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婚俗对古代“六礼”的沿袭与变革——以承安镇为个案

2010-03-21王娜李军

文化学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六礼属相媒人

王娜李军

(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河北 石家庄 050003)

“六礼”是我国古代的婚姻礼仪,最早见于《仪礼·士昏礼》,指从议婚到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1]“六礼”确立于周代,以后各朝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各代对其名目和内容又有所变更,大多删繁就简。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逐渐趋于衰落,各地对“六礼”的沿袭也有所不同。至今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尚存“六礼”的影子,但也有所变革。

以河北省新乐市承安镇为例来看:新乐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北部,北接保定曲阳、南靠古城正定、东毗保定定州、西邻行唐,历史上有“九省通衢、三辅重地”之称。相传,人类始祖伏羲长期生活于新乐,新乐市至今还保存有历史文化遗址伏羲台。据史书记载,新乐上古为冀州之城,周代时建鲜虞国,春秋置中山国,战国时属魏,秦时属巨鹿郡,汉时设新市县,属中山国。隋开皇十六年改为新乐县,1992年撤县建市,正式更名为新乐市。由此可见其悠久的历史传承。承安镇位于新乐北部,面积84.55平方公里,下设29个村,为新乐市面积最大、管辖村最多、人口最多的镇,原为新乐县城,旧称城关。后县城南移至长寿镇,而承安镇依然保留了农贸大集、大庙会的繁华,且拥有华北最大的花生米交易市场。此地风俗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婚俗中“六礼”的影子依稀可见。

承安镇婚礼主要有以下5个步骤:

一、提亲

提亲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和“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问明女方生日时辰,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该镇人在“取妻如何?匪媒不得”[2]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把媒人说媒看成头等大事。即使现在的男女自由恋爱准备结婚时,男方父母也要再托一个熟人作为媒人来商议婚事。

提亲时,主要是看男女双方的年龄、属相、人品以及身体有无疾病等。男女双方年龄一般要求为同岁或男大女4岁以内,旧时讲究同岁者双方生日相差必须大于100天,否则为不吉利,现在同岁者已不太讲究这条习俗。并且,当地男方父母以“男娶小”,即娶到比自己小的媳妇为荣,娶了大的则觉得没面子。看属相是看双方属相是否相克,该地习俗认为“鸡狗不到头”,即属相为鸡与属相为狗的不能相配。但由于鸡与狗为相邻的两个属相,都是同龄人,难免会撞到一起,如果仅因为属相不合而难结秦晋之好又过于可惜,于是便有了另一种说法,即女属狗、男属鸡相结合则无事,因是女嫁到男家,犬入鸡室,犬不会受欺负,二者可以相安无事;反之则鸡犬不宁。其实这只是应了属狗比属鸡小1岁的习俗,也就是小1岁的女的嫁到大1岁的男的家里没事,这对于男女双方来说都乐意接受。再有“龙虎斗”、“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属羊的命不强”等说法,遇到这些属相,媒人就要格外小心,以免尴尬。

由“提亲”可以看出,承安镇较为完整地沿袭了“纳采”和“问名”之礼,将二者合到一起,变为“提亲”,同时省去了六礼中“纳采”用“雁”的讲究。

二、相亲

男女双方如果都同意媒人的提亲,则开始“相亲”,也称“见面”。这是“六礼”中所没有的,因为古代男女缔结婚姻前并不见面,而随着社会发展到现代,男女自由恋爱结婚的居多,即使是介绍也要有见面的过程。相亲时一般是到媒人家或到女方家。初次见面结束后,男方如果同意会由母亲给女方200元钱作为见面礼,这其实相当于“六礼”中的“送雁”为礼。

男女双方交接完“订金”后,女方要择日到男方家去“相家”,即看男方家的房子。以前是看男方家房屋是否遮风避雨、婚后是与父母同住还是有多余的房子分开住等等;现在是看男方家是否旧房翻新。因该地近些年流行翻盖新房,由原来的单间低瓦房盖成套间楼板房,如果暂未翻盖新房而又打算近期成婚的,需由男方父母负责出一笔“翻房费”,约3万元到6万元不等,否则女方家不同意成婚。“相家”时女方由父母、伯父母、叔婶等直系亲戚陪同,经媒人领去男方家,中午在男方家一起吃饭,这也是初次会亲。席间,男方母亲会给女方600元钱进一步表示诚意。如果女方“相家”后没什么意见,则开始择日订婚。

