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体能:青少年体育应有的本质观和价值追求

2010-03-22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本体本质娱乐

吴 旭 东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1 青少年体育现状诉求超越的体育观

当今青少年体育实践中,体育运动被当成促进体质健康和学练运动技术的工具,“体育为健康,健康不体育”;体育课“兴趣至上”、“技术至高”是当下相当数量青少年的功利体育观和表现。在体育竞赛和锻炼中,往往避重就轻,多数学生选择运动项目是从满足直接运动兴趣和娱乐角度出发,选择力量性项目和耐力性项目如投掷、中长跑、单杠、双杠等锻炼自身强壮和意志、毅力者少,喜好娱乐类、灵巧类项目者多,致使青少年体育实践呈现出娱乐性、技巧性有余,强体性、竞技性不足的特征。这表明,我国青少年群体对通过体育运动获取强壮、坚韧、顽强、勇敢等超越性品质的动机偏低。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和不良倾向。长此以往,体育的功能将会异变,由强化体能、增强体质为主而转向游戏娱乐为主,这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是一个严重的误导。

造成这种体育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价值方面与因缺乏本真意义上的体育理想、信念而急功近利有关;认识方面与没有弄清楚体育的本体和本质,混淆了体育的本体性功能和派生性功能有关。可见,由于体育观念认识、手段方法、活动时间和体育场地、设施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自身的基点,偏离了体育的本来面目。

那么,我国青少年体能为什么不能与其生长发育和营养水平同步提高呢?提高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关键何在?青少年学生如何才能在体育运动中自主、自强、自立、自信呢?我们认为,正确的体育观是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的内驱力量。体育本体观、本质观和价值观正确与否决定着青少年体育“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根本问题,决定着他们的体育手段、方式和方法。对此,我们应当具有敏锐的专业判断:青少年体育诉求一种超越的体育观,即强化体能、超越自我、张扬主体精神的体育本体观和价值观。

2 青少年体育是以强化体能为本体的身体运动

体育的本体是用于提高人的体能为直接目标的身体运动。我们以为,强化体能、塑造人的体格和精神意志是体育的本质内涵和本体性、原发性功能,而保健卫生、满足一般性的娱乐需要对于体育而言,则属于非本质的派生性、延伸性功能。青少年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手段而进行的体格强健活动,虽可增进健康,但比增进健康更激进,更具感性力量和理想。体育不是为了适应健康,而是以提高健康水平为前提和基础,是对健康的超越,是以青少年自主开发自身生物学潜力和精神力为直接目标的实践活动。

我国青少年长期以来在体能、运动竞技水平、运动健身能力、体育精神和意识等体育综合素养方面整体不足。当然,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受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环境条件的制约,但从根本上讲还是青少年“主体”和教师、家长“主导”自身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这些“主体”“主导”们的体育本体观、本质观和价值观决定着青少年体育的样式、功效和价值。然而,业内专家学者们对体育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多质论和单质论”的分歧,致使“主导”“主体”们的体育认识和实践常常是游离于体育本真意义之外而尽显“健康、学习、教育、保健、竞技、娱乐”之本质。“体育健康”、“体育教育”、“体育竞技”、“体育娱乐”等名词术语的频繁使用,表明体育本质不再具有本应具有的单一性、单纯性特质,而是成了一种具有“多质性”,包含卫生、教育、文化、经济等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显然,这种认识与实践已经偏离了体育的本质内涵和本体特性,使体育基本上变成了卫生保健、教育、娱乐、竞技的手段,甚至是附庸。当然,我们并不否认青少年体育所具有的“保健”、“竞技”、“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但我们确信在体育本体的概念层面上,“体育”总是处于上位概念,即保健体育、竞技体育、娱乐体育等“某某体育”的根本在“体育”上,而不是在“保健”、“竞技”、“娱乐”上,不是“体育某某”,而是“某某体育”,不能“喧宾夺主”。因为“体育”的内涵决定着这些不同类型体育的本体和性质、功能和价值。

事实上,时下青少年体育更多是充当着健康、教育、竞技运动和娱乐的手段,“体育为健康”、“体育为教育”、“体育为竞技”、“体育为娱乐”始终在主导青少年体育追求的价值取向。而体育健康化、娱乐化、教育化等泛化的结果必将使体育失去自身个性,变成丧失本质规律性的“万金油”。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认识和理解体育的本体和本质呢?著名学者张洪潭教授将体育定义为“旨在强化体能的非生产性肢体活动”[2],可谓深刻明了,尤其是将“强化体能”确立为体育的本体和体育概念的本质内涵,令人叹服他深厚的专业功底和非凡独到的学术思想。尽管我们认为将“肢体活动”作为体育的属概念有待商榷,但我们认同体育的本体是旨在强化人的体能的身体运动,并且其本质属性是强化体能。而体育的本质就应当是一种强化体能以满足超越自我的主体精神需要的实践活动。

可见,当青少年体育以强化自身的体能为基点时,所产生的直接的、原初的功能就是塑造自身体格、促进主体性和超越精神的全面生成。具体地说就是使青少年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超越的体育运动意识和健全的主体精神。

3 强化体能是一种超越主体的精神追求

3.1 青少年体育以“身心统一论”为基础

我们说青少年体育是以强化体能为本体的身体运动,是一种旨在强化体能的主体性的身体运动。那么,强化体能的涵义是什么,是单纯的提高身体素质吗?当然不是。因为,在青少年体育运动中,身与心是完整统一的、一体化的。正如同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处于“心理发展”之后“身心发展”的抽象层次一样[3],内在地包含着智育、德育和美育是体育作为教育内容和手段的质的规定性,而不能把青少年强化体能的身体运动行为与其同时也在追求自我超越的主体精神割裂开来。因此,在教育的目的和效果上,青少年体育过程内在地包含着其他教育内容。而对于青少年来说,体育不仅是“体”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

