,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此基础上,农业劳动力收入的提高,可以减少农业和非农业的收入差距,使得劳动力双向转移较为顺畅,减少转移的难度,最终实现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最佳配置。因此,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4.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经济发展水平受制于人口的素质。我县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很不相称。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要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样化的再教育项目,形成规模化的商业教育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办学在学历教育中的比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最终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升人力资本含量,并部分缓解就业压力。

(责任编辑:牛域宁)

猜你喜欢

常山县县域劳动力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学生作品展
常山县图书馆推动有声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