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血清学模式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肝功能指标的关系
2010-03-14刘敏,李娜,张云,马骢
刘 敏,李 娜,张 云 ,马 骢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病毒性肝炎,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在高发地区成人 HBV感染率高达 24.4%~80.8%。HBV血清标志物(HBV-M)的检测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其中pre-S1-Ag是HBV外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HBV与肝细胞的直接结合点,在HBV感染、复制和刺激机体免疫应答方面均起重要作用[1],已成为HBV感染、复制和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HBV-M检测存在“窗口期”及“免疫逃避株”等问题,HBV-DNA测定则可以更直接反映HBV的量的变化。本研究观察HBV-M、pre-S1-Ag和HBV-DNA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联合血清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检测探讨其在HBV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94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
1.2 方法 每份标本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及pre-S1-Ag检测,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PQ-PCR)检测HBV-DNA含量。同时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肝功能ALT 、AST检测。
1.3 试剂与仪器 ELISA试剂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仪器为BIOTEK800酶标仪,奥地利安桥FLOIDO型自动酶标洗板机,全自动生化仪为BECKMAN公司LX-20型号,操作及结果判断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进行χ2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HBV血清学模式HBV-DNA和pre-S1-Ag检测结果 94例 HbsAg阳性标本,HBsAg(+)、HBeAg(+)、HBcAb(+)模式组俗称“大三阳”,HBV-DNA检出率达97.1%、平均含量3.5×108copies/ml,pre-S1-Ag检出率79.4%,说明本模式存在病毒高复制。HBsAg(+)、HBeAb(+)、HBcAb(+)模式组俗称“小三阳”,HBV-DNA检出率83.3%、平均含量 5.9×106copies/ml,pre-S1-Ag检出率52.4%,说明部分HbeAg转阴患者存在病毒高复制。模式1中HBV-DNA(+)与pre-S1-Ag(+)比较,在病毒高复制方面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模式2中 HBV-DNA(+)与 pre-S1-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说明HBV-DNA在乙型肝炎“小三阳”模式判断病毒复制情况较pre-S1-Ag更有意义(表1)。
2.2 pre-S1-Ag、HBeAg与 HBV-DNA的相关性以>5×102copies/ml为诊断标准,94例HBsAg(+)标本中,HBV-DNA阳性 83例、占 88.3%,HBeAg阳性 40例、占42.6%,pre-S1-Ag阳性62例、占 66.0%。说明用 HBV-DNA描述 HBsAg(+)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较HBeAg和pre-S1-Ag更为灵敏。HBeAg与HBV-DNA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P<0.005),说明单纯依靠HBeAg转阴来判断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活动程度是不完善的。HBV-DNA与pre-S1-Ag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说明HBV-DNA判断病毒复制情况优于 pre-S1-Ag。HBeAg与pre-S1-Ag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P>0.05)。83例 HBV-DNA阳性标本中,HBeAg与pre-S1-Ag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说明高病毒复制的患者pre-S1-Ag较HBeAg更有意义(表2)。
2.3 HBeAg、pre-S1-Ag 、HBV-DNA 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 94例HBsAg阳性标本,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AST和ALT,共有71例出现AST和ALT同时升高,占 75.5%。HBeAg(+)、pre-S1-Ag(+)和HBV-DNA(+)3种模式下比较AST/ALT>1的检出率,分别为 72.5%(29/40)、66.1%(41/62)和66.3%(55/83),说明3种HBV-M指标阳性时,肝功能异常有较高的检出率,但三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1 不同HBV血清学模式HBV-DNA和pre-S1-Ag检测(n,%)
表2 HBeAg、pre-S1-Ag与HBV-DNA的关系(n)
表3 HbeAg、pre-S1-Ag、HBV-DNA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n)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指标,主要反映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反应状态,但不能直接反映HBV在患者体内的复制与传染性情况。此外,由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复杂多样,临床上难以根据这些结果对有些患者的HBV感染复制情况进行准确判断。血清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作为病毒复制的标志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其确切意义及能否作为临床常规检测尚未确切定论[2]。目前已知,病毒感染人体后因复制量少,抗原检测方法一般需要1015~1017个病原体才可检测到,而有些病毒感染后有“窗口期”现象,FQ-PCR技术的出现,解决了病原体感染后的发病时间、病情轻重与病原体数量的关系[3-4]。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pre-S1-Ag、HBV-DNA检测,结合肝功能指标探讨其相互间的关系对于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HBV感染中,HBV-M的表达与HBV-DNA的复制表达差异较大[5],HBV-DNA检测阳性通常被当作HBV感染及复制的金标准[6-7]。HBV-DNA检测敏感、特异且能进行HBV病毒复制的监测,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HBV-DNA在“大三阳”组检出率最高,达 97.1%(33/34),平均含量为3.5×108copies/ml,表明这组患者体内存在HBV高复制。本组1例标本 HBeAg阳性,而HBV-DNA为阴性,出现HBV-DNA阴性的可能原因为:检测标本内含有Taq DNA聚合酶抑制物,或者是 HBV突变,或者试剂及操作的原因造成HBeAg假阳性。HBV-DNA在“小三阳”组检出率为83.3%(35/42),平均含量为5.9×106copies/ml,病毒复制数量较“大三阳”比明显下降。说明在HBV感染者体内HBeAg向 HBeAb转换的过程中,病毒的复制逐渐减少。传统观念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eAg转阴或转为HBeAb阳性后传染性小,病情好转。通常认为 HBeAg阳性是HBV复制活跃的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HBeAg阴性并不表明HBV复制的完全终止或病毒血症的消失,该结果与朱合[8]和Pichoud[9]等国内外的报道基本一致。