从本体论意义上讲,主体性的体育必须以“身心统一论”为基础。青少年是一个个身心统一的整体,在以强化体能为本真的身体运动中,起导向、支配和调节作用的必然是他的认知、意志和情感等心理过程因素和以需要为基础,由动机、兴趣、习惯、态度、信念等组成的个性心理倾向因素。青少年的身体具有主体性,在其体育行为中,身体和精神是同时参加的,必然产生相互影响[4]。这意味着强化体能的过程不仅是青少年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实现超越,而且,对其心理、意志和精神都是一种超越。这才是青少年作为整体的人和完全人性的超越。

在体育问题上把身体与心理分割开来的错误观念,“其认识论根源在于把理论思维中的抽象范畴实体化了”[3]。其实,发展体能与发展心理素质并不是两种互不相关的内容或形式,而是同一体育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种基本活动,只有在理论研究的抽象中才将两者加以区分,而在现实的青少年体育运动中,则不能将它们分割开来。因此,青少年强化体能的实践行为从“身”的方面,必将表现出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身体运动能力超越“自身自然”的功效;而从“心”的方面,则必将内在地包含着超越自我、不断进取、追求真善美的主体精神和价值追求的张扬。实际上,青少年体育不论是强化体能还是超越自我,都是对其自身,或是生理的、或是心理的、或是意志的改造[5]。

可见,在实践中青少年体育以强化体能为本质并不是一种与自身心理、精神不相关的内容或形式,而是融青少年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活动于一体,全面生成体育意义和价值的主体性实践活动。

3.2 超越性品质是青少年体育的主体精神特质

“超越性是人的本性,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6]。体育精神就表现为通过顽强拼搏、公平竞争、团队协作的行动体现的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更是蕴含着超越性的主体精神。

“强化体能一词表达的是更大视野之下的一种体育观,追求的是一种不断超越的社会理想”[7]。如果说青少年主体是存在与价值的统一,那青少年体育则是实在与超越的统一。

青少年体育必然表现为一种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在比赛场上,面对强手敢于竞争、敢于争胜是超越精神;健身运动中,克服困难和自身惰性,勇于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能、技能,实现新的目标,追求新的境界,更是一种超越精神。这都是在践行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敢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可见,使身体强健是体育存在的根本依据;不断进取和超越自我是体育价值的根本体现。青少年体育就是青少年通过强化体能以追求一种不断进取和超越自我的理想,就是在体育中追求真善美的和自由价值的主体精神的高扬。

4 强化体能是青少年体育应有的本质观和价值追求

诚然,我们应当具有强化体能的身体运动,也就是体育本体,就是体育本真和存在,就是人们参与体育的本质追求的认同。对于青少年而言,不论是运动竞技形式的体育、运动健身形式的体育、课程形式的体育、娱乐形式的体育都应当是在直接或间接地锻炼身体、提高或保持体能并追求一种自我超越的主体精神的实践活动。

体能即指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运动能力一般是指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攀爬、悬垂、支撑、负重、平衡、滚翻等的能力。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身体活动中,各器官系统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能力。强化体能不仅是对自身体能的超越性追求,更是一种自我超越的主体精神追求。这一精神体现为“超越功利的精神,专注于过程的内在价值”[2],是青少年参与体育的主体意识、意志和信念的体现。强化体能的过程内在地包含着主体追求真善美和自由的精神品质。或者说,青少年体育的最高境界是追求真善美和自由。没有强化体能的意志追求和功效的身体运动就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体育,即体育的本质追求在于强化体能以满足超越自我的主体精神需要。

因此,只有强化体能、追求自我超越精神的主体性活动,才是青少年体育本真的、内在的和最稳定的方面;才是隐藏在青少年体育现象背后并表现在健身体育、课程体育、竞技体育等形式之中的体育本质。

在青少年体育工作实践中,也只有遵循强化体能和意志、毅力的逻辑才算真正把握住了青少年体育的本质和关键。青少年体育立足于此本体就能够生发出国人所关注的“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际功效。青少年体育越是在主观上立足于本体性功能,就越能够本真地生发出达成体质健康效果、获得体育知能、满足体育娱乐需求的派生性功能。如果青少年体育越过或抛弃其本体性功能而直接追求派生性功能,则不仅得不到本真的派生性功能,反而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基。

青少年要想在体育中实现其超越性本质,必须以强化体能为基础和突破口,追求体育运动的本真价值,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把体育精神内化为信念,外化为习惯,实现对自身体能、心理和精神的全面超越。因此,我们体育人应倍加重视和引导青少年认同强化体能、超越自我的体育本质观和价值追求,以培养和铸造他们丰富的生命情感、坚强的生命意志,体验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激发他们“在体育中施展自己的力量,显露自己的感性魅力,追求精神快乐”[5]的动机。使他们尽快地建立起自己的体育理想和信念,并内化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系之中,以形成支配自己终身体育的内驱力量。

[1] 田雨普.独生子女体育研究[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51~54.

[2] 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278~283.

[3] 桑新民,陈建翔.教育哲学对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202~206.

[4] 邹玉玲,史曙生.顾渊彦.体育课程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85~87.

[5] 熊晓正.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26~27.

[6] 崔学梅,杨天庆,崔笑梅.学校体育教学本质新解:乌托邦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3):243~245.

[7] 张洪潭.体育的概念、术语、定义之解说立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4):1~6.

猜你喜欢

本体本质娱乐
眼睛是“本体”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娱乐眼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