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路径综述*
2010-03-20沈文汇彭华涛
沈文汇,彭华涛
(1.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065;2.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路径综述*
沈文汇1,彭华涛2
(1.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065;2.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随着社会网络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网络开始应用于创业企业的研究。如今,在社会网络静态研究的基础上,许多学者研究假设网络结构的变化,以及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变化对创业企业的影响。对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些探究,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创业;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
一、引 言
“社会网络”的概念由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1]在《论社会结构》中第一次提出,起初用于社会学研究。随着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社会网络研究方法开始进入生态、文化、经济、管理等研究领域,并应用于企业经济活动创业的研究。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对创业企业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随着对创业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如今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越来越多样化和动态化,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研究。
二、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综述
(一)网络结构观
Granovetter[2]在论述“嵌入性”理论时指出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网络之中,他强调社会网络对人类经济行为的制约作用。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都必须考虑经济行动者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Uzzi则将嵌入性融于组织网络的体系中。Burt提出了著名的“结构洞”理论。他在《结构洞》一书中界定了无任何关系间断的“无洞”封闭式结构和与其他网络个体无直接联系或完全无联系的“空洞”开放式网络。该理论指出,结构洞就是在各种联系中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的薄弱环节,甚至是联系中断的现象。在经济组织中,竞争优势不仅是资源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关系优势。谁能与结构洞两端的个体或组织都建立起关系,就可以有机会同时获取两端的信息及资源,从而取得竞争的机遇与优势。
(二)强关系和弱关系论
Granovetter[2]引入关系强度的概念,以互动频率、感情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将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并提出了弱关系优势假设。他认为在资源传递过程中弱关系能够避免网络中资源及信息的冗余,带来比强关系更为有效和重要的资源信息,增加新价值。而边燕杰[3]认为,强关系而非弱关系可以创造连接其他没有联系的个人之间的网络桥梁。他通过中国独特的工作分配制度个案,强调强关系在联系提供帮助者与求职者时发挥的作用中可能比弱关系更为突出。强关系桥梁的存在对Granovetter的弱关系优势假设提出了挑战,但并未完全否认它。
(三)社会资源和资本理论
一些学者认为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关系来获取。林南[4]将嵌入个人社会网络中的资源称为“社会资源”,他认为嵌入社会网络的社会资源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社会关系获取。Pierre[5]将社会网络的概念提升到社会资本这个新的高度,他认为通过亲人及朋友延伸出的社会关系就是一种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网络之中。
三、关于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研究
Tichy、Tushman&Fombrun[6]早在1979年就提出社会网络分析对组织研究有重要意义。Aldrich&Zimmer[7]则首次提出创业者是被嵌入在社会网络中,并指出社会网络在创业过程中尤为重要。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社会网络在创业研究中的重要性。Kristiansen[8]根据试验分析得出企业获得创业资源的能力受社会网络好坏的直接影响。Johannisson[9]则发现在建立新企业时,创业者最为依赖的是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Hills&Shrader[10]研究发现,50%的创业者在社会关系网络发现创业机会。鲁兴启[11]则认为社会网络对创业企业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并为他们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源。
最初的研究考虑了创业企业融资过程中严重不对称和风险的高度不确定的融资困难,而通过社会网络能够降低信息搜寻成本,获取更多机会及融资渠道。林剑[12]认为信息不对称以及创业机会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会造成创业融资活动中资金供需双杠的交易困难。社会网络理论则能为创业企业融资提供新的理论手段。而随着全球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不断变短,创业企业所处环境不断巨变,社会网络的作用已经不单体现在创业企业启动资金上,而是贯穿整个创业活动。林剑[13]通过对上海新建企业的分析发现,社会网络对创业融资交易过程中的特殊矛盾进行淡化,并对正式交易制度起补充作用。Jenny,Juan&Damon[14]追踪网络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强调伙伴关系的动力,认为网络关系结构不仅仅是创业启动资金支持所必须的,而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同的学者对于强关系和弱关系在创业企业中产生的作用观点也是不尽相同的,Uzzi[15]指出,过强或过弱的扩展网对企业的存活率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而由强关系和弱关系共同组成的平衡性网络会更有价值。Jenssen&Koenig[16]通过样本采集发现,弱关系经常提供信息资源而强关系则经常提供动力,但两者对于融资的差异并不大。
