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地形”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2010-03-19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中学221000李崔冉

地理教学 2010年18期
关键词:山脉阶梯读图

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中学(221000) 李崔冉

“中国地形”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中学(221000) 李崔冉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我国人口的分布非常不均: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这样的分布状况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致,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地形,本章我们学习中国的地形。

二、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1)运用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势特征、地形特点及其影响,说出主要山脉、地形区的名称、分布。

(2)学会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会进行加工和总结。

(3)初步树立自然环境中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思想和因地制宜观念。

三、依据目标自己看书复习梳理详细知识点,理解并记忆相关的知识要点梳理出本课的知识纲要

(1)地形概况,地势特点及影响,地形特点及影响。

(2)主要的地形区,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

(3)山区自然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

【反思】由于是中考复习,知识系统的形成很重要,所以学生需要自己复习整理知识点,效果会更好。

四、自学检测,师生互动

读图回答问题:

1.中国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学生活动】读图1,圈划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主要地形区,并总结每个阶梯的地形特点,学生边指图边回答,老师巡视。

图1

【教师引导过渡】在地形图中,最能直观的沿某一方向反映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形图是地形剖面图(学生齐声回答),然后,找出剖面线(32°N,36°N)所经过的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

【学生活动】学生在自己手中的中国地形图上圈划以下内容:①描出剖面线;②圈出剖面线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和界线;③画出简易的地形剖面图;④出示沿32°N、36°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分别查找剖面线穿过三级阶梯的界线及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小结】我国的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强调方法:在地形剖面图上标注三级阶梯界线时,注意识记三级阶梯界线在多少度经线附近,且第三级阶梯的临海是黄海)

【讨论题】地势对气候、河流、东西交通的影响?

出示相关图片分析讨论: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水系图、中国主要水电站分布图、中国主要山脉图,中国交通图。

【学生讨论总结】气候: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西部内陆推进;河流:自西向东流,在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交通:有利,大河沟通了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不利,高大山脉成为东西陆路交通上的障碍。

(过渡)复习陆地五种基本地形,我国五种地形是否都有分布,在中国地形图上查找一下,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同时,读图可以得出另一结论,山区面积广大。(投影图片)中国各种地形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

2.中国地形特征及其开发

【看图得出结论】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地形齐全,山区面积广大(2/3))。

【学生活动】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以下地理事物的位置:我国主要的山脉(按走向查找),东--西方向、东北--西南方向、南--北方向、西北--东南方向、巨大弧形山脉;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图片欣赏)投影四大高原图片、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各一张,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检测识图效果】闪烁图2中地理事物,学生看图说出名称。

讨论: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图2

师生归纳: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提供了条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崎岖的山区又使交通不便。

反思:通过检测读图效果整体不错,但是个别学生仍有出错现象,当然有小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和填图能力有待提升,说明学生仍需加强读图识图的能力练习。

五、基础知识练习

1.我国地势特征 __________, __________。地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部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为主,东部地形以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为主 。

3.地势阶梯的名称及其界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第二、三级阶梯分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__________米以上,主要地形是_______________;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米,主要地形类型以_______和_______为主;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______米以下,主要地形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主。

5.我国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___________业和农业多种经营。开发利用山区时应注意_________建设,预防山地灾害的发生。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讨论:地势特征的有利影响,地形特点及开发的利弊。

7.填图题:填出图中主要山脉名称和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名称;图中_________山脉是我国1月均温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_________________,位于第___________阶梯上;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之一的“西气东输”工程西起图中_____________盆地,东到上海市;我国的三大平原都位于_____________气候区,气温和降水配合上的___________特点,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图3

六、中考演练提升题

1.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势阶梯界山,又是西北-东南走向,同时又位于省级行政区界线上的是( )

A.昆仑山 B.祁连山 C.横断山 D.太行山

2.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 )

A.昆仑山---内蒙古高原 B.秦岭---黄土高原

C.横断山---塔里木盆地 D.巫山---东北平原

3.山区开发利用中,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最适合发展的是( )

A.林业 B.工业 C.畜牧业 D.渔业

图4

4.读图4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①_________山脉;②__________山脉;③B__________高原。

(2)A地区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牧区,B地区海拔高,农业生产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 地带,主要种植青稞和小麦。

(3)C地区的绿洲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地,此处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

(4)D区是我国著名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E处有我国最大________________渔场。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著名的地理界线,请说出是哪些地理界线?

5.读图回答∶

(1)判断图中省区名称A________ B __________。

(2)B省区的地形特点概括为____________。显著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在水源充足的的地区形成富有特色 的_________________农业。

图5

七、收获与反思

本节课基本分成两大块,第一块就是学生依据学习目标梳理出知识纲要后,自己再次熟悉和掌握中国的地势和地形特征及其影响。让学生画出地形剖面图的简化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对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分布特点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还提高了他们抽象、概括图象知识的能力,进而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学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加强记忆效果。通过计算机课件的演示,把静止的图转变为动态的,使知识按顺序、逐层次出现在画面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块就是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习题检测,先练习基础知识部分,然后针对中考,精选相关部分习题,题目重在阅读各种地形图、示意图,通过读图总结概况出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势特征。由于地图中,尤其是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信息量很大,因此提问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通过分析讨论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征,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时,以及在欣赏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景观图片时,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山川秀丽,景色多姿多彩,我们拥有发展多种生产的条件;拥有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东南地区水资源丰富,而西北地区却是干旱的沙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不利影响,这样才能做到生产中扬长避短、因地制宜,一分为二地去看问题,从而回应了学习目标。

总之,本节课自己感觉很好,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发挥,通过由浅入深的习题训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同时也得到了王树声老师的好评,我感到很是欣慰。

图3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矛盾为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清末出现闯关东现象,主要矛盾是山东地少人稠,农村人口过剩。进入近代,人口压力更大。同时,山东地区天灾与人祸并行,民不聊生;而东北地区,土地肥沃,可以开垦的土地面积较大。光绪年间全面开禁,接纳大批关内移民,流民“如怒潮一般涌到满洲”,垦荒种地。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人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东北地区,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已超过1.2亿,其中流向珠三角地区的占了35.5%,之所以形成流向珠三角的民工潮。原因在于内陆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经济差异较大,珠三角地的制造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但是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却频频出现了民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内地与沿海收入差距缩小,并且随着很多沿海企业逐步内迁,企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和财政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当地就业人口的收入。综上所述,不管是清末的闯关东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民工潮,或是近几年的民工荒,这些现象的出现,均是由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矛盾—地区经济差异在发挥作用。

本文仅就个别地理现象,从哲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由于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为一般和个别、普遍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所以万千地理现象均可从哲学角度进行剖析。

猜你喜欢

山脉阶梯读图
尚代肯山脉高点风景
它,就在那里
良师·阶梯·加油站
人,山脉和海洋
时光阶梯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艺术创意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