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NNIC报告谈网络阅读时代的图书馆读者教育
2010-03-22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重庆402160
(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重庆 402160)
CNNIC报告是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简称,截至2009年7月该报告共发布了24次,揭示了我国网络的发展和使用情况。笔者根据第24次CNNIC报告分析了网络阅读主体、阅读行为的特征,发现网络阅读的读者教育工作亟需开展。
1 网络阅读现状
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信息传播和获取都带来了巨大变革,传统阅读的青灯古卷在大众阅读中的份额逐渐被显示器所替代。网络阅读已经成为时代的选择,CNNIC报告指出,84.3%的网民认为互联网是其最重要的信息渠道。
网络阅读的兴盛与其自身的优势相关。与纸质图书相比,网络资源获取方便及时、费用低,即使电子书付费阅读,也比纸本图书低廉得多。除此以外,网络资料易检索也是其受青睐的原因。随着电脑、3G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可以预见选择网络在线阅读的人群将会越来越多。
2 开展读者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网络阅读是阅读主体与网络化数字化文本相互交流信息与知识的过程,是阅读主体借助网络阅读工具开展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一种体现。网络阅读活动必须具备主体、客体、主客体间的活动,其外延表现为具体的网络行为。图书馆开展读者教育的必要性可以从网络阅读的内涵和外延分析得之。
2.1 主体
网络阅读的主体是网民。根据CNNIC报告的定义,网民是指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的规模已达3.38亿人,其中青少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从网民的学历来看,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网民占74.9%。从网民的职业来看,学生网民最多,占网民总数的31.7%,无业、下岗、失业人员占网民总量的7.4%,而专业技术人员占网民总量的7.1%。从网民的收入来看,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网民占总量的23.5%,位居第一,其次是月收入为501~1000元的网民。以上数据显示,无论从年龄、学历、职业还是收入来看,网民中的大部分属于弱势群体。他们虽然紧跟时代步伐成为网络信息用户,但他们在网络信息的获取、鉴别、利用上还不成熟,需要专业机构提供阅读指导。
2.2 客体
网络阅读客体是超文本或者超媒体形式的数字化阅读文本,并通过网络来获取、保存。网络阅读客体具有3个特点。首先,网络信息芜杂、良莠不齐。网络阅读的对象是多媒体、流媒体、博客、论坛等,由于没有专业人员对信息进行筛选控制,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可能给网民思想造成毒害。其次,信息超载现象严重。网络资源成倍增长,造成信息爆炸,这给网民快速、有效获取信息带来了障碍。最后,超文本、超媒体的网络组织形式容易造成网民网络阅读的迷失。网民在阅读中追求快速、快感、快扔,易产生浮躁的心理。图书馆在读者教育中应揭示网络资源的两面性,让读者对网络资源有客观理性的认识,从而不会对网络资源盲从。
2.3 外延
网络阅读的外延是指网络应用行为中的信息获取、部分交流沟通行为。CNNIC报告把网络的应用行为分为信息获取、交流沟通、网络娱乐、商务交易。从CNNIC报告的数据来看,网络阅读占网络行为的比重大。然而,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网民首选的阅读新闻内容和网络群体用户行为的使用偏好就可以看出情况不容乐观。网民上网最多阅读的新闻还是和娱乐有关,其次才是国内时事、社会生活和国际时事。搜索引擎的真正用户规模并不大。第23次CNNIC报告把网络用户分为网络依赖群、网络商务群、网络社交群、基础应用群、自我展示群、非主流网游群、网络浅尝者。其中只有网络依赖群、基础应用群会经常使用搜索引擎,占整体用户的32.4%。网民中用手机上网的规模占整体的46%,其中71.5%的网民使用手机聊天,只有26.2%的网民用于搜索。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网络阅读在网络行为中比重较大,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通过对网络阅读内容和网络用户群体的分析,我们可看出网络阅读的时间和网络娱乐相比并不占优势,而且网络阅读行为集中在小部分群体上,其中出于教育学习目的的更少。在网络阅读的推广和阅读内容的深化方面,还需要通过读者教育工作加以改善。
3 开展读者教育工作的基础
3.1 良好素质的图书馆员
开展读者网络阅读教育对馆员的能力素质有严格的要求。馆员在与读者的交流中代表了图书馆的形象,馆员自身过硬的信息素养对开展读者工作具有说服力。图书馆应在本馆挑选一些业务能力强、熟悉计算机网络,有一定教学能力,从事参考咨询工作的馆员开展读者教育工作。
