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帮"操控白宫
2010-03-09周伯淳
文/周伯淳
美国白宫政治圈里有个半真半假的说法:“我们都是给伊曼纽尔打工的”。还有位官员甚至说:“我要是内阁成员,伊曼纽尔让我走左边,我绝不走右边。”
伊曼纽尔让人敬畏三分,不仅因为他是白宫办公厅主任,更因为他是总统奥巴马身边炙手可热的“芝加哥帮”之首。除了伊曼纽尔,这个小圈子还包括白宫的新闻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政策顾问戴维·艾索洛德和瓦勒丽·杰瑞特。奥巴马对这个小团体言听计从。
白宫办公厅主任讲话带粗
伊曼纽尔酷爱游泳。他身材比奥巴马还瘦,肩膀宽阔,股四头肌突出,讲话爱带“粗口”,还“发明”了很多“新词”。比如,他管华盛顿叫“他妈的蠢蛋村”。开会时,他表示异议会说:“老兄,你狗屁都不是!”要是他想表示“你在这个问题上比我有发言权”,他会说“我觉得这真他妈的蠢,不过现在轮到你坐庄。”
奥巴马胜选后打电话给伊曼纽尔,请他当办公厅主任,他犹豫了很久。那时,他已经是众议院内民主党第四号人物,两年前率领民主党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大胜,很有可能当上众议院议长。
伊曼纽尔是官场老手,深知白宫办公厅主任这活儿多难干。他曾经当过克林顿的助理,也知道在新总统上任后的第一年去当办公厅主任,更是困难重重。因为此时,总统班子里都是选举功臣,这些人没有政府工作经验,但总统必须给他们官做。办公厅主任要跟这些人周旋,实在不容易。
这也正是奥巴马看中伊曼纽尔的原因。早在2004年3月,奥巴马竞选参议员时,就找伊曼纽尔“支招”。伊曼纽尔花了两个小时,把选举形势分析得清清楚楚。后来,奥巴马有事就请伊曼纽尔帮忙。伊曼纽尔知道,自己不是奥巴马“跟班”式的“铁杆粉丝”,但能做一些奥巴马不愿做、也做不来的事。
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很快找伊曼纽尔来帮忙,也是看中了伊曼纽尔既聪明,又敏感,还深知华盛顿的政治规则。正如一位官员所说的:“伊曼纽尔属于知道怎么把事情做成的人。”
有人说他是“影子总统”
伊曼纽尔有个外号——“兰博”(电影《第一滴血》的主角),那是说他的强硬。也有人说他像前副总统切尼,大权独揽、喧宾夺主。其实,伊曼纽尔和切尼不同。切尼做事滴水不漏,虽然他的影响无所不至,但人们还真不记得切尼具体插手什么事。伊曼纽尔则是到处插手,奥巴马提出的许多方案都由伊曼纽尔直接设计。
其实,和老谋深算的切尼比起来,伊曼纽尔还嫩。在白宫的内部争斗中,他也常常败北。在如何审判“9.11”恐怖嫌犯穆罕默德的事儿上,他拗不过司法部长霍德;在医疗改革问题上,他是白宫高级助理中持怀疑态度的少数派;在财政部长的人选上,他竭力推荐萨默斯,但奥巴马选择了盖特纳。
伊曼纽尔也讲究和团队中人的“沟通”,只是有时候,他的方式让人受不了。去年2月10日,财政部长盖特纳发表讲话,表示要拯救金融系统,引起外界强烈反应,大家都希望财长能给个具体的说法。但财长接下来只发表了一个粗略的概要。伊曼纽尔非常生气:财长怎么能这样让大伙失望?很快,伊曼纽尔就开始找盖特纳“沟通”了。接下来的一周,在5天中有4天盖特纳被伊曼纽尔找去,参加早上白宫高级幕僚碰头会。接着几天更是无休止的谈话、谈话……正如一位官员所说的,财长和华尔街高管频繁交谈不是新闻,但与白宫办公厅主任的对话如此热络,倒挺新鲜。
但即便如此,伊曼纽尔也没有能让盖特纳接受他的看法。伊曼纽尔坚持马上进行金融领域改革,认为:“将数千亿资金注入金融系统,却不向选民显示未来金融业不会重蹈覆辙,这在政治上是行不通的。”但盖特纳认为,过快的改革只会造成更多的不确定性,也会使金融系统瘫痪。好在,两个人的争论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去争执意识形态问题。
在许多自由派人士看来,伊曼纽尔是个“潜伏起来的保守派”,他在许多问题上和持激进立场的奥巴马有差距。但奥巴马知道,治国和竞选不是一回事,所以他倚重伊曼纽尔。但奥巴马并不打算马上放弃他的竞选理想和口号,而是要伊曼纽尔来帮他实现。所以伊曼纽尔有“影子总统”之称。
围着总统的“两个月亮”
