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德国的艺术童话

2010-03-16高筱菲李晓婷

文教资料 2010年34期
关键词:路德维希

高筱菲 李晓婷

摘 要: 艺术童话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民间童话的特殊文学体裁。与民间童话相比,艺术童话的叙述风格更加文学化、复杂化,角色的刻画也更加着重心理学的层面。本文将有关艺术童话这一文学体裁的理论知识和浪漫主义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对德国浪漫派作家路德维希·蒂克在浪漫主义早期所创作的艺术童话进行分析。

关键词: 艺术童话 路德维希·蒂克 早期浪漫主义童话创作

艺术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童话的范畴中,它是与传统的民间童话相对比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与传统民间童话,如《格林童话》相比,从来源上看,民间童话是由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有着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并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版本的变化;艺术童话是由某一知名作家创作出来的个人成果,其中带有作家自身的文学意向和个人创作手法的烙印,往往是作为作家的个人财产以书面形式保存下来。从写作手法上看,民间童话的叙述结构单一而浅显,艺术童话的叙述风格更加文学化复杂化,角色的刻画也更加着重心理学的层面,因此对读者的文学素养和接受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在情节设置上,艺术童话没有民间童话里一贯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圆满结局,而是往往陷入一种无法解决的与现实世界的矛盾中。

18世纪,在启蒙运动影响下的德国社会对童话世界持分裂的态度,一方面,理性被认为是通往哲学世界的唯一工具,另一方面,童话又迎合了这个过于理性化的社会对于奇幻世界的隐性需求。歌德《童话》的出现,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童话发展的起点,而这种体裁在路德维希·蒂克那里才找到了它的基本形式。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艺术童话”这一概念才浮出水面。

浪漫主义时期是艺术童话发展的黄金时期。浪漫派偏爱黑夜、神奇、惊悚、虚幻的色彩。德国浪漫主义分为三个阶段:耶拿浪漫主义(早期浪漫主义)、海德堡浪漫主义(中期浪漫主义)和柏林浪漫主义(后期浪漫主义)。早期浪漫主义从1795年持续到1804年,是由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在耶拿组成的文化圈所推动和发起的,代表人物有施雷格尔兄弟、布伦塔诺、蒂克等。他们受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鼓舞,希望发起一场精神领域的革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主张采用开放的形式,拒绝死板的文章结构,爱情和黑夜是其偏爱的题材。浪漫主义的象征是“蓝色的花”,它象征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浪漫主义者的童话创作现如今被许多读者归为艺术童话。这类童话首先有着很高的美学要求,因为童话对于浪漫主义者来说是其文学思想的表达形式。浪漫主义童话的文学功能还有着社会性的一面,许多浪漫主义艺术童话都有这样的主题:设想通过重新找回的纯真来还原一种不被异化的社会关系。政治、乌托邦、哲学和文学达到了一种独特的统一。尤其是蒂克及霍夫曼的童话,与当时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关系被表达出来,并采用一种将童话元素和小说元素相结合的特殊叙述形式。

路德维希·蒂克被称作“浪漫主义之父”,他不仅是一个多产作家,作品涉及多种体裁,而且是一个戏剧家、出版人和翻译家。蒂克1797年出版的童话集《民间童话》(这部名为“民间童话”的作品集,实际上被后人归为艺术童话的范畴)收录了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一些童话作品,体现了他的早期浪漫主义童话创作的风格。这部作品集的问世,也标志着他的一些新的文学创作理念的形成。在这部作品集的前言中,作者自己采用了“幻想”和“梦境”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他自己的作品。他希望引导读者去想象,将读者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幻想和梦境的世界,那个世界,是与童年紧密相连的。作家在这里就像一个魔术师,用魔力为读者打开一个遥远而神奇的世界。童年对他来说充满着神秘色彩,他要将这个已经被遗忘的领域重新打开,带领读者回到那个嬉戏、自由的童年世界。

蒂克写给施雷格尔的信中提道,他的作品《蓝胡子》几乎是在一个傍晚完成的,同样还有《穿靴子的猫》。作家在自己的语录及传记中也提道,《鲁嫩山》等作品也是一夜之间完成,而《金发的埃克伯特》的创作则来源于一个“瞬间的灵感”。这些都体现了蒂克所独有的创作方式。他的创作不仅仅依靠理性的思索,更重要的是依赖一种瞬间的灵感。这种创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绪的影响,而这种情绪是作者自身所不能控制的,而又正是一切创作灵感的来源。所以如果作家没有能够将自己的想象很快地持续地付诸纸上,一旦从情绪中出来,作品便面临无法完成的危险。这也是为何蒂克的作品很多呈现断片形式的原因。而这种创作方式也使作者时常面临在变换的情绪流中迷失的危险。

《金发的埃克伯特》被看作是首篇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艺术童话。蒂克把它收录在《民间童话》中,但这部作品无论是写作风格还是情节、人物设置都体现出明显的艺术童话特色。首先故事一开始,第一句话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一个确切地址,并在同一句话中给出了主人公的名字、年龄和外貌描写。使读者感觉到,这并不是《一千零一夜》中走出来的人物,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故事的结构并没有像民间童话里那样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一种“框型结构”。女主人公以倒叙的方式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这段经历在整个故事中构成了一个童话中的童话,这两个不同的叙述层面在最后一幕相交,在这一点,神奇世界与现实世界、过去与现在融为一体。蒂克采用心理学的叙述方式,把在民间童话里司空见惯的场景通过主人公的心理角度刻画出来。女主角进入的神奇世界,被她自己描述为罕见的、稀有的、神奇的。而这在民间童话中是不被道破的。包括主人公在路上所感受到的迷失感和空虚感,在民间童话里也是不被提及的。情节的设置上,民间童话中一贯的模式,即好女孩最终通过了巫婆的考验期,衣锦还乡,在这里被现实矛盾无情地打破。故事有一个开放式结局,最终埃克伯特是疯了?死了?若是没有死,他将会如何继续发展下去?文章本身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故事在情节上的结构是由三个主人公的三条命运之路组成的。故事从当前的城堡中开始,往前追溯是贝尔塔的过去故事,往后发展是埃克伯特的未来故事,而老妇人的故事则贯穿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段。贝尔塔的命运之路结束后,埃克伯特的命运之路开始,两段路程构成了从老妇人的小屋回到老妇人的小屋的一个轮回,这也正从结构上暗示了乱伦婚姻这一题材。这两段命运之路也是追寻理想世界之路,而追寻理想世界之路的失败归根到底原因在于个人意识的觉醒,贝尔塔的长大成熟唤醒了她的个人意识,使她具有了理性,背叛了最纯真无意识的童年时代。这在作者看来也是无法逃避的个人命运。但是贝尔塔并没有丧失自我认知,因为她直到临死之前也没有得知事情的真相,而相反埃克伯特在得知他的婚姻是乱伦婚姻、他的朋友全都是老妇人的化身之后,彻底陷入了自我迷失中。老妇人在这里是性格最为复杂的一个人物,她代表着神奇力量,时好时坏,就像她的样子一样变换不定,把主角们引入了悲剧命运中。本故事的另一特色是浪漫主义所偏爱的惊悚感,以及对大自然的魔化,这两者都与心理叙述层面紧密相关。

参考文献:

[1]亨利希·海涅.薛华译.浪漫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孙凤城编选.德国浪漫主义作品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孙宜学.中外浪漫主义文学导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4]俞匡复.德国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路德维希
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哲学理论价值
贝多芬晚期音乐创作中下属组和声地位的提升
南瓜比赛
要减肥?多吃脂肪!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南瓜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