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人才观指导下的技能型人才开发

2010-03-21邱永明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人才观技能型人才

王 玉,邱永明

(1.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9;2.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0 引 言

我国自“入世”以来,开始了由世界加工中心向世界制造中心的转变,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胜出并占据优势地位,实现由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必须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然而践行“人才强国战略”,不仅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科技、管理、党政人才,更亟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型人才尤其高技能型人才。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问题可谓颇为严重,甚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因此,用科学人才观指导深入探究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现状及其问题的根源,以求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现状

技能型人才,顾名思义,指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实践型人才,具有类型复杂、层次多样性的特点。当今时代,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和现代化的管理与技术,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引进国外高、新、精设备与先进技术,这需要构建高素质的一线员工队伍与其适应;同时,伴随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态势,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强劲的势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指出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期末,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的梯次发展。”

我国技能型人才现状如何?据调查,我国技能型人才在“质”与“量”两个方面均不容乐观。具体而言,在数量上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匮乏,且整个技能型人才队伍素质亟待提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全国企业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约1/3,技师、高级技师仅为4%。中国国情研究所的数据也显示,目前全国数控工人技师缺口达60万人,高级程序编写员缺口42万人,高级模具工缺口40万人。[1]”于是,一方面是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却是“技工荒”、巨大的技工缺口;二者的不和谐致使我国许多企业面临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与三流产品的尴尬局面。因而,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发、缺口的填补,也成为关乎我国竞争力提升、经济发展以至国富民强的重大问题。为此,必须对造成目前问题的根源深入揭示,才有可能提出针对性的对策,解决存在问题。就造成我国目前技能型人才现状的分析,已有论述主要集中在专门性职业教育质量、技能型人才经济报酬、职业地位等角度,笔者认为上述分析有一定道理,但未把造成我国目前技能型人才现状的根源挖掘揭示出来,而这种根源即是我国旧人才观的影响和制约。

2 旧人才观对技能型人才开发的影响

笔者所谓的“旧人才观”包括传统文化观念中的“工匠末流论”及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并长期以政策规定表现出来的“人才学历论”。

2.1 历史上的工匠末流论对技能型人才开发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念中,人才指政治、军事、文艺人才等,而工匠——即现代所谓技能型人才,则是身份低微的阶层,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法,也恰恰体现出“工”处于社会阶层的较低位置。这种人才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原因,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深受儒家影响,尤其自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人才的奋斗目标,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成为人们的努力方向,其它可以称为“不务正业”。儒家重道轻艺、“学而优则仕”等思想深深根植于整个社会文化心理中,上自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概莫能外,读书做官、光耀门楣是人们的普遍愿望,而技术不过是“奇技淫巧”。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人才队伍中,难觅工匠身影不难理解。另一方面,因儒家笼络了大部分人才,使得中国工匠的理论水平十分低下——他们大多数不识字,或者文化水平很低,不仅造成他们无法使经验上升形成理论,更重要的是使得工匠话语权的缺失,进而加重了经济、政治上的无权状况。此外,我国传统社会是一种农耕社会,历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把工商斥为末流,也影响工匠的社会地位。总之,在上述因素的交相作用下,造成我国工匠地位低微,进而又强化了传统社会的这种人才观论调。

“工匠末流论”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使得主流的社会文化心理对从事技能型工作持一种排斥态度,多数人们从内心深处不愿也不屑从事技能型工作。时至今日,这种人才观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技能型职业社会声誉不高,包括从事技能型职业的人们,对技能型工作职业认同度也较低。无论自身是否从事技能型工作,多数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技能型工作,而是千方百计使其子女走从小学至大学而后从事一份所谓体面工作的人生发展路径,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技校学习,很多情况下,青少年进入职校学习是父母无奈之举,甚至感到丢面子[2]。由此,技能型人才缺乏、生源素质不高也易理解。

2.2 当代的人才学历论对技能型人才开发的影响

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我国形成了以学历高低论人才的人才标准观。这种观念深深地嵌刻在人们的头脑中。毋庸置疑,学历作为人才统计标准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囿于这种人才观念却是无益的,导致实践工作中的诸多偏差。

2.2.1 造成社会对学历的追逐

作为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校也不能免俗,这一点尤其值得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技能型人才主要是“学手艺、学技艺”,不是“学学历”,仅为了学历而教育,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则背离了职业学校应主要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标。

2.2.2 造成政府人才引进政策的偏差

现今政府人才引进工作多考虑吸引高端专家学者或高学历者如硕士、博士,对技能型人才呈一种相对忽视状态。政策层面的缺失,一方面制约着技能型人才的自由流动,即使暂时吸引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从长远看,诸如此类的政策也不利于技能型人才长期服务精神的培养,最终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不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最普通劳动者权益的重视维护。以人为本,即只要劳动者做出贡献,则不论其学历、资历、身份、职称等,都应给予同等的物质与精神奖励,享受优惠政策的便利。

