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10-03-10白景涛

科学之友 2009年35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白景涛

摘要:文章从农业现代化入手,介绍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特点,指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展及障碍,文章分析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内涵,指出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下乡

中图分类号:F3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5-0173-02

1农业现代化

1.1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特点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农业现代化具有动态性、区域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1.2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展及障碍

用常规现代化农业的标准衡量,就必备条件而言,除水利化是长期大量投入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外,以下3个方面中国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农业机械化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二是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三是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得到较好的应用。

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障碍主要是:

(1)农业的规模化水平很低。农民原本人多地少,加上一家一户的耕种方式50年不变,又一直未能找到规模经营的可行方式,非常不利于应用机械作业和充分发挥先进农业技术的作用。

(2)农民合作经济尚处在非常初级阶段。发达国家农业的各种社会化服务主要是依靠农民合作经济自身,而非主要依靠政府。特别是中小额信贷、市场信息、技术咨询、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销售品牌培植和市场开拓等,主要依靠政府是绝对办不好的。

(3)非农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不同步。虽然中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这些工业体系主要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对解决人民生活和就业,特别是对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牵动作用并不大。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情况有所改观,有助于解决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轻工业和乡镇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面对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是杯水车薪。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工商业面对如此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如到了2020年,通过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达到50%,而此时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中国还有8亿人在农村,还是一个农业大国。还有“三农”问题要解决。

(4)农民素质普遍较低,不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仅要解决现代机械、设备和资本等“硬件”投入,更必须有操纵这些硬件的“软件”相匹配。所以要培养知识型农民。

2工业下乡。反晡农业

反哺是一个仿生概念。这里借用反哺概念。显然是为了表明在长期接受农业哺育后,工业已“长成”,应该同报农业。工业反哺农业,是对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一种概括,是对“农业哺育工业”的升华转化。这里的工业和农业都是历史性的概括性概念,工业泛指非农业部门和城市,农业则涵盖“三农”。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既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发展过程看。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一般要经历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第一为农业支持工业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一国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农业与工业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农业支持工业,农业剩余由农业部门流向工业部门,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第二阶段为工业支持农业发展阶段,即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这一时期工业支持农业,工业化推进不但基于工业自身提供的工业反哺农业是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农产品生产则受到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增产的困难很大。中国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进口来弥补不足,但作为一个大国,不可能过分依赖国际市场。为此,就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国内农业生产能力。

3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基本上属于“投资拉动型”产业,投资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农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投资,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靠投资。但中国农业投资严重不足,各农业投资主体在实际投资过程中还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农业投资主体之间投资边界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制约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后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又作了进一步阐述:“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这就是著名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

3.1科学理解总书记“两个趋向”的论断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对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科学概括。

一般来讲,在工业化发展初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为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应当用农业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为使工农业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实行由农业哺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

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到工业对农业反哺期时,如果及时扶持农业,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就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如果继续忽视农业,就会导致农业萎缩,城乡差距扩大,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加剧,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以日本、韩国为例,它们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20世纪60年代末,当各自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转向工业。

3.2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过去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基本上没有工业,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十几年问中国的工业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基本布局。朝着工业化迈出了一步。但是真正的快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进入到一个工业化中期国家。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头30年,我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结构调整,则共同构成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化的推动力量。

2008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2 698元。中国工业已经发展壮大的情况下,应该由以农业支持工业转入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新阶段。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一直停留在传统小农经济阶段,农业现代化水平很低。十七届三中全会重申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任务。目前,对中国来说,应当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3.2.1农业现代化的投资主体问题是重中之重

中国农业投人的不足,使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乏力。农业投入不足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在资金投入上,不同的投资主体对农业资金投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比较利益的驱动,在广大农村,农户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在劳动力投入上.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下降。三是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且流失严重。

农业现代化的投资主体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空谈。个体农民的年人均收入只有3000余元,其中现金收入只有1000余元,但据估算,具备农业现代化必备条件,人均投资至少10万元。所以把农民作为投资主体是不现实的。那么主要靠国家财政是否可行?如果人均10万元,8亿农民至少共需80万亿元,这个数字是目前国家年财税总收入的几十倍,这也是不现实的。

农民和国家财政既然都不可能成为投资主体,那么只有农业企业才有可能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建设新农村的投资主体。

3.2.2任何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不可能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以工促农、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工业反哺农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质是要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形成既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又具有本国特点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在这方面也已迈出重要步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3.2.3实行工业反哺农业,重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工业反哺农业,不是简单地工业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更不是工业对农业的“扶贫”。一是要重点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二是要加大对农村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利用公共财政加大对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道路、饮水、供电、通信等建设步伐,并与城市相关设施衔接、互补。这样,就能够大大降低农民生产、生活的成本,对农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改善会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
黑龙江垦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