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研究*
2010-03-21陈安琪
陈安琪,刘 峥
(1.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2.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研究*
陈安琪1,刘 峥2
(1.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2.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针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与其他教学理念的异同,基于该理念,提出了构建课堂互动模式应注意的四个要素,通过实践证明了诸要素对互动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该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互动模式的构建,能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互动模式
近年来,英语教学法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英语的教学实践也在各种新理论指导下有了新的突破,获得了长足发展。在目前国家提倡教学模式改革,尤其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有利环境下,如何改革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真实环境下的积极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追求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互动,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并主张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营造良好学习环境,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完成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学界有很多基于建构主义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研究。然而,其所针对的对象均为大学本科英语专业学生。对高职高专、成人教育专科层次的英语教学鲜有论述。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它具有共性,是对普遍学习主体在学习认知过程中一种规律的揭示。因此,它也同样适于对高职高专层次英语教学活动的指导。
一、理论依据
(一)大纲对比分析
高职高专学校的英语教学目标与本科院校有所区别。就本科院校而言,早在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把教学要求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获得信息的能力提高到使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又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而高职高专院校2000年高教司提出的大纲要求为: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考虑到目前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差异,要注重打好基础,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两种大纲的不同点在于,本科院校已经开始了从获得信息能力提高到双向有效交流的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则提出在打基础重视书面信息获取能力的同时,兼顾基础简单的口语交际。两者侧重点不同,难易程度也有别,但两纲的共同点都是不能仅仅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要注重课堂互动从而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条件。
(二)学习理论对比
现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语言学习的目标是交际能力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其理论要点在于,重视人的因素,凸显人的主体性,体现出了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该理念也正是互动模式的一个理论基石。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Learning is s imply the process of adjusting ourmental models to accommodate new experiences.从学习者学习的角度看,学习是调节学习愿望适应新的“体验成长”的过程。以学生的潜能为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兴趣和愿望结合起来。该理论的要点在于: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并掌握知识的本质。即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强调抓住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仍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一大源泉。兴趣只有在互动中才能被发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景”(environmental st imulus)是指学习环境中教师以及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的情景必须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意味着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即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包含和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交流”(interaction with possessed knowledge):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它不仅包含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如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群体的兴趣和针对性个别答疑等,也包含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种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对互动的深层次认识,互动在教学中是核心条件。“情境”的创设是为了互动提供背景条件,“协作”的必要条件便是互动。没有互动,便谈不上“协作”。也只有互动才能使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框架,何克抗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做了如下描述:“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构建的目的。”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理论而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教师想要传授知识的最好方法不是填鸭式或讲授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合作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合作和互动式教学以Lantolf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主要依据,该理论认为意义是通过两个或多个人的协同努力而获得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或对话过程被看作是教育的核心,是达成社会建构的最好形式。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以研究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重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根本目标。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着重强调学生积极性的引导,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理论上看,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传统教学理论所未涉及的。从实践角度看,便是要打破单一、单向、封闭和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朝着双向、多边、开放、互动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二、影响互动模式构建的因素
(一)情感的融通
建立良好的课堂情感是互动模式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有着启迪和调节作用。高职高专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对英语普遍有畏惧感、焦虑感,这仍是高职高专学生的主要学习心理特征。如果能建立宽松、和谐的情感环境,则学生对英语的畏惧感和焦虑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这有益于学生的语言习得。
情绪的营造取决于教师自身,以及对学生的情绪激发。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互动模式没有把教师看成主体,学生是被动的客体。在互动模式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张扬和肯定。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师角色有退居二线的趋势,但在情绪营造方面,教师却依然扮演着主要角色。英语教师若能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便能起到酝酿情绪、深化主题的效果。面对一位教学得法、亲善友好、感情真挚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自然高涨。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足以证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以及教育心理学也证明了情感、意志、态度等因素对外语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都能对学生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所传达的丰富情感和信息,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点燃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热情。
(二)讲授方式
课堂互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教师。最为关键的讲授方式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话语对课堂起引导和主导作用。教师话语指的是在课堂环境中发生的真实自然的师生之间的交互行为,也是学生学习和仿效的可理解性的主要资源。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心中有数,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来设计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真实、标准、清晰、简练、难易适中得体。
课堂中的问答形式也是教师引导课堂互动气氛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实践证明,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和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的有机结合最利于课文讲授时的互动。前者的答案简单明确,有利于学生整体互动和自信心的建立。后者的答案关联而开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这样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真正让学生参与互动。同时,教师应注意问题的启发性,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手中问题接力棒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问”与“答”将教与学连结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及时反馈了教学效果。它也是对课堂互动模式的一种深化。
(三)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抓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一个法宝。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思想活跃,胆量大,感兴趣的事物较多。兴趣是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当学生情绪高涨,思维高度活跃时,往往也更愿意融入课堂,积极回答老师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形成良好的互动气氛。
从心理层面讲,学生们普遍期望获得进步、赞许,收到尊重和肯定。教师应多用正面、肯定的话语,尽量弱化负面的批评性语言。用这样的课堂用语反过来又能激励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演唱英文歌曲和用简单的英文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要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表达信心与表达兴趣,并让他们带动自己周边的同学,产生模范和连锁效应,这样利于互动气氛的营造。对于学生的语言弱点则要通过间接方式来暗示。这些语言弱点不仅有个性,而且大多具有共性,能反映很多同学的错误语用习惯。因此,这些弱点也会变成课堂中需要详细分析讲解的要点,这种从学习过程中得来的要点更有利于学生自己对语言知识的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以兴趣为切入点,让情感融通转化为情感互动。而学生在兴趣浓厚,学习情绪高涨时往往也为知识自觉深化和内化提供了根本条件。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只是内容。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教学目标不是设计者或教学者施加给学习过程的,而是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提取出来的。此外,还要尊重学习主题本身内在的逻辑体系特征。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教学目标设计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准绳。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来。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了理据。为了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互动模式,除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外,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考虑情感互动、讲授方式和兴趣激发这三个要素。
三、教学启示和结论
实践证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做好情感的融通,准确把握兴趣,注意讲授方式,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改变学生“听课”心态,成功建立互动模式,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当然,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不同于普通大学英语教学,互动教学实施起来还有一定困难。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主动创建互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解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心理”,有助于恢复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和提高课堂效率。
[1]Kourilsky,Marilyn L.Effective Teaching: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London:Foreman and Company.
[2]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2).
[3]李万铁.建构主义学习观与英语教师角色及职能转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4).
[4]王建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1).
[5]刘延征.建构主义冲击下的英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4, (2).
[6]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010-03-23
陈安琪(1982-),女,湖南长沙人,助教,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