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服务:构建图书馆与读者和谐关系的润滑剂
2010-03-22张根华
张根华
(三明学院图书馆,福建 三明 365000)
张根华 女,1971年生。馆员,本科学历,发表论文7篇。
1 沟通服务的理念
现代沟通学认为,沟通是为了满足人生发展的需要,人们借助于共享的语言与肢体语言系统,通过各种交流平台和环境,在大脑意识和思维活动中的知识、观点、感情、愿望、态度、观念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传递、交换的社会行为活动的过程[1]。人的一生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沟通,无论是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人人都愿意处在一种和谐、舒适、温馨的环境,都希望受到他人的重视与尊重。现在的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兴建了高大宽敞的馆舍,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服务方式也由原来的开架或半开架转变成藏、借、阅一体化的大流通服务,硬件设施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随着大流通服务的深入开展,凸显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诸如读者抱怨、服务失误等问题层出不穷,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前沿窗口,如何化解这些问题,让读者满意?这就需要在读者工作中大力开展沟通服务。
2 沟通服务的必要性
2.1 读者的需求呼唤沟通服务
高校的读者需求是动态的、永无止境的。总的来说,读者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
2.1.1 物质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成分比较单纯,主要是在校的大学生和教职员工,他们利用图书馆的物质需求受自身科研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上的兴趣等因素支配,可分为被动需求和主动需求。被动需求是指受外界条件限制而形成的需求,如教学、科研、考试、做作业、写论文等,使得读者不得不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料,这就形成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被动需求;主动需求是指读者由于兴趣爱好而产生的一种主观倾向性,如有的读者喜欢烹饪,有的读者喜欢摄影,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去寻找这方面的文献来利用。图书馆员在与读者沟通的时候,应根据他们的主动需求和被动需求,为他们提供所需文献或相关的替代文献,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增强他们利用图书馆的兴趣。
2.1.2 心理需求
现代高校读者利用图书馆时的心理需求主要有:①希望自己的需求受到重视。②希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读者希望图书馆员能帮助他作一些安排,使问题能够顺利地一次性解决。③希望真诚、及时的服务补救。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读者希望服务中出现的错误尽快得到有效的弥补和改正。
2.2 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沟通服务是图书馆发展与完善的灵魂,图书馆只有积极开展适应读者需求变化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沟通服务,才能把读者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随着沟通服务的不断深入,读者满意度才会不断提高,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建设中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从而激发高校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图书馆实力增强了,必将反过来促进其科研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进而体现图书馆的生存价值和馆员的人生价值,促进图书馆的和谐发展。
3 实现沟通服务的有效途径
3.1 保持良好的心境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工作繁杂、单调、重复。高校图书馆员,既要克服待遇上的落差和读者心中的偏见,又要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得与失,干一行爱一行,有为他人作嫁衣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情绪自控能力,处处为读者着想,与读者沟通时保持心平气和的良好心境,把爱馆、爱书、爱读者的图书馆精神渗透到为读者服务的全过程。
3.2 拓宽读者沟通渠道
与读者沟通的方式方法很多,有面对面的图书馆员与读者的沟通;也可以设立读者来信、意见箱等书面沟通;张贴海报、举办讲座;设立读者投诉电话;还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博客、BBS等设立读者在线论坛,及时了解读者的动态。图书馆员根据读者留下的信息,加以总结和反馈,及时改进服务的方式方法,使读者工作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3.3 积极开展馆内沟通
