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制造业城市向知识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

2010-03-19许建生刘慧慧

城市观察 2010年1期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传统

◎ 许建生 刘慧慧

一、传统制造业城市的发展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制造业

传统制造业是隶属于制造业的一个分类范畴,本身不是一个严格的产业分类,是相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而提出的一个宽泛的概念,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传统制造业的内涵也随之演变。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02)①,制造业下共有30大门类,按照国家科技部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认定条件和办法》②,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6个行业,其在劳动生产率和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等方面均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故直接将其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类别,而其余的24个门类则属于传统制造业。本文所研究的传统制造业,主要偏指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科技含量少、产业附加值低,缺乏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靠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份额。我国之所以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工厂”,很大程度是因为纺织、服装、鞋类、食品、玩具、简单机械工具加工制造等这些传统制造业比较发达。

(二)传统制造业城市的发展

传统制造业城市,是指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以中小规模民营企业为主要支撑,以低附加值传统制造业为主要产业构成的城市③。这些城市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传统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

传统制造业城市的出现和发展符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情,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传统制造业城市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亟需大量的物资装备,因此只有发达的制造业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资装备,才能满足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

自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倒闭的企业数以千计,很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降至5%以下,还有不少企业纷纷向中西部地区甚至东南亚转移生产基地。很多制造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遇到了极大的挑战,这些面临困境的中小型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纺织、建材、化工、机械加工等传统制造行业。

在金融危机寒潮的笼罩下,传统制造业城市普遍遇到困境是有深层次历史渊源的。传统制造业城市的制造业大多数是在改革初期物资短缺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缺乏自主品牌,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小作坊生产盛行。而这些传统制造业城市之所以能得到迅速成长,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仿照苏联模式,日用轻工业消费品市场需求巨大。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由于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这些城市纷纷由面向国内市场的内源发展模式转向出口驱动的外向型发展模式,实现了新一轮的增长。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市场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国内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强,传统制造业城市继续发展的原有动力正在不断弱化,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海外需求大幅度萎缩,造成传统制造业城市面临不同程度的衰退。

(三)传统制造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传统制造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偏低

传统制造业城市的加工制造业具有惊人的市场份额优势,譬如,据温州打火机协会统计,2000年,温州打火机的产量达到4.4亿只,产值20亿元,销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金属打火机市场80%的份额。也就是说,全球市场上每10只金属打火机中就有8只一定是来自温州的,而另外2只可能来自日本或韩国。但是,传统制造业存在着科技含量低的缺陷,品种单一,主要产品是中低档产品,自主创新产品和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以致产品附加值不高且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随着原材料、能源、物流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产品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限制,而汇率、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和银根紧缩等因素也大大增加了企业运转的难度。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温州打火机行业海外订单明显减少,市场萎缩严重,生产企业从500多家锐减至100多家。虽有打火机企业提前感知到“金融海啸”的凶猛,但还是有许多打火机企业来不及转移④。

2.创新意识薄弱,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缺乏

传统制造业城市中的大多数企业生产的多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档次低、利润薄,加之企业由于产权问题等必须承担各种费用,导致企业积累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企业研发机构级别较低,注重短期利益,缺少长期的原始创新。创新活动仅靠企业的自有资金和资本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外部资金加以补充。但由于现实中企业规模和信誉等方面的原因,融资渠道受到一定的限制,造成大多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和营运资本相对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科技研发活动的开展。

按照许为民教授在其《传统制造业城市创新转轨的路径和政策研究》课题中的分析,由于制造业城市的大部分企业都是从家庭作坊、乡镇企业发展而来的,浅尝辄止、小富则安、畏惧风险、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小农意识仍然占有相当大的市场。在企业初创时,企业家冲劲十足,但当企业完成创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小农意识的保守性表露无遗。只要原有发展基础和区位条件带来的“增长红利”继续存在,要素价格变化对企业的压力尚未达到不可消化的阶段,大多数企业经营者都会倾向安于现状,选择模仿而非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

3.资源损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传统制造业有两个突出的缺点,一是能源、资源损耗高,二是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传统制造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传统制造业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那里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匮乏,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又需要大量的土地。以苏南为例,紧张、有限的土地已无法继续支撑占地面积较大的企业的进一步扩张。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煤、电、油等生产要素供应不足,传统制造业这种高能耗产业的运转和发展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很大压力,已经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除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技术、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做好能源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之外,能耗大户应该主动对自身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改进,以降低能耗,适应江苏能源短缺的环境,而那些能耗高、技术改造困难的企业则可考虑向外转移。

