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理论文章写作的五点建议
2010-03-16李宁
李宁
摘 要: 写文章要掌握规律,只有把握住作文的规律,才能写出思想性强、逻辑严谨的佳作来。本文着重阐发了对音乐理论文章写作的五点建议,即言之有益,强调文章的有效性;言人未言,强调文章的独创性;言之有物,强调文章内容的实践性;言之有理,强调文章的合理性;言之有序,强调文章的逻辑性。
关键词: 音乐理论文章 规律性 文学知识
万事万物成长消逝都有其自然的规律,文章亦是如此。缺乏规律的文章只能造成资源的重复与浪费。
1.言之有益,强调文章的有效性
文章的有效性是其存在重要依据。好的文章有它的时效性,它应历史需求产生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对社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即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如管建华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的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中国高等音乐教育面临的五大问题》。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发展,中国高等教育面临重重挑战,茫然无措。管建华的这篇文章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他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他所说的五大问题。这样的文章便是具备了时效性,言之有益。他对中国教育事业在新的挑战下如何及时认识清楚自身的处境,以及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做了说明,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言人未言,强调文章的独创性
优秀的文章在选材方面要言之有益,而独创性也可以使文章具有代表性。但是我说的独创性不仅仅包括原创的、古往今来没有出现过的题材,也包括对现今已经存在着的文献纠正谬误、订正真伪。例如《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之得失》、《研究中国音乐基本理论需要科学的态度——从杜亚雄〈中国民族基本乐理〉的谬误谈起》、《青主音乐本质观辨析》。或是赋予古实旧说以新义,例如对古代文献、思想、学说赋予当代意义阐释的《从孔子的教育观看今天的音乐技能学习》;或者是从新的角度研究已经有人分析过的文献资料等;或是弥补他人之说之不足。
3.言之有物,强调文章内容的实践性
言之有物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即要求文章写作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无论怎样出色的理论家,还是专业性怎样强的文章,其成果最终都会应用于实践中。以我本身的专业来看,音乐教育的研究本身就是来源于实践的要求,最终也会归于实践的教育活动中。在文章写作中,有一部分采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因此更加能够深入人心,更加鲜活。在此以宋瑾先生的《关于中国音乐学创新研究的思考》为例。文章中不仅仅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第一部分的第一点“国外文献翻译”,摘录了“仅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重要译著就有:爱德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杨业治译,1980)、汉森《二十世纪音乐概论》(孟宪福译,1986)、保罗·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朱少坤等译1989)、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音乐辞典词条汇辑/西洋音乐的风格与流派》(吕昕等译,1990)、G.韦尔顿·马逵斯《20世纪的音乐语言》(蔡松琦译,1992)、申克《自由作曲》(陈世宾译,1997)、三木稔《日本乐器法》(王燕樵等译,2000)、库斯特卡《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宋瑾译,2002)、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熊蕾译,2003)等对众多西方重要作曲家的介绍和研究的专题译著”。第一部分的第二点“其他学界成果引用”,其中二、三段分别都有举例说明,“例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在促进新文艺作品创作的同时(文学界的意识流小说,电影界精神分析题材的作品等),也为文艺作品的意义解读带来了新的视野”。如此的写作安排以下比比皆是。但是这种论述方法主要出现在对某种概念或现象的解释过程中,在作者的思考中很少出现。文章最后也是回到了本国实际,回到实践当中。作者通过对西方的深入探究及中西方的对比之后,得出结论:怎样去改善中国现状,这正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表现。这样的写作我们可以应用在自身的文章写作中,这样要求写文章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丰富的写作经验,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加入事实说明,使学术研究更加明朗化和真实化。
4.言之有理,强调文章的合理性
中国有一句古语:“有理走遍天下。”有理在文章写作方面的表现就在于有凭有据,让他人无法辩驳。它可以表现在对某种事实的解释方面,是对感性材料的理性分析;也可以表现在以感性认知对理性分析的进一步证明方面,即论点、论据与论证之间的必然联系。论证有条有理充分证明论点,论据选用精确严谨。以王安国的《美育的实践——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政策发展》为例,文中运用了图表、数字、文献等多种论证手段,文字的论证具体详实,例如“覆盖全国的音乐教育管理体系及支持、促进系统”,分为七点,由中央到地方,由公办到私立艺术教育团体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各种论证方式中,尤其以图表最为简洁明朗。表一列举1995年和2004年全国中小学的学校数字,用表格进行总结概述,更加清晰地说明这两年的差异,学校数量的增加减少一目了然。表三运用纵向深入的方式,对我国教育行政主管机构设置自上而下进行排列,较之文字平铺直叙的表现手法,这样的组织结构图更为适合。另外,文章中还引用了教育法规和教育部文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使得文章更加有理有法据。
5.言之有序,强调文章的逻辑性
文章的编排,论证的展开,文字的叙述都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让步关系、并列关系、承接关系、对比关系等。
文章的编排顺序是对论点的最初理解也是核心理解,即大标题的写作。大标题的写作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论题背景的说明、对论题的关键词的解释、对论题的解决、对论题发展方向的预测。还是以王安国的《美育的实践——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政策发展》为例:庞大的学习音乐教育体系、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政策取向、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政策透析。这三个大标题的排列可以看作是背景介绍、关键词阐释和分析,使文章能够站在历史、现在、未来的多种角度去分析,能够在了解现状后有所思考,并能在思考后决定将来的行走方向。这便是一篇较为完整的文章了,涵盖昨日、当下与明天。
在大的标题下开始进行进一步详实的解说,可以看作是段落之间的相互衔接。值得注意的是,在段落之间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比如层层深入。第一个大标题下的段落分层就较为明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由粗到细。其实在大标题下的叙述排列也有着与大标题相似的顺序,例如,第二个大标题“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政策取向”的论证过程中,开始交代了背景:“世纪之交学校音乐教育改革背景”,并将背景中所要交代的重点突出表现:“与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相关,1.素质教育目标的决定;2.……”接着,作者用了五种“集中体现学校音乐教育的国家文件”对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现状和政策进行了简单介绍,五个文件之间的衔接属于并列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是以用于对多种材料一起简介之中。至于段落之间要有承上启下的段落或句子,文章开头结尾要有简单的交待,如何总结等都关系到文章的逻辑性。句子的安排顺序最能够考验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我们尽量要求自己做到,安排内容有因有果、有先有后;安排妥当论点与论据的顺序等。
总而言之,除了以上几点,还有言之有文,具体地说文章要文采飞扬,通篇流畅。文章的写作不能信口雌黄,优秀的文章应该有相当深厚的文学知识,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当然,以上所说的几点要求并不是在文章中都必须有所涉及,而是拥有其中一点或几点就可以了。这样,不仅能教你会“看”好文章,而且能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