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

2010-03-21王力纲刘洪伟李国振

外语与翻译 2010年2期
关键词:带头人教学质量建设

王力纲,刘洪伟,李国振

(1.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广东广州 510006;2.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3.中南大学教务处,湖南长沙 410083)

解析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

王力纲1,刘洪伟2,李国振3

(1.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广东广州 510006;2.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3.中南大学教务处,湖南长沙 410083)

随着我国高校进入高速扩展的发展时期,各个高校为了保障教学质量,纷纷将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分析教学团队内涵入手,浅析了教学团队的重要意义,阐述了高校目前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最后对教学团队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教学团队;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高速扩张的时期,高校的学生规模也达到了历史数量。高校的扩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质量的下降,如何确保在高校迅猛扩张的情况下,教学质量不下降,各个高校纷纷采取了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其中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就是一项广泛推行的重要举措。

2007年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出台了国发(2007) 14号文件、教高(2007)1号文件和2文件,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明确提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1]充分表明国家对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视,也充分表明加强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养高校教师,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建设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剖析教学团队的内涵着手,阐述了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目前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对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就教学团队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分析

对于团队的定义,学术界各学者有多种不同的定义: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知识技能互补、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与群体不同,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是团队。团队不是在心理动机上的方向一致基础上产生的。而是以任务为导向,拥有共同的行为目标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团队具有目标明确、相互依存、分工合作、责任共担等特征。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史密斯(Katezenbach and Smith)1993年提出的团队定义认为“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远景目标、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2]。

高校教学团队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基础,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教学团队不是静止的组织,而是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二、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高校教学团队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发文推行“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上,在高校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完成以及人才的培养都不是能够通过单个教师的力量来完成的,都是需要教师的团体合作来完成。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人们过分强调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绩效考评和激励制度主要以教师个人为基础,教学团队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通过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能够促进高教教师的发展,培养高水平的优秀教学人员,可以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的有利发展,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以及提高科研能力。

(一)建设教学团队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的发展

教学团队的组建为教师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搭建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教学上的交流、沟通、调研或教学方法的探讨,还可以通过团队内部资源的共享,能够达到扩大教师的视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目的。因此,建设教学团队能够达到培养高水平教师的目的。

(二)建设教学团队能够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团队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基础,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通过团队成员间教学方法的交流、教学经验的分享而组建的团队。教学团队成员间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探讨,教学手段的革新来推动团队的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是各个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举措,因此,推进教学团队的建设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教学团队能够促进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能团结带动一班人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学科带头人的队伍,以及一系列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同、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科教学团队。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学科专业上水平、上档次的必要保证。如果一个学科中没能建成与教学和科研相适应的教学团队,没能将学科中的教师凝聚在最佳学术方向上,没有学术造诣深、学术道德良好、能团结本学科教师的带头人,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学科专业是难以发挥重要作用的。只有以合理的规划来提升教学团队的水平,学科建设才能落到实处。

三、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一)教学团队评选机制不完善

自2007年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出台文件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后,各高校都按照文件要求进行全面部署,并设立了专项资金对评选出来的各级教学团队进行资助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还处于起步建设阶段,教学团队的评选机制也不完善。导致少部分高校的教学团队很多都是为了评选而临时组建起来的。这些临时组建的团队虽然基本都是以教研室、研究室或者实验室为基础而存在的,但因为没有共同的远景目标,没有明确的共同目标,没有协同工作的意识,也不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为目的而组建的团队,只是单纯的为了工作的方便而临时存在的一些团队,为了申报教学团队而组合到一起,所以还不能算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团队。由于目前高校教学团队评选机制不够完善,在评选资助时部分高校只能注重考核该团队的成员梯队是否合理、团队带头人的资历、团队成员教学情况等等,而不能做到把教学团队的实际建设过程作为评选因素,也不能把上述为了评选需要而临时组建的团队进行较好的区分。所以要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一定要有完善的评价机制做保障。使各个高校在评选教学团队时,明确教学团队不是为了评选需要而组建,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上来,明确评选的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评促建。从而通过完善教学团队的评选机制来促进高校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建设,为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改进提供保障。

(二)教学团队建设过程缺乏监督

目前,各高校自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出台“关于质量工程建设”文件后,均按照文件的要求对各级教学团队设立专项资金进行建设。但是各个高校对于教学团队的管理及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对于用来资助教学团队的建设的资金当作一个奖励,当该奖励颁布之后而缺乏对该教学团队后续建设的跟踪及监督。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建设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能成的。因此,对于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重视对过程的监管,这样才能够建设好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为高校教学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贡献。