四、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路径
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演化是指创业企业在其创业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网络资源属性及规模,社会网络关系强度或位置,社会组织形式及结构等系统调整或转化的过程,企业社会网络进化对于延长创业企业生命周期、拓展创业企业生存空间及挖掘创业企业无形资产等均具有重要作用[17]。周志家[18]曾从企业的创业网络意识、社会网络、企业的个人关系网络等方面对厦门市高新区的企业网络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与企业网络相比,社会网络强度明显较弱,因此对于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认识和发展急需加强。如今已经有研究者在创业企业社会网络静态研究的基础上,假设网络结构的变化并开始关注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变化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开展了对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路径方面的研究。
(一)关于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研究
创业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需要不同形式的社会网络。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并非自然形成的,而是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培育、发展或者有选择地嵌入的。一个新创企业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关系网络必然存在差异,嵌入社会网络的策略也有所不同[19]。
Larson[20]提出,一个新企业的创立过程就是创业者对社会网络关系的运作过程,他构建了一个创业过程中关系演化的模型,阐述了创业者与资源提供者在建立新企业过程中的关系互动,包括创业前、创业过程中及创业后的关系状态。Matthew O.Jackson&Alison Watts[21]揭示了社会网络的动态形成及随机演化特征,认为社会网络从静态稳定网络随机演化至任意社会网络的可能性是能够预测的。赵都敏[22]则提出了人们通过不同的社会网络视角对创业进行研究:作为创业资源的社会网络,包括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团队建设、物质资源、创业资本、创业绩效等,作为创业活动的网络关系运作以及作为研究方法的社会网络分析。姚小涛、王宏寿和李武[23]结合社会网络与中小企业的成长,构造了基于社会网络构建与演进的中小企业成长的两个一般理论模型,在复制原有网络的合作关系与模式基础上产生的复制演进模型以及通过吸纳与合作企业相联系的众多社会关系进入现有网络因此改变现有网络结构,使得网络结构通过一定的调整更加合理化地重构演进模型。王建、刘冰和陶海青[24]对企业家经历中的路径依赖和异化特征对社会网络差异性演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符合长期一致性和短期差异性相结合的演化规律,并从网络开放性和多样性这两个维度,归纳了对应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种演进类型的产业集群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的两种路径。董芹芹、谢科范[25]通过对高科技创业社会网络进化的过程和规律的研究,构建了基于Logistic过程的协同进化模型,提出创业企业需要不断通过自组织学习来求得创新及发展,当它高于失衡的临界点时将得到跃迁,反之则导致网络的微涨落甚至衰退。钱瑜[26]提出作为第五代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的系统集成网络模型是完全开放式的,企业是被嵌入整个社会网络之中。企业在商业、信息、研究以及关系网络方面都能够积极地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各种类型的网络对技术创新过程模型的影响都由弱到强,由简单到复杂。
(二)网络规模的演化
Christian&Machael[27]研究发现,创业者通过不同的网络关系实现企业的成长,即在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网络关系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在创业阶段,社会网络和声誉网络极为重要;在企业成立阶段营销网络将发挥更大作用;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寻求优秀的技术伙伴为自己的发展建立稳固的技术基础;在企业发展壮大进程中,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调整网络结构应对未来的发展。Greve&Salaff[28]在研究中发现,在企业创立过程中,规划阶段创业者的讨论网会根据企业的需要不断扩大,而在创立或者收购阶段,创业者会降低网络规模,慢慢转化为以核心成员为主的网络。赵晓东、王重鸣[29]对北京、上海、浙江等7个传统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集群中创业企业的136位创业者进行调查,通过实证数据分析也揭示了创业者在创业不同阶段社会网络结构要素的动态演变过程。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主要结构特征如社会网络规模、家庭成员比例、社会网络密度和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在企业的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存在显著差异。林民书和刘洋[30]将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分为个人关系网络和企业自身关系网络,随着企业不断走向成熟,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形式也相应发生变化。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自主地位的确立,其社会关系将由不成熟阶段的主要依赖于经营者私人社会关系网络,逐渐转变到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最终确立起企业自身社会关系网络在企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形成企业自身的社会资本。