二、知识城市及其主要特征

作为21 世纪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许多国家中富有活力和创新力的城市纷纷将 “知识城市”作为发展战略。知识城市的宗旨是要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资源,实施以“知识为基础发展”(knowledge-based development,KBD)战略,加速城市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转型,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2004年9月,“E100圆桌论坛”(E100 Roundtable Forum)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论坛上汇聚了众多世界资深知识管理工作者和学者,他们以“知识城市”为主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并在会议上发表了《知识城市宣言》(Knowledge City Manifesto)⑤,对“知识城市”的定义和衡量标准进行了明确的阐释。从那时起“知识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进入国际城市发展的视野。

知识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生态系统,它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如何检验这个过程或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已经成为知识城市,在《知识城市宣言》中均有明确的量化标准⑥。这些标准包括:⑴广大市民使用知识的有效途径;⑵公共图书馆网络系统符合欧洲制定的通用标准;⑶所有市民能够使用新的通信技术;⑷所有文化服务设施能够适应中心教育战略的需要;⑸拥有一份知名度高的报纸,市民阅读水平达到欧洲平均水平;⑹学校网络系统能够与艺术指导相连,并能够辐射到整个城市;⑺尊重市民文化的多样性;⑻城市街道具有文化服务的功能;⑼拥有足够的场地和资源,以供社区和团体开展文化活动;⑽城市的市民中心具有开放的多样性,以便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市民能够建立起面对面的直接关系;⑾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提供能够表达意见的便捷工具、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般说来,知识城市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的特点⑦:

1.城市基础设施健全完善,成为“数字城市”(Digital City)

知识城市首先是宜居的城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城市各方面基础设施健全,注重城市的开放性和资源的整合性,优先构建城市网络,全球联网实现知识资源共享。

2.以创新为动力,成为“创新城市”与“科技城市”(Innovation City and Science City)

知识城市的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知识型产业演进,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的知识型服务经济对城市经济的贡献率占有主导地位,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创新。

3.资本市场发达,成为“金融之都”(Finance City)

知识城市具有完善的金融资本市场,充分挖掘城市自身的特质,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广纳国际性大公司总部落户,以构建区域性和国际性的资本市场和运营中心。

4.有完善的文化艺术基础设施,成为“人文城市”(Culture City)

注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以博大的胸怀接受不同文化,并创造条件使之融入到城市的主流文化之中,发挥“创新引擎”的功能。

5.吸引人才,成为“智本城市”(Intel lectual Capital City)

知识城市有良好的教育基础设施,把吸引人才放在突出位置,制定包括住房、福利、薪金等在内的优惠政策,广纳国际性人才。

对比知识城市的一般特征,我国传统制造业城市与知识城市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制造业城市知识基础普遍偏弱,大学和科研机构数量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且其产学研结合程度低,大学封闭化运作现象明显;二是支柱产业的发展离知识产业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三是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积累尚不充分;四是资本市场不发达,远不能支持本地的产业升级改造与技术创新的需要;五是传统制造业城市缺乏文化艺术基础设施,在很多人文、管理等“软指标”上差距非常大。

对我国绝大多数传统制造业城市来说,其向知识化城市转型过程任务艰巨,同时,其知识化转型探索之路存在方向不明确、目标不清晰、路径不适合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有待及时纠正和解决。对此本文首先分析和整理我国传统制造业城市向知识城市转型进程中可能的路径与模式,进而提出转型的具体政策建议。

三、传统制造业城市向知识城市转型的模式

自知识城市理念诞生以来,已经涌现出像伦敦、曼彻斯特、巴塞罗那、都柏林等一批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知识城市典范⑧,但以上这几个典型的知识城市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人均GDP,还是基础设施、资本市场、人口素质等方面,我国城市均与之相差甚远。且《知识城市宣言》中提出的知识城市标准要求非常高,很多量化标准完全是“欧洲标准”,即使在发达国家中符合该标准的城市也屈指可数,完全生搬硬套的方法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因此,在传统制造业城市的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知识城市”作为转型的最终目标,同时清醒认识到短期内能一蹴而就转型成功的可能性基本没有,转型之路将延续很长一段时间。根据知识城市的标杆要求和我国国情,我国传统制造业城市向知识城市转型的模式和路径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深圳模式:传统制造业城市→创新城市→知识城市

在2009年11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知识城市峰会上,深圳荣获“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称号,这个荣誉称号说明深圳的城市发展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肯定与嘉许。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建市30年来,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罕见奇迹,这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也得益于深圳大力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

深圳在建设知识城市的进程中提出了“产业第一,企业为大”的理念,逐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业化为目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区域创新体系,通过自主创新战略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质量。深圳经历了从“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的积极转变,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深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超过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其中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值又超过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0%。依靠自主创新活动,深圳带来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和高增值产业等发展,使深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创新城市”。深圳市政府认为“知识城市”的定位很符合深圳的发展模式,是深圳将来努力的方向,知识城市的发展模式将给深圳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而持久的推动力。