在图书馆内部应积极展开沟通活动,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馆员之间、馆员与馆员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通过沟通,交流思想,集思广益,认同目标,充分调动广大馆员的积极性,为读者沟通服务添砖加瓦。由于各个部门分工不同,如果缺少了必要的沟通,部门之间就会出现各自为政,互相推诿的现象,不利于读者工作的开展。比如流通出纳台截留下来的“问题图书”,如果个别读者急着要用,出纳台可与采编部门沟通,立即处理加工该“问题图书”,让读者及时借出,而不是一定要到了规定的时间再作处理,延误读者使用。
3.4 熟练掌握沟通技巧
3.4.1 微笑
有人说,“微笑是最高明的冶金术,冶炼人心灵的璀璨真金[2],”它的魅力是无限的,无论是与同事交往还是与读者交往,它可使强硬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得容易,使疲劳变得轻松。馆员微笑着面对读者,表达了对读者的欢迎,使读者如沐春风,深切地感受到馆员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戴,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心理环境。
3.4.2 宽容
图书馆员在与读者沟通时要心胸坦荡,豁达大度,能理解和体谅读者,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即使读者有错也理让三分,大事讲原则,小事不计较,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读者,可以化解许多的矛盾和尴尬。程焕文先生在《图书馆精神》中写道:“我告诉门卫:谁胆敢抓一个偷书的人,我就炒他的鱿鱼,如果发现防盗门禁报警,应该非常礼貌地说:老师或者同学,你是不是忘了办理外借手续,请你到流通台去补办[3]。”这就是图书馆“大家”给我们的启示:学会宽容并且善待读者,为图书馆的读者工作营造一种人和万事兴的和谐氛围。
3.4.3 倾听
作为一名经常与读者打交道的图书馆员,认真倾听是沟通服务的关键。在倾听的过程中,不仅仅只爱听读者赞美的声音,更要能承受得住读者批评的声音。当我们听到诸如书架太乱、服务态度不好等抱怨时,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听取读者的声音,并辅之一些肢体语言,如微笑、点头等,不管读者的抱怨是否合理,都不要打断他的谈话,让他把话说完,馆员在倾听的同时,分析揣摩读者的心理,作出必要的回应,并从读者的声音中找出工作中的差距与不足,改进服务的方式方法。
3.4.4 热心
在图书大流通环境下,出纳人员经常会遇到一些有问题而暂时无法借出的图书,千万别轻易说“不”。“很多时候,我们用一些‘规定’来拒绝读者时,并不是因为规定真的如法律一样不可更改,只是因为我们不想因为读者的需求而给自己找麻烦,如果我们为他满足了看似不可能的要求,他的感激往往影响到别的读者那里,好名声便口碑相传[4]。”因此,图书馆员要树立主动热情的服务意识,经常观察和注意附近读者的动态,发现读者有需求动向时,主动向他示意或询问,为他提供帮助,将爱心与关心传递给读者,使读者体会到被关爱的感动,消除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陌生与隔阂。比如,遇到典藏地址有误的图书,工作人员先别着急拒绝读者,而应及时与他们沟通,了解读者的情况。如果读者不急用,就把问题图书收回来,等待加工处理后再借,如果读者急用,就作一些特殊安排,先把图书借给他,等他还回来以后再作加工处理。又如,读者到出纳台办理借阅手续,假使他手中的一卡通无法读出信息,出纳台的工作人员这时不应简单地把读者打发走,而是要详细告知读者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指导读者如何到一卡通中心处理问题,同时询问读者的班级、姓名,核对一卡通背面的文字。在核对无误的情况下,用键盘输入读者的证号或到读者库调取该读者的证号,把图书借到该读者的名下,这样既减少了读者往返图书馆的次数,读者也会因你替他着想而心存感激。
3.4.5 委婉
行为学家麦格雷戈说:“人是一种不知足的动物——他的一个需要得到满足后,新的一个又会出现。”读者工作是一项与形形色色读者打交道的工作,面对读者提出的各种要求和问题,图书馆员肯定无法做到一一满足,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否定回答。“否定应答的要点,是在无法满足读者时,不伤感情、不伤自尊、态度诚恳,能语气委婉地给予否定答复[5]。”非要说“不”时,图书馆员应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尽量把话说得婉转,并安慰读者,减少读者因失望而造成的心理与情感上的不快。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深入开展沟通服务,才能拉近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的距离,使读者服务工作日臻完善,从而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塑造令读者满意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图书馆。
[1]李谦.现代沟通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5):6,82.
[2]李丹崖.微笑才是冶金术[J].青年文摘,2010(4):21.
[3]程焕文.图书馆精神[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7):47.
[4]沈秀琼.从心理学视角看图书馆人文关怀[C].漳州师院图书馆06年读者工作研讨会论文.漳州师院图书馆,2006:3.
[5]余秀生.读者工作中的否定应答[J].图书馆杂志,2005(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