(三)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缺乏基础设施投入

高效团队的运行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作保障。目前,高校在对科研团队进行课题申报或研究时,或多或少地会给予一定数量的经费支持。然而教学团队由于受教学效果的滞后性、评价的主观性等因素的影响,学校或院系对其投入的意愿不足,即使投入,数量也不多。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中央财政拨款的高等学校用于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差旅、体育维持、教学实习等日常教学方面的经费不得低于当年财政生均拨款总额的25%;地方高等学校的相应经费不得低于学费收入总额的25%。目前由于缺少相关经费的支持,使得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缺乏应有的硬件支持。因此,在经费方面,学校要通过设立专项经费资助教学团队建设、教学仪器优先购置等措施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另外,也要制定一套科学的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制度,确保教学仪器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转。

(四)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合作比较少[3]

教学团队就团队工作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区别于个人工作模式和竞争模式的工作模式,它强调的是团队成员在工作中的配合与协调。现代高校无论是教学、科研领域,还是行政管理领域,都不是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就能有成就的,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依靠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和合作才能实现团队整体目标。在高校,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基本都是处于一种孤立的、封闭的、单兵作战的状态,教师在完成好自己的教学任务后,教师之间很少会有教师对教学方法等进行相关的探讨和交流,因此,这对于教师自身教学方法的提高也是不利的,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是不利。即使这些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后,也会由于以前的习惯,很难一下融合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因此,作为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应该肩负起这个重任,把团队的协作精神充分的发挥出来,共同为高校的教学改革的发展付出团队的力量。

(五)在管理体制上重科研、轻教学

在各个高校,现行职称晋升、岗位津贴制度下,考核要求注重的都是科研能力,而很少会有对教学方面的考量。而且,很多高校都设有科研奖励基金,对于出科研成果突出的老师都会进行一定的奖励,而对于教学方面的奖励却非常之少。因此,这种情况导致目前高校教师在衡量个人自身发展的同时,首先注重的就是对自己科研能力的增强,而不会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上。所以高校要改变这种局面,应该在教师职称晋升时也衡量其教学能力,鼓励各个高校的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可对教学方面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这样才能即促进学校科研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学校教学的提高。各个高校应该以2007年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出台的文件为契机,抓住机会,建立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教学团队,为学校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四、构建教学团队的具体举措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建设的永恒主题,高校应该抓住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建设的契机,在高校建立一批教学优秀的团队,从而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建设,我们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引进“名师级”的教学型团队带头人

教学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灵魂和核心。如何选择一个既有学术专长又有人格魅力的合适带头人是高绩效教学团队建设的前提。所谓教学型学术带头人是指具有较强的教学改革、创新意识,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优秀,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造诣较深的人。教学型带头人和科研型带头人侧重面不同,科研型学术带头人注重的是科研能力,而教学型学术带头人注重的是其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教学团队的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人物,不仅在团队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威信,而且还应该有能力组织好本团队的各项教学工作,组织好本团队进行各项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方法的创新[4]。

(二)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

一个好的外部支持环境是高校教学团队运转的基本保障。一个高效率教学团队的建设,不仅需要在人员层次上需要合理的搭配,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环境以及一定的建设资金来支持整个教学团队的运转。教学团队的建设运转不是一个空架子,而是要通过团队成员间教学方法的探讨、教学经验的交流及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来实现的。因此,高校对整个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提高一个良好的团队建设工作环境,使其能够充分的发挥各自的才能。

(三)通过有效的团队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协助精神是一个成功团队建设的血脉。团队精神有凝聚团队成员的作用,团队的目标和理想把团队成员联结在一起。团队精神不仅能激发个人的能力,而且能激励团队中的其他人。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教学团队内部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培养成员间的团队协助精神非常重要。在培养团队精神方面可以组织成员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拓展训练,通过这些参与活动来增强成员的团队意识,培养成员的团队精神,达到建设教学团队的目的。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教学团队的建设发展

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除了需要有外部条件作为团队运转的支撑外,还需要通过制度来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保障教学团队的正常运转。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举措,各高校对于教学团队的建设也缺乏经验,也没有现存的经验供来参考,因此,教学团队的建设多数是以目前各个教研室、实验室或者是承担相同相似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为了能够保障教学团队的积极高效的建设,不仅需要在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还需要用完善制度来促进团队的建设。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007]1号)[Z].

[2]张锋.高校师资队伍的团队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4):11-13.

[3]王涛,孙伟,王红梅.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59-61.

[4]付永昌.合作文化视阈下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 2008,(2):93-95.

2010-04-28

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青年基金项目(082089)

王力纲(1980-),男,湖南沅江人,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带头人教学质量建设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