三、订婚

该地订婚俗称“换菽”,即男女双方交换信物,并由男方给女方彩礼,相当于“六礼”中的“纳吉”和“纳徵”,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给女方家送聘礼,决定缔结婚姻。我国自古以来缔结婚姻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彩礼的存在有经济、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3]。该地也不例外,也有很浓的“男主女从”、“男尊女卑”观念[4]。“换菽”中的“菽”为豆类的总称,大抵古时该地男女双方订婚交换的是自家的农产品,流传到后来变成交换其他物品,这也是从“纳吉”和“纳徵”礼“送雁”变革来的。现在一般是女方送给男方一对“太空被”,外加一副自己绣的鞋垫等成对的物品,价格一般在500元至1000元左右。男方给女方“三金”,即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换菽”仍是在男方家进行,女方仍由众亲戚陪同。席间,未来公婆各给女方110元,取谐音“一百一的满意”。男方的婶子、大娘等直系亲戚也要给女方钱,可以随意给,一般为100元。“换菽”仪式结束后,由媒人把彩礼转交给女方父母,该地称彩礼为“身价钱”,意味着女儿所值的价钱,一般为六千六百、八千八百或一万一千,近年又有涨至一万八千八百的,依男方家财力而定。女方父母收到“身价钱”后,如果嫌少,可以由媒人退回去让男方家加钱。在古代,嫁女儿如同卖女儿,男方一次性付清“身价钱”,女儿也就成了人家的人,好歹都要跟人家过,所以女方父母对“身价钱”分外看重,这也是考验男方财力的时刻。古代的“身价钱”一般由女方父母收下,到了现代,大部分父母都把这笔钱交还给女儿,成为女儿婚后的私房钱;很少一部分家境困难又苦于给儿子结婚的父母会留下这笔钱,作为给自家未来儿媳妇的“身价钱”。订婚后,如果有一方反悔就涉及到退婚。如果女方反悔,要把男方所给的一切钱物返还给男方;如果男方反悔,给女方的一切钱物则全都不能要回。

可以看出,六礼中的“纳吉”和“纳徵”在该地变革为订婚的过程,沿袭了送聘礼的习俗,同时把“送雁”变革为交换信物。

四、娶亲

娶亲是承安镇整个结婚过程中最琐细、最讲究的环节,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和“亲迎”,变革为如下几个环节:

(一)打帖

承安镇结婚选择腊月的居多,一是因为一年到头农忙结束,手头有了一年的积蓄可以用来筹备婚礼;二是因喜宴在家中摆席举办,腊月天气寒冷,喜宴所需食物容易存放,加上到了腊月人们也要准备年货,两项并成一项置办,节约人力财力。订婚后,男方需请风水先生或懂行的人择定一个吉日,征求女方家同意。择日子讲究“寡年不结亲”,农历全年没有立春的年份为寡年,意思是寡年“寡蛋”,不养崽,此为迷信说法。双方商量一致后,男方家在婚前一个月请媒人到女方家去送帖子,俗称“打帖”,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即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帖子为一张红纸,类似请柬,内容如下:

眷兄台鉴:

望择2009年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六辰时为令媛结婚之吉期,届时敬备彩车一辆,恭投贵迎亲。肃此

顺达

姻弟:×××鞠躬

2008年12月15日

(二)上轿

婚期确定后,男女双方把结婚消息发布给各自的亲朋好友。结婚当天,新娘盘头着红装,由婶子、大娘负责妆扮妥当。上轿前在娘家吃碗面,象征长久。新娘由4个未婚女孩陪同,这4个女孩负责把新娘的衣物折叠后用红包袱包好带上,俗称“抱包袱的”;另有4个未婚男孩坐在送亲车上负责押嫁妆,俗称“扒轿哥”。女方陪嫁一般是家用电器或用百元大钞叠成一个大“ ”字。正式送亲队伍为四男四女,都是新娘的长辈或平辈中年龄比新娘年龄大的。送亲人由新娘母亲亲自选定,选人时讲究选取儿女双全、属相与新娘不犯冲的,忌讳孤寡者、离过婚的和不能生育的。男方迎亲的人数与女方对等。

