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影响*
2010-03-21王晓东
刘 带,王晓东
(1.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2.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
浅谈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影响*
刘 带1,王晓东2
(1.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2.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能丰富青年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高自我实践能力的平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社团;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影响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能丰富青年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高自我实践能力的平台,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高雅情趣,增强艺术修养
学生社团对建设良好的学风、校风,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还能陶冶情操,活跃学术气氛、开拓专业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综合素质、提高活动能力,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业余生活、培养了兴趣爱好,繁荣了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发展。例如:我校笛子协会、吉他协会、E+热舞社、国际标准舞协会、“四七工场”话剧社等社团多次在各种大型演出活动中一展才华,表演的节目深受师生好评。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普遍得以满足,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以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净化学生的内心世界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均是我校传统的特色社团,以研究革命导师、领袖的思想理论为主要目的。此类学生社团通过形式活泼的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大学生自觉学习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和政治知识,集理论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对大学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通过演讲赛、辩论赛、座谈会、主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解除心中的迷惘和困惑[1]。此外,由学生及院系辅导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家电维修协会”等,此类社团以自身社会实践与服务相结合为主要宗旨,深入社区,进行咨询、义务维修、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服务,通过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社团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广大团员青年在社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三、将社团活动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大学生在学校里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学习来充实自我、发展自我。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而学生社团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也是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切入点[3]。社团成员大都是对某一方面很感兴趣的同学,通过社团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提升学习和实践的热情,锻炼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补充,可以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应多渠道拓宽社团活动,将社团活动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让同学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择业就业的竞争力
利用科技学术类社团,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营造校园科技学术氛围,培养了大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能力;利用文艺类社团,培养自己的文学、艺术、美术、音乐等素养,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文化品位,陶冶情操,起到了用高雅文化熏陶人的作用。此外,拓宽实践教学途径与方式,充分利用现有跨专业、跨学科、多层次、多内容的社团活动,打破了封闭的教学体制,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同时社团活动也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提供了多种途径,一方面可以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同学了解社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各种学术、科技社团通过开展学术争鸣、科技服务、科研活动和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择业就业的竞争力[2]。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最重要的实践能力就是要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与社会的桥梁,为他们创造了机会提前接触社会。学生在社团工作中树立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归属感;在沟通与交流中体会竞争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编织人际关系网、贮存社会资源一种绝好的途径,各项社团活动方案的设计、经费、设备、场地等一系列难题的解决,都需要同学们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取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社团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会更好地处理复杂的社会日常事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力,为日后就业创业打基础,为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1]陈泮成.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轻工教育,2005,(2):19.
[2]彭栓莲.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5,(1):3.
[3]秦军,苏国红.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研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97.
2010-04-30
刘带(1983-),女,湖北阳新人,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