pre-S1-Ag是HBV外膜蛋白最前端的一部分,其C末端与pre-S2抗原的N末端连,N末端游离,HBV可能以pre-S1区的氨基酸21-47片段作为结合部分进入肝细胞,变异的病毒只要有这一片段就有强的传染性[10]。本研究结果显示,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pre-S1-Ag阳性率为79.4%,显著高于“小三阳”的52.4%。说明随着HBeAg转为HBeAb,pre-S1-Ag的阳性率也逐渐降低。pre-S1-Ag与HBV-DNA检出率并不一致,可能是pre-S1-Ag和HBV-DNA检测所表达的意义并不完全一致。慢性乙型肝炎病程早期(HBsAg阳性),HBV-DNA阳性,而pre-S1-Ag阴性;病程后期,部分病例pre-S1-Ag阳性,而HBV-DNA为阴性。因此,不能仅依照pre-S1-Ag来判断病毒是否复制,pre-S1-Ag不能完全代替HBV-DNA的检测,只能作为其补充的指标。
本组3例单独HBsAg阳性HBV-DNA均为阳性,而pre-S1-Ag为阴性,从理论上讲是病程的最初期,有病毒的感染和(或)复制,pre-S1-Ag未表达或刚表达以致血清含量太低未能检测到。本组6例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的样本,检测结果显示HBV-DNA和pre-S1-Ag均为阳性,HBV-DNA的量为6.1×107copies/ml,同样与病程有关。另外,9例HBsAg和 HBeAb阳性的样本,HBV-DNA和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66.7%和77.8%,均因为例数太少,尚需进一步验证。
血清AST和ALT被认为是肝细胞损伤最敏感指标。AST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以心肌和肝脏含量最高,AST有80%存在于线粒体中(m-AST),少量存在于细胞质中。在体内,肝脏是ALT含量最多的器官,肝中ALT绝大多数存在于细胞质中,只有少量存在于线粒体中[11]。AST/ALT比值近年来在肝病诊断和预后判断上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Williams等[12]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 AST/ALT比值明显高于急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中AST/ALT比值大于1,则提示其病情进展到肝硬化阶段。本研究结果显示,HBeAg(+)、pre-S1-Ag(+)和HBV-DNA(+)3种模式下AST/ALT>1的检出率,分别为 72.5%(29/40)、66.1%(41/62)和66.3%(55/83)。说明3种 HBV-M 指标阳性时,肝功能异常有较高的检出率。AST/ALT比值不仅是肝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志,同时也为临床医生正确作出肝病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病程监测及疗效观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是临床诊断HBV感染的传统手段。检测pre-S1-Ag以及对HBV-DNA数量进行动态观测,联合肝功能等生化指标的分析,不仅可以提高HBV的检出率,更能真实地反映出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抗病毒治疗的药物疗效评价、指导乙型肝炎合理治疗方案的制订以及预后判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韩昌洪,陈瑶.HBV Pre-S1蛋白及HBV-DNA含量检测在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052-1054.
[2]Gerkn G,Paterlini P,Manns M,et al.Assay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itsrelationship to pre-S and S-encoded viral surface antigen[J].Hepatology,1991,13(3):158-159.
[3] Livak KJ,Flood SJ,Marmaro J,et al.Oligonucleotides with fluorescent dyes at posite ends provide a quenched probe system useful for detecting PCR product and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J].PCR Methods Applic,1995,4(1):357-359.
[4] Kessler HH,Preininger S,Stelzl E,et al.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states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with a quantitative PCR assay[J].Clin Diagn Lab Immunol,2000,7(2):298-300.
[5] 解松刚,张素华,张玲.乙型肝炎患者 HBV-DNA载量及基因型与YMDD变异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9):119-121.
[6] 程钢,何蕴韶,周新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8):135-138.
[7]Petit MA,Zoulim F,Capel F,et al.Variable expression of pre-S1 antigen in serum during chronic hepatitis B vrrus infection:an accurate marker for the level of hepatitis B virus reaplication[J].Hepatology,1990,11(5):809-814.
[8]朱合,吴书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的临床意义[J].人民军医,2006,49(2):80-81.
[9]Pichoud C,Berby F,Stuyver L,et al.Persistence of viral replication after anti-HBe seroconversion during antivir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J].J Hepatol,2000,32(2):307-316.
[10]何华,张大志.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2):765-766.
[11]康格非.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9-160.
[12]Williams AL,Hoofnagle JH.Ratio of serum asparate to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in chronic hepatitis.Relationship to cirrhosir[J].Gastroenterology,1988,95(3):73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