2.2.3 造成许多企业现代技能型人才开发制度的缺位

一种好的理念要真正贯彻落实,制度性保障是诸多支撑条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在努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建立起配套的技能型人才培训开发制度,由此技能型人才开发工作陷入无组织计划的境地,出现诸如对技能型员工培训不重视,投入少,人员使用不到位,评价不及时,薪酬定位不甚合理,又缺少职业晋升通道等问题。

概言之,旧人才观从育人到用人对技能型人才开发起着连环影响,是造成目前技能型人才现状的根源。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现状,培养开发出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必须坚持科学人才观的指导作用。

3 以科学人才观指导技能型人才开发

科学人才观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的一项新人才观理念,包含了对旧人才观的扬弃。按照科学人才观理论,一个人之所以是人才,必不可少的三个条件是: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且对社会做出了贡献[3]。据此,分析界定从事技能型工作的整个职业群体,其中许多人尤其是高端的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部分当属于人才。因为他们一般都具备一定的知识尤其都拥有一技之长,在许多工作诸如旧产品旧工艺改进、新产品研制开发、技术难题攻关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创造性劳动,与一般员工相比,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企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进而为社会也做出了较大贡献。而技能型人才开发,就其实质而言,是采取各种举措鼓励从事技能型职业的人们不断学习,勇于进行创造性实践,为企业发展、国家进步做出更大贡献,成为真正的高端人才。

如何以科学人才观指导技能型人才开发,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3.1 深刻体悟科学人才观的精神内涵,树立技能型人才为“真才”观

政府一要用宣传引导旧的人才观念转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使科学人才观念深入到各级党政干部、企业领导与寻常百姓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型人才、争当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风尚,营造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二要用实际行动引导社会风向。要建立相应的政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技能型人才,应大力表彰,给予物质、精神鼓励,采用这种实际行动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从而引导社会风向[4]。

3.2 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学力”培养为核心

为破除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发中“人才唯学历”论的影响,开发培养出企业亟需的大量“真才”,笔者认为各人才开发主体必须深刻把握科学人才观中蕴涵的人才观念——以实际能力、贡献论人才。贡献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二者密不可分。为此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重视能力与“学力”——就是学习知识、技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科学人才观告诉我们:人才是在创造性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能力“学力”的培养并不神秘,主要是通过成才主体创造性实践得到锻炼并显露出来。技能型人才的成长也是成才主体在创造性的实践中磨练出来的。为此,无论是职业学校学生还是进入实际工作中的从事技能型职业的员工,必须通过创造性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可能成才。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发重要承担者的职业学校必须正确处理书本知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能力之间的关系,书本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积累是必要的,也是基础性工作,但是必须明确从基本技能的掌握到发明创造的灵感均是建立在实践上的,必须把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放在关键位置。在此思想指导之下,需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并使名师带徒人才培养开发模式发扬光大;关于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办学模式如何运作以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值得着力关注[5]。在此过程中,特别要高度重视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培养既具备深厚专业知识能力又有娴熟的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6],这其实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3.3 实施相关配套举措,为技能型人才快速成长添加马力

政府要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建设,应考虑技能型人才实际状况,真正贯彻“四不唯”的选才观,优惠政策向技能型人才倾斜,使人才政策真正能为技能型人才带来发展机遇与实惠[7];政府、企业、相关专业协会等联合组织各项技能大赛,并使其惯例化,这是发现人才、聚焦人才的重要手段,也为人才脱颖而出打造了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企业要加快技能型人才开发制度建设,针对技能型人才开展丰富、灵活的培训活动,有条件的企业增加出国培训的机会,吸收国外企业优秀经验,加快技能型员工的上升路径建设,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拓宽其成长空间,使技能型人才与其他人才一样具有公平的职业上升机会;建立科学合理的技能型人才薪酬制度,提高其待遇水平。

此外,以科学人才观指导技能型人才开发作为人才培养开发的一个重要子课题,一方面要立足自身特色,另一方面还要融入当前时代背景之下,培养开发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 结 语

技能型人才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形势下更需要人才培养开发主体——学校、企业、政府等包括整个社会和成才主体,在科学人才观的引领之下,群策群力,从思想观念到具体实践实现大转变,以培养开发出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我国制造业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关于培养高技能人才与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EB/OL].[2006-04-20].http://www.cettic.cn/gjn/content/2006-04/20/content_118382.html.

[2]魏茜,李树锋.从“中国制造”看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8(4):55-57.

[3]叶忠海.人才学基本原理[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2.

[4]郎群秀.高技能人才及其培养研究述评[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6):5-10.

[5]董广斌,项海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培养技能型人才[J].中国冶金教育,2009(1):29-32.

[6]曾凡军.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08(6):148-155.

[7]张锋.新中国国家人才观的演进路线及基本特征[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4):14-17.

猜你喜欢

人才观技能型人才
人才云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国企业人才观研究
——基于两期中国优秀雇主品牌企业的分析
龚自珍的人才观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