男方娶亲的车一到,新娘即盖上红盖头拜别父母准备“上轿”。上轿前先由新娘的婶子或大娘拿事先准备好的新镜子照车,即围着新娘要乘坐的婚车四处照照,再用新笤帚扫车,意为驱邪,然后把“五色粮食”(五种不同的粮食,如小麦、玉米、高粱、大米、小米等)撒到车内,旧时娶亲路上要过很多坟岗,撒上五色粮食给路上鬼神享用,则鬼神不再骚扰。还要点上一根红蜡烛和一柱红香放在车前,意为传香火。新娘上车时,手里要攥上一个顶针、一根针,再带上一包五色粮食,腰里系上一面铜镜。带顶针的讲究是因吉日结婚的较多,如果两家娶亲队伍在路上相遇,双方各据路中不能相让,否则不吉利,由两个新娘交换顶针后方可继续前进;带针是到了婆家下轿后在窗台上把针尖折断,意为“折掉婆婆的尖”,因旧时婆婆常压制新媳妇,娘家为了让女儿不受气,故有此举;五色粮食是等进新房后撒向屋内各个角落,以图吉利;腰系铜镜意为路上鬼神邪物不得近身,有驱邪的意思。吉时一到,鸣放鞭炮,队伍出发。婚车返程时不能走回头路,整个迎亲过程要走一个圈,意为团圆。

(三)下轿

到男方家后,新娘不能马上下车,要等男方给“下轿钱”。“下轿钱”通常是“三折一”,即根据新娘陪嫁的数额折回三分之一的钱,女方家如果陪嫁一万,男方就要给三千三,包成红包,递到押嫁妆的手中。另外,还要给4个“抱包袱的”和“扒轿哥”每人一个红包,数额10元至100元不等,男方量力而行。四对送亲的,女的给红包,男的给烟。等到女方认为“下轿钱”给得满意了,才允许新娘下车。下车时新娘的脚不能沾地,因“不踏地”有“不得地”之意,意思是新媳妇到婆家后要通情达理,服从婆家管教。[5]因此,旧时一般用两条布袋铺在地上,从婚车跟前开始,由专人负责倒换,新娘踩过一个后再把这个倒到另一个前面,俗称“倒布袋”,“袋”即“代”,意为传宗接代。现在的婚礼不再“倒布袋”,而由新郎直接把新娘抱到屋内。

新娘进屋后要先把携带的五色粮食撒向屋内各个角落,然后坐在婚床上,等待掀盖头。盖头由娶亲的人或新郎来掀。掀盖头要用桃树条,因为桃条是避邪驱鬼之物。掀完盖头,由送亲的端来男方家事先准备好的新脸盆洗手,再用新毛巾擦手,意为焕然一新。现在这一项简化为象征性洗手,即脸盆中不再放水,新娘只做出洗手动作即可。然后再吃一碗婆婆煮的面条,如果吃不下,象征性吃几根即可。然后,新郎家端出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给新娘吃,谐音“早生贵子”。

下轿的一系列程序结束后,新娘向公婆敬茶“改口”,开始叫“爸妈”,改口时公婆要给儿媳“改口费”,一般为110元,意为“一百一的满意”。然后新娘还要“拜亲”,即拜新郎的长辈,一般是直系亲戚,被拜者要给新娘“拜钱”,一般为100元。

正午,管家安排婚宴开始。婚宴结束后,娘家送亲队伍返回,娶亲仪式结束。

可以看出,“上轿”和“下轿”相当于六礼中的“亲迎”一礼,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至此,该地婚礼在“提亲、相亲、订婚、娶亲”过程中完成了“六礼”。

五、回门

婚礼完成后,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回门,又叫“回媒”,古时称“归宁”。《诗经·周南·葛覃》中有“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 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6]这样的诗句。宁,安也。意为使父母安心。对女儿来说,出嫁后回娘家看看,表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对女婿来说,有感谢岳父母恩德之意。回门一般在结婚第二天,也有在结婚当天的,如果选择在当天,则由新郎一个人回门即可,新娘呆在夫家。回门宴由女方来操办,用来答谢女方的亲朋好友。“回门”是传统婚礼的尾声,回门仪式的结束标志着整个婚礼完成。

由承安镇婚礼全过程可以看出,“六礼”在该地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并沿袭下来,但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既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又反映了新时代当地人们观念的变化,为民间婚俗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李学勤.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上册)[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0-109.

[2] [6] 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中册)[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30.33.

[3] 鲁婷,陈娟娟.浅析中国“彩礼”婚俗存在原因[J] .传承,2009,(3):86-87.

[4] 王晶.农耕经济对中国农民传统文化信仰形成的影响[J] .长白学刊,1994,(5):112.

[5] 鲍宗豪.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42

猜你喜欢

六礼属相媒人
由年龄推断属相
由年龄推断属相
属相
A Special Reunion Day
婚姻“六礼”
从裕固族传统婚俗看古代婚姻“六礼”及其当代遗存
媒人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编纂应该加入“六礼”制度
专职媒人的变化
新媒体崛起下报媒人的应对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