(二)宁波模式:传统制造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城市→知识城市

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的重要经济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发展势头迅猛,GDP从1978年的20.17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964.1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⑨。制造业是宁波经济的主要支撑,也是推动宁波建设知识城市的主要引擎,宁波制造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占宁波工业经济总量的80%~90%以上⑩。因此,对宁波来说,由传统制造业城市向知识城市转型最有效的路径就是继续依托制造业发展,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升级,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先进制造业城市,进而完成向知识城市转型的准备工作。

宁波传统制造业优势非常突出,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应以培养传统制造业的内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冲动为核心,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方向转变。同时,经过近年的发展,宁波先进制造业已经形成较大规模,但是自主技术较少,大多停留在价值链低端,要以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培育为重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整体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宁波适时提出了打造八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这八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分别为石化工业基地、造纸产业基地、钢铁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服装纺织产业基地、机械装备业基地和家电产业基地。宁波提出力争使这八大制造业基地成为在长三角地区领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最终实现建设宁波先进制造业城市的战略目标。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城市的基础上,宁波应该继续前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和知识基础设施,逐步培育完善的金融资本市场,吸引人才,继续向知识城市方向转型和发展。

(三)杭州模式:传统制造业城市→旅游生态文化城市→知识城市

2008年杭州的GDP为4781.16亿元,人均GDP为70832元,均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综合实力为全国第六位。杭州还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她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每年吸引2000多万中外游客;她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

因此,杭州向知识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本身的文化、旅游和生态资源,走出不同于以上两类城市的一条全新之路,为我国其他有类似优势的传统制造业城市树立一个成功转型的典范。杭州的发展路径应当是发挥名城效应,延续古城整体风貌,建设现代都市新城,强化杭州科教、信息功能,提升城市发展的内在质量;同时注重修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构“两环一轴生态主廊”的都市生态区,展现杭州自然资源与景观,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⑪在实现此目标的基础上,杭州应该利用本身的科技资源优势、传统制造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在向知识城市转型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四、传统制造业城市向知识城市转型的政策建议

第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向知识城市转型。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城市在向知识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本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不能为追求所谓“量化标准”,没有条件也创造条件地硬上,搞形象工程,这样做有悖“知识城市”的初衷。对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城市而言,推进“知识城市”更主要的目的是引导、鼓励和支持,引导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鼓励和支持传统制造业城市向知识城市的方向靠近,而不可能要求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城市在几十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里达到伦敦、曼彻斯特、都柏林、新加坡等城市的水平。因此,在我国传统制造业城市的转型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立足于本市实际,选择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路径。

第二,加强与本地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采取实际有效的方式增强城市知识基础设施。目前大多数城市在培育城市知识基础上依然沿袭的是传统的道路,试图通过培育和引进高校和大型科研机构来强化本地的知识基础,但是高校和科研机构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和时间周期,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建设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很难在较短时期内体现作用。而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推动本地技术创新上具有更多的优势,首先是对本地的产业发展情况熟悉,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学科建设和研究机构建设,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其次是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远高于外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外地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只能引进成熟的技术成果,而本地高校不仅可以成为产业化技术成果的供给者,而且可以通过知识溢出有机融入当地的区域创新体系之中,形成产学研之间的良好长期互动。

第三,重视对城市信息、娱乐、文化和艺术事业“软件”的建设。很多传统制造业城市非常重视城市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市内建有一流的图书馆、剧院、博物馆等。但仅有“硬件”设施是不够的,还要给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接受文化艺术教育各项培训和享受优质服务的机会。重视“软件”的建设才能真正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本的含金量。以澳大利亚墨尔本市2007年的网络培训计划⑫为参照(见图1),也许可以看到我们与“知识城市”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

图1 墨尔本2007年网络培训计划具体内容

注释:

①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2002.

②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认定条件和办法.1997.

③许为民课题组.传统制造业城市创新转轨的路径和政策研究.2006年国家科技部软课题.

④浙商网.3000家到100家的“溃败” 温州打火机的生死之战.http://biz.zjol.com.cn/05biz/system/2009/04/24/015454807.shtml

⑤E100 Roundtable Forum.Knowledge City Manifesto.www.entovation.com.

⑥王志章.“知识城市”与“城市创新引擎”[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3),4~9.

⑦王东,刘璐,苏婧.深圳构建知识城市的战略思考[J].开放导报,2007年第5期,总第134期, 106~108.

⑧Debra M.Amidon.Knowledge Zones fueling Innovation Worldwide.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J].Jan-Feb, 2005 issue.

⑨同③.

⑩谭卫平.建设宁波先进制造业基地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9月,第18卷第3期, 31~34.

⑪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2008年中国城市创新力评估报告[D].2009

⑫代明,周飞媚.知识型城市:理论透视与样本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月,第8卷第4期.42~46.

猜你喜欢

制造业转型传统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老传统当传承
转型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