(三)强关系弱关系演化
Davidasson&Honing[31]对瑞典的30 427人进行的大样本纵向研究(跟踪研究创业者18个月)发现,那些具有较高内聚社会资本(强关系)的个人对于尝试创立企业有更强烈的意愿,而外聚社会资本(弱关系)则在创业者从起步转向完成企业创立的过程中产生更深的影响。刘冰和陶海青[32]将网络看作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资本,认为产业集群中创业企业家社会网络是一个类似“撒网过程”的演化,并且不同的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具有路径依赖现象。他们同时提出在产业集群的不同阶段创业企业家的社会网络有不同的构成。在出现阶段局限于狭隘区域的强关系,在成长阶段主要依靠跨区域的弱关系,而在成熟阶段由地理范围更广的强联系所组成。姚小涛、张田、席酉民[33]通过中西部某大城市的企业的实证研究显示,当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类型一定时,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强关系或弱关系的依赖会有所差异。在规模尚小的发展初期,企业倾向选择强关系,但企业网络规模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断扩展,弱关系将会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这便是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的过程。因此,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有目的地架构其发展的社会网络,并主动地对其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
(四)嵌入观点演化模型
Hite[34]基于创业企业提出了一个社会网络的演化模型,他通过不断转变的关系嵌入类型来分析网络联结的演化路径,始于通过社会关系三种成分的网络进入,随后转到自然或有意识管理而发生的社会杠杆过程,最终将进入信任增进过程。曾一军[35]认为新创企业并非被动嵌入外部关系网络,而是能够主动选择或塑造社会网络的,企业需要通过适当的策略来推动关系网络演变升级。在建立初期、成长期企业依靠的关系各有侧重。韦雪艳[36]采用动态的研究方法将嵌入社会关系的有凝聚力网络和嵌入丰富结构洞的分散网络这两个表面上看似有矛盾的网络理论观点进行了协调,启发研究者深入理解创业企业网络的动态机制及形成过程。她认为创业网络从三个维度进行演化:从主要嵌入纽带的网络转向平衡嵌入纽带与嵌入近距离纽带的网络;从有凝聚力的纽带的网络转向架构结构洞的纽带的网络;从路径依赖的网络转向有目的的管理网络。
五、结 语
社会网络的理论与方法在创业研究中的应用,为人们认识和处理创业企业活动提供了一定成果,国内外学者做出了许多研究,肯定了社会网络在创业企业研究中的重要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尤其是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演化特性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与普遍关注,但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从结构、规模、关系、嵌入性等单一角度展开。对于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规律的探讨,突出表现出如下3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的结构、规模、关系等研究视角已形成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路径重要的维度指标,但学术界未能从社会网络多重属性与表现形式的角度,形成对于社会网络演化路径的完整认识;第二,对于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单一维度的演化机理研究有所涉及,但未能从条件、状态到结果的逻辑关系角度较为全面地剖析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路径形成与发展的微观机理;第三,网络拓扑学、演化经济学、基因图谱学的发展为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路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但目前尚缺乏以上理论在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路径研究中的移植与创新运用。此外,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路径相关研究多以样本分析得出经验结论为主,缺乏核心理论体系。因此,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路径的研究有待于从多学科角度加以综合分析,以构建其理论框架体系,需要结合社会网分析工具以及随机微分方程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1] A.Radcliffe-Brown.On Social Structure[J].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1940,70(1):1-12.
[2] Granovetter,M.S.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1360-1380.
[3] 边燕杰.找回强关系:中国的间接关系、网络桥梁和求职[J].国外社会学,1998,2:50-65.
[4] Lin,Nan.Social Resources and Instrumental Action.In P.Marsden&N.Lin(Eds.),Social Structure and Network Analysis.London:Sage,1982.
[5] Bourdieu,Pierre.The forms of capital[J].In John G.Richardson(ed.):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86:241-258.
[6] Noel M.Tichy,Michael L.Tushman,Charles Fombrun.Social network analysis for organiz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507-519.