3.2 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网络资源涉及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其中的学术类网络资源是图书馆网络资源整合的重点。这样做既增加了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又为读者的网络阅读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大餐。网络资源中的学术资源主要包括开放存取的资源和各学科专业信息门户网站。图书馆可以利用学科导航数据库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传播,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组织国内高校建设的“重点学科导航库”。对于没有参加该系统的图书馆,也可利用开源软件来整合网络资源。其中RSS技术是信息聚合和信息传播的专业工具,不少图书馆已经利用该技术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信息门户。例如厦门大学图书馆图林网志聚合、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天然药物网、科技新闻聚合网站等。
4 开展读者教育工作的措施
4.1 正确认识网络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及时、便捷的优点往往让网民忽视其缺点。不少网民对网络资源的认识存在偏差,把互联网万能化,不分辨信息来源是否真实可靠、是否翔实全面。另外,网民对网络资源类型的认识也很有限。一般读者所接触的网络资源类型只是在新闻网站、论坛、博客中传播的动态信息。除了动态信息,网络资源类型还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年鉴等。这类资源由专门的信息服务商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构成数据的集合,即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具有数据量大、更新速度快、品种齐全、内容丰富、使用便捷、检索功能强、无时空限制的优点。图书馆开展读者教育应加强对网络数据库的宣传,使网络数据库成为网络阅读的重要来源,从而在源头上提高网络阅读水平和层次。
4.2 培养健康的网络阅读心理
网络阅读正是人们有阅读期待,又容易从阅读中找到快感的事物。网络很容易使阅读者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成瘾。CNNIC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对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感,77.5%的网民觉得生活离不开互联网,16.4%的网民表示一天不上网就感觉难受,平均每6个网民里有1个有上网成瘾的倾向。
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教育工作时应注意培养读者健康的网络阅读心理。健康的网络阅读心理指读者具有相应的自我调控能力和约束力,即对网络资源的两面性有客观认识,有明确的阅读动机和目标;在进行阅读过程中,始终围绕阅读目标展开,不因网络链接而“跑题”;在网络阅读后,有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的意识。图书馆应注意对读者阅读心理的引导,让读者意识到阅读不仅是对信息、知识的获取,而且要注意养成积极健康的阅读行为。
4.3 传授阅读技能
图书馆在开展网络阅读的读者教育工作时要辅导读者学习一些网络阅读技能,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3.1 信息检索
目前,读者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自己会使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就会信息检索了,实际上读者并没有掌握搜索引擎检索的技巧和方法。图书馆应该向读者解释,搜索引擎是一种有条件的检索工具,用户必须把需求用搜索引擎能识别的方式表达出来,搜索引擎才能返回准确的结果。另外,搜索引擎是一种针对互联网的检索工具,信息检索还包括检索工具、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等其他方面的内容。
图书馆重点要向读者介绍数据库的检索工具。一般读者很少使用数据库检索,但其检索方法简便易学。信息检索方法为读者查找资料提供思路,这些方法有常规法、引文法、交替法等。信息检索的途径主要是指利用信息资源的特征来标识信息,具体而言就是指主体途径、分类途径、著者途径和其他途径。读者对信息检索的工具、信息检索方法和途径有所了解后,就掌握了信息检索的钥匙。
4.3.2 信息评价
信息检索的结果是否满足读者的需要,是否存在多检、漏检的情况,读者需要对信息检索结果进行评价。图书馆需要向读者介绍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的方法。提高查全率,需使用规范词、同义词,减少限定条件。提高查准率,则需要向读者推荐专业的检索工具、专业数据库和特种搜索引擎。
CNNIC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6月,中国的网站数量达到306万个,中国的IPv4地址数量达到2.05亿。无疑网络资源数量会更加丰富,网络阅读在人们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流中越来越重要。图书馆应顺应读者的阅读趋势,整合网络资源,开展网络阅读的导读和教育工作,引导读者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不断汲取网络提供给我们的滋养。
[1] 柯平,闫慧.网络阅读文化的基本理论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3-7.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07-16].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47710466d1051.html.
[3] 吴茜.大学生网络阅读导读及其策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6):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