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2010-03-22陈宜芳
陈宜芳,张 英
(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18)
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特点
1.1 文献信息载体多元化
信息存储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趋于多元化。现代图书馆除了收藏纸质印刷型文献、声像资料、缩微型资料等外,还收藏了各种类型的电子信息资源。电子资源以其存储密度高、信息量大、内容新颖、更新速度快且方便快捷以及易于实现资源共享等显著特点,越来越受到读者的认同和青睐。当前,高校图书馆除收藏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外文电子期刊、外文期刊数据库以外,还拥有中国教育资源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资源。高校广大师生、科研人员可通过利用图书馆所购买的各种科技文献检索工具、高品质学术电子期刊获取他们所需的科研信息。
1.2 读者需求个性化
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广大高校读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其研究领域或相关领域以及与教学、科研有关的文献上,对信息的需求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同时,科技的进步、知识的创新与重组,使学科高度综合、知识高度密集,读者期望得到来源广泛且经过整合的综合型知识信息,使自己时时处于了解、掌握世界最新科技动态的地位。总之,网络环境下的读者,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图书馆必须重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把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深入分析和研究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才能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1.3 服务手段和模式的现代化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将是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知识型信息研发机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高校图书馆成为一个集文献信息收集、加工、整合、管理、传播于一体的有机系统,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由传统的手工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高校图书馆可以依靠现代网络平台,为读者开展远距离服务,如开展数字参考咨询和各种情报调研、定题跟踪、专题检索等服务,图书馆的工作将从以文献单元的加工,发展到以知识单元为主的加工,其服务工作将从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发展到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有更多的工作人员从事信息检索、信息组织、信息加工以及知识管理等工作。图书馆员将成为网络资源整理者、网络资源导航员。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信息交流渠道的多样化,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服务理念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高校图书馆要想摆脱传统服务模式的束缚,就必须走服务创新之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学和科研,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1 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的广泛应用,给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这一环境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原有的服务理念,突破原有的收集、整理与传播信息的模式,向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图书馆形成一种全新的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结构。高校与高校之间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形成一种创造力,实现服务创新,以增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竞争、生存与应变能力。
2.2 服务于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网络环境不仅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环境,也为人们获取各种领域的信息提供了方便。现代网络把分布式竞争性信息交流环境带到用户面前,高校读者可以不进入图书馆,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就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获得教学和科研信息。网络信息资源数量之多,传递速度之快,是传统图书馆所无法比拟的。在网络面前,图书馆与用户处于同等地位,都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取所需信息。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图书馆所具有的优势已不再明显,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的光环在网络时代已变得不像以前那样耀眼。高校图书馆只有进行服务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2.3 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手段已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图书馆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已成为必然。但是,由于馆员素质低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效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社会的信息化和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对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思路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曾指出:“现代科学成就,与其说是技术上的突破,毋宁说是思想上的突破”。同样,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服务创新,必须在服务理念上要有新的突破,树立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以读者为中心,加大文献信息的开发力度,开展各种信息服务。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图书馆实施服务创新,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一是以读者为本,二是以馆员为本。在图书馆面临各种信息服务机构带来的竞争环境下,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应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使读者愿意到图书馆来学习,使读者能在图书馆得到满意的服务。图书馆以馆员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提高馆员的待遇,使馆员能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读者提供周到的服务。
3.2 开展多元化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馆被动的、单一的服务已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应主动适应新环境,本着求实创新的原则,开展多元化服务。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在分析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从内容到形式,从技术到管理,不断进行改革,不断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整合和有序组织,加强网上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多种服务,为读者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多目标的服务。如浙江大学图书馆就利用网络介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特色,建立专业特色数据库、专题目录、专题索引等,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文献传递、用户教育等服务。特别是该馆建立了浙大文库、浙江大学硕博学位论文检索等二十多个资源库,为读者能检索到自己研究领域的文献和信息提供了保障。又如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除了提供各种数据库检索服务外,还提供了在线咨询、电视节目录制预约服务(教师用户)等。
3.3 加强特色化建设
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必须摆脱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而应站在一个宏观角度来考虑资源建设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担负起信息资源建设和社会化信息服务的重任。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收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建立起具有学校学科特色的文献数据库,开展特色化的主动服务。如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为充分开发利用本馆特色馆藏,于2001年起开始建立专题题录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已收录了航海技术、水运管理、经济、海商法等学科的文献信息,总计3000条记录。读者可以利用OPAC检索系统进行检索。大连海事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图书馆又通过因特网对网上浩瀚、无序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的加工和综合处理,在自己的主页上用链接的方式建立了信息导航系统,在特色虚拟馆藏基础上开展了特色信息服务。
3.4 树立市场化意识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快速发展,正在影响并改变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只有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才能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一是树立市场化的服务意识,分析用户特点及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二是树立服务品牌意识,打造图书馆服务品牌。三是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人力资源基础。
3.5 突出图书馆的存取功能
拥有是存取的前提和基础。在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服务观念中,“重藏轻用”占据主导地位。但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在加强资源特色化建设的同时,不仅要注重图书馆的拥有功能,而要更加突出图书馆的存取功能。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涌现,印刷型文献和电子文献将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主要馆藏,数字馆藏也将成为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基础。高校图书馆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强化图书馆的存取能力,为用户提供多种载体的文献信息。未来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将根据需要以电子形式或印刷形式向外传输,一个图书馆的馆藏将由存取能力而不由拥有量来界定。
总之,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高校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师生读者会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图书馆网络服务平台,加大图书馆服务创新力度,为师生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1] 方胜华,王俊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图书馆,2005(2):61-64.
[2] 徐海燕.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不竭动力[J].现代情报,2002(1):97.
[3] 邱安娜.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4(1):66-67.
[4] 汪健.创新的内涵与创新的体制—围绕“创新”对清华大学院士的调查与访谈[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85~88.
[5] 徐东明.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变革[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5-99.
[6] 浙江大学图书馆 [EB/OL].[2009-10-23].http://libweb.zju.edu.cn/newportal/.
[7] 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 [EB/OL].[2009-10-24].http://lib.zjicm.edu.cn/.
[8] 张戍,田青.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175-176.
[9] 翟可菊,武建新.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4):89-90.
[10] 皇甫海潮.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途径和保障措施[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67-69.
[11] 钱秀平.“以人为本”视野下的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4):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