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国民体育思想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之比较

2010-03-18

军事体育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国民思想体育

陈 洁

(云南省红河学院体育学院,云南红河661100)

我国近代先后从国外引进了许多体育教育思想,诸如军国民体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前苏联体育教育理论等。其中,清政府在清末时期从日本引入的军国民体育思想是我国近代以来第一种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正式实施的教育思想,它因为符合了当时国家和人民的整体需求而倍受青睐。但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并最终被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所取代。虽然它们对当时的社会和教育状况有一定的缓解和改进作用,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其基本原理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发生越来越大的偏离,不断暴露出其局限性,致使它们在我国体育教育整体发展历史中大多是 “昙花一现”。

1 军国民体育思想

在 《教育大辞典》中,军国主义是 “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为了侵略别国而疯狂扩军备战的黩武思想、政策和制度”,其体现在教育上亦称军国民教育,以希特勒德国和20世纪20—40年代日本的教育理念为典型代表。军国民体育思想是军国民教育思潮在学校体育上的具体体现,而军国民教育又是军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意味着军国民体育思想实质上突现的是工具性和社会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个体需要。

我国是在清末民初时期从日本引入军国民体育思想的,虽然同样以军训作为主要的课程和手段,可由于当时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国内民众的起义,它被一些教育家和有识之士视为强种保国、抵御外辱和对内平乱最有效的途径,而并无德日那种为对外侵略扩张服务之意。

由于军国民体育思想无论是在管理制度的建立、组织形式和内容、方法的选取,还是师资的培养等方面都渗透了浓厚的军事化意义,因此它必然要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整齐、严肃、统一的 “军人作风”;再加上这种教育思想对兵式体操的过分 “偏爱”,也导致了体育教育过程容易出现枯燥、乏味和机械的状况。学生被视为实现国家利益的奴隶,他们享受体育、创造体育的权力被完全剥夺,严重地影响和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但也正是因为军国民体育思想明显的军事化,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当时溃散的社会不良风气,引起了人们对国民体育的关注;同时也因为它受到统治阶级的 “重用”,为以后体育教育在社会中地位的确定及其体制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广泛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我国尚武风气的形成。因此,它在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史上也具有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

2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是在自然主义教育思潮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有关体育教育的学说。它提倡人性的解放,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进行,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和价值。第一个提出遵循自然教育原则的当数夸美纽斯,卢梭在进一步提倡自然教育的同时,延伸和扩展了该教育理论。他认为人们所应受的教育来源于自然、人和事物三者,主张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满足和发展儿童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要遵循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顺序,尊重儿童的自由选择,不加任何干涉和约束地任其发展,并提出锻炼要按照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进行。这种体育思想突出的特点就是运动的选择要顺应锻炼者的需要和兴趣,充分利用自然界 “天生”的各种障碍、条件及自然环境的变化,采用跳跃、爬树、游泳、跑步、徒步等方法进行身体锻炼,同时也磨练儿童的意志,增强他们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并培养了自由、自主的能力与习惯。

在我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由于对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大力宣传和倡导,人们逐渐认识到军国民体育思想为帝国主义侵略服务的根本特性,兵操训练的机械、呆板和枯燥严重滞缓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伴随着基督教青年会体育活动在我国的开展以及留美回国学者的广泛宣传,最终取代了军国民体育思想而立于当时体育教育思想的主导地位。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传入,丰富了体育教育的内容和教学形式,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充分燃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现代体育的确立提供了良好的氛围。由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田径、球类等竞技运动的推崇,为竞技运动在我国的广泛发展创设了条件,各种运动竞赛制度也相继建立起来,较好地促进了课外体育活动及业余训练的开展;拓宽和加深了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地推动着体育教育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它所提倡的发展儿童的个性、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强调体育的教育作用、培养儿童的体育意识及终身参加身体活动的习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等观点,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甚至对以后体育教育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但是,这种教育思想的弊端也比较明显。首先,它认为在学生受到运动教育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就会获得健康的身体,增强体质是体育运动的附产品。其次,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极力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及个体发展需要,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体育知识,易于滋生 “放羊式”教学现象,影响了体育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第三,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力推实施自然的体育活动,因而对体操持否定态度,这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身体姿态训练。另外,因为它对竞技运动的过分偏爱,使体育教育逐渐脱离了大部分学生的健身需求。所以,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比较趋向于与军国民体育思想完全相反的价值观——本体论,且同样带有极端性。

3 军国民体育思想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区别

自然军国民体育思想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虽然都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如下表所示。

表1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军国民体育思想的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和军国民体育思想有着鲜明的差异。虽然都要通过教师作用于学生,都以身体的运动实践性作为实施媒介,但二者在实施的宗旨、要求、价值取向、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也都存在不容忽视的利弊因素。而且,它们对体育教育结构中一些组成要素的认识和态度也有所不同,如:教师、学生、教育内容等。它们在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都将影响到人们对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解。

4 结束语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和军国民体育思想之所以能在我国的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究其原因,社会根源是关键因素。无论是哪种体育教育理论,它始终都会具有社会性和教育性两种基本属性,不可能脱离社会或人的发展而存在。之所以最终会出现千差万别的现象,除了其核心思想的差异外,关键就在于选择和实施的过程中对社会 “工具论”和人文 “本体论”的取舍标准和尺度发生了偏差。这就提示我们,对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或是对其未来发展的预测,必须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人们的体育需要。一旦离开了它们,体育教育思想只是空谈,体育教育发展将严重受阻。

[1]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三卷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简编本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李建军.近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寻踪[J].体育与科学.2002,1

[4]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5]郑俊武,邓星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J].体育文史

[6]赵讠戋华.论自然体育及其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J].体育文史,1998,3

[7]赖天德,于述平.中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百年演进给我们的启示 [J].中国学校体育,2003,3

[8]邵伟德.试论近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J].体育科学,2001,9

猜你喜欢

国民思想体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一直难忘
思想与“剑”
高地
"国民健康监测"专栏导读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我们的“体育梦”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