伊曼纽尔和奥巴马之间也有分歧,但他一位朝夕相处的朋友说,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从没有听到伊曼纽尔抱怨过总统。但论起亲疏,他还是比不上“芝加哥帮”里的其他3位,特别是他和艾索洛德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在外人看来,两人或许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心结。但又有人说,两人其实就像围着奥巴马转的“两个月亮”,只是运转的轨道时远时近而已。
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伊曼纽尔(左一)和艾索洛德(左二)在奥巴马(右一)面前争论起来。
2008年,奥巴马(前中)与艾索洛德(前左)、吉布斯(右)参加竞选活动。
在54岁的政策顾问艾索洛德看来,他和伊曼纽尔就该时刻挑战对方,以此检验对方的观点是否正确。两人常因政见分歧而争执,特别是在医改问题上,伊曼纽尔支持的是一个让公共医保与私人医保竞争的方案,而艾索洛德坚持不能放弃“全民医保”的理想。两人吵得不可开交。不过对外,他们否认有任何过节儿。
艾索洛德和伊曼纽尔相识超过30年。伊曼纽尔22岁时当选伊利诺伊州国会众议员,当年27岁的艾索洛德是《芝加哥论坛报》的首席政治记者。1984年,艾索洛德离开新闻界,成为保罗·西蒙竞选参议员的助理。当时伊曼纽尔则担任筹款人。但是后来,伊曼纽尔在白宫为克林顿工作,还当过一阵投资银行家,赚了不少钱,而艾索洛德则一直在搞选举,从来没有干过政府工作,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芝加哥。所以他开玩笑说,进华盛顿完全是沾了奥巴马的光。
事实上,艾索洛德是奥巴马最倚重的“高参”之一,在白宫,他的办公室离奥巴马的办公室只有咫尺之遥。艾索洛德在当记者时,就结识了奥巴马。他和奥巴马趣味相投。奥巴马打得一手好篮球,艾索洛德身手也不错。几年前,艾索洛德和伊曼纽尔一块打篮球,他投中了不少3分球,而伊曼纽尔总是犯规。艾索洛德连说话也像奥巴马那样,辞藻华丽,话音柔和,富有感染力。2002年,奥巴马发表了一个著名的反战讲话,事先征求了艾索洛德的意见。连奥巴马的自传《无畏的希望》,也让艾索洛德帮着阅读初稿。
奥巴马竞选总统期间,艾索洛德担任首席策划师和媒体顾问。奥巴马在互联网上发布5分钟的短片,宣布参加竞选,这个创意就来自艾索洛德。互联网帮助奥巴马动员起30岁以下的选民,并筹集到了47.5万人的捐款。在选战中,艾索洛德时刻站在奥巴马身后,并经常把奥巴马比作当年的肯尼迪总统。他也成功地把奥巴马的“卖点”定调为“改变”。他说:“如果我能够帮助奥巴马进入华盛顿,我就完成了一生中的一项伟大事业。”也许正因为他太“迷”奥巴马了,今年2月,《华盛顿邮报》载文批评说,艾索洛德完全被对奥巴马的“热爱”遮住了眼睛,根本不能清醒地思考。
“芝加哥帮”与奥巴马形影不离
有媒体评论说,奥巴马“芝加哥帮”中除了伊曼纽尔,都没有行政经验,打江山还行,坐江山实在不怎么样。
38岁的发言人吉布斯被媒体称为“一个党派色彩太浓的前竞选班子成员”。他来自阿拉巴马州,此前的“东家”是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但他投奔了奥巴马、跟着奥巴马进白宫以后,就开始时刻把“为奥巴马辩护”放在心上。
53岁的杰瑞特是奥巴马家的老朋友。1991年,时任芝加哥市长助理的她,雇了年轻律师、奥巴马的太太米歇尔,从此两人交上了朋友。奥巴马当总统后,还曾一度考虑让杰瑞特接替他留下的参议员职位。但杰瑞特忠心有余,能力有限。去年芝加哥申奥,原本由第一夫人米歇尔出场助阵即可,杰瑞特拼命鼓动奥巴马“亲征”,说芝加哥和里约热内卢胜出最有希望,已成两雄相争之势。结果,芝加哥在第一轮就惨遭淘汰,让奥巴马很没面子。
这几个人还老爱出头露面。无论是医改方案、经济政策还是向阿富汗派兵,站在电视机镜头前解释政府立场的,不是吉布斯就是艾索洛德。一位政界人士说:“看起来,除了这个小圈子中的人,别人都得不到总统信任。”
去年奥巴马访华,对中国并不了解的吉布斯、艾索洛德、杰瑞特等人和他形影不离,能源部长朱棣文反被甩在一边。而一位对中国了解颇多的高级官员说,朱棣文的车离开总统座驾“有40辆车那么远”,根本没机会和奥巴马说话。媒体称,这不像政府代表团访华,倒像奥巴马竞选团队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