[7] Aldrich H,Zimmer C.Entrepreneurship through social networks[M]∥In D.L.Sexton and R.W.Smilor(Eds.),The art and science of entrepreneurship.Cambridge,m A:Bal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1986:3-23.
[8] Kristiansen S.Social Networks and Business Success:The Role of Subcultures in an African Context[J].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2004,63(5):1149-117.
[9] Johannisson B,A lexanderson O,Nowicki K,Senneseth,K.Beyond Anarchy and Organization[J].Entrepreneurs in Contextual Networks Entrepreneurship&Regional Development,1994,6(4):329-356.
[10] HILLS GE,SHRADER RC.Successful entrepreneurs’insights into opportunity recognition[C].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Wellesley,MA:Babson Collede,1997.
[11] 鲁兴启.科技创业家成长研究: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08(3):115-121.
[12] 林 剑.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创业融资[J].上海金融,2006,7:8-11.
[13] 林 剑.上午网络在创业融资中的作用机制——基于上海新创企业的经验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23(2):33-40.
[14] Jenny M.Lewis,Juan I.Baeza,Damon Alexander.Partnerships in primary care in Australia:Network structure,dynamics and sustainability[J].Social Science&Medicine,2008(9):280-291.
[15] Uzzi B.The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of embeddedness for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s:The network effect[J].American Sociology Review,1996,61:674-698.
[16] Jenssen J I,Hoing B.The role of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among nascent entrepreneurs[J].Jo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301-331.
[17] 彭华涛.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进化及其成效[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7):7-8.
[18] 周志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创业网络的发展状况——以厦门高新区为例进行的调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5):132-137.
[19] 曾一军.嵌入社会网络:新创企业成功的必由之路[J].企业活力,2006,9:94-95.
[20] Andrea Larson,Jennifer A.A network model of or-ganization forma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roy and Practice,1993,2:5-15.
[21] Matthew O.Jackson.Alison Watts.The evolu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networks[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002(106):265-295.
[22] 赵都敏.社会网络视角在创业研究中的进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8:71-76.
[23] 姚小涛,王洪涛.社会网络与中小企业成长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13(1):49-53.
[24] 王 建,刘 冰,陶海青.产业集群中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169-174.
[25] 董芹芹,谢科范.高科技创业社会网络的进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7):91-93.
[26] 钱 瑜.外部社会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影响[J].特区经济,2008,3:255-257.
[27] Christian Lechner,Michael Dowling.Firm networks:external relationships as sources for the growth and competitiveness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J].Entrepreneurship&Regional Development,2003,15:1-26.
[28] Greve A,alaff J W.Social networks and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Theory&Practice,2003,Fall:1-22.
[29] 赵晓东,王重鸣.产业集群背景下创业者社会网络动态结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7,26(1):14-17.
[30] 林民书,刘洋.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中小企业社会关系网络演进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4-9.
[31] Davidsson P,Honing B.The Role of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among Nascent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rring,2003,18:301-331.
[32] 刘 冰,陶海青.“撒网”模型与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J].学术月刊,2005(11):52-59.
[33] 姚小涛,张 田,席酉民.强关系与弱关系:企业成长的社会关系依赖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8,11(1):143-151.
[34] Hite J M.Evolutionary processes and paths of relationally embedded network ties in emerging entrepreneurial firm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1:113-144.
[35] 曾一军.新创企业的社会网络嵌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2):91-94.
[36] 韦雪艳.创业企业网络演化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9):130-132.
Review of Evolution Route in Start-up Enterprises'Social Network
SHEN Wen-hui1,PENG Hua-tao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WHUT,Wuhan 430070,Hubei,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network theory,social network began to be applied to start-up enterprises'research.Based on the static study of the social network,many studies now have begun to assume that with the progress of time they started to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se changes which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network upon start-up enterprises.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explores th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and presents some problems and directions waiting for more research,in order to put forward a serials of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start-up;start-up enterprise;social network;evolution
F270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0.06.011
2010-06-10
沈文汇(1985-),女,湖北省荆州市人,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创业管理研究;彭华涛(1979-),男,湖北省天门市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70902051);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新教师基金(2007049703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2010-Ib-004)
(责任编辑 易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