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倚重台商加快“海西区”建设

2010-03-09杨溪峰

决策与信息 2010年7期
关键词:龙海台资台商

文/杨溪峰

近年来,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福建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建设两个“先行区”,即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这为龙海加快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难得机遇、赋予了强大动力,龙海与台湾的经贸合作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密切,龙海逐渐成为福建省台商投资密集区,成为对台交流合作的前沿阵地。

一、创优环境,吸引台企竞相发展

龙海基于对台交往拥有地缘、人缘等不可多得的基础优势,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强对台交流合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头戏,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社会进步的重抓手,精心筹划,积极运作,努力创造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极大吸引了台湾各界人士前来旅游观光、考察洽谈、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一是台资企业密集涌至。自1987年龙海引进第一家台资企业以来,台商在龙海投资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到目前,全市累计审批设立台资项目345个,合同利用台资40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6亿美元,分别占漳州市总量的2/3、全省的1/5、全国的1/23。台湾岛内上市公司和大财团已有台塑、统一、泰山、灿坤、长春化工等五大企业集团在我市投资落户,其中台塑和统一投资逾亿美元。龙海已投产的台资企业160多家,拥有职工7万多人,在龙海常驻的台籍人员就有500多人,主要是大中型企业的经理和中层管理人员、小型企业主及其股东。有120家台商投资企业加入龙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也有部分加入漳州市台商协会。

二是台资企业效益日显。在龙海正常运行的160多家台资企业,大部分经营良好,2009年台资企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5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6%,2009年全市实现出口总值8.35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是台资企业创造的,成为龙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劲动力。

三是台资企业投资渐广。台商在龙海的投资涉及二十多个行业,其中投资最密集的领域有四个:一、农副产品加工和种植业。现在,龙海已拥有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台资农业企业17家,各种农产品加工和种植企业超80家,农副产品年出口额超过3亿美元,滋长了亚细亚食品、东海冷冻、振发食品等一批知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二、金属包装和食品制造。目前一批在台湾岛内具有知名度和实力的企业如统一马口铁、联天制罐、泰山食品、福天食品罐头等企业到我市投资金属包装和食品制造业,整个行业吸引台资达到4亿多美元,年产值50多亿元。三、电力生产业。主要是台塑投资的后石电厂,投资总额近30亿美元,现已投建7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2009年实现产值79亿元,上缴税收7.2亿多元。四、电子化工。2002年引进的灿坤电子只用了3年时间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家电生产企业,并带来一批配套企业,长春化工、福欣特殊钢、金龙客车、蒙发利实业、喜盈门家具、万利达电子、阳光照明等投资数千万美元大型项目接踵而至,带动了龙池开发区的发展。此外,在我市台商投资较大行业还有制鞋、彩钢、机械、体育用品等领域。

四是台资企业区域聚集。在区域分布上,台商主要投资在交通发达,园区功能完善的区域。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拥有台资企业近百家,总投资10亿多美元,年产值近百亿元。东园工业区已拥有各类台资企业近30家,年创产值超过10亿元。

二、台企,促进了龙海经济快速发展

龙海台资企业的蓬勃发展,加快了“海西区”建设。

促进经济大步发展。近年来龙海经济发展的三次跨越,主要得益于台资企业的拉动。一是引进华阳电业,该企业2009年实现税收7.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23%。二是引进灿坤实业,该企业2009年实现税收2.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7.1%;实现出口总值3.7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44.8%。三是引进福欣特殊钢项目,2007年9月开工,一期建设期3年,达产后,预计年可创产值300亿元,相当于目前龙海市规模工业总产值,上缴税收8亿元。

促进农业升级转型。近年来,龙海抓住台湾农业优势,加强对接交流,不断拓宽对台农业合作领域,成为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强化了品种结构,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拓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全市台资工业企业及台资农业共吸纳劳动力6万多人,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13%,农民人均纯收入当中有17%来自于台资工业企业或台资农业企业务工所得。

促进财政快速增长。2009年台资企业上缴税收13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1.5%,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劲动力。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近年来,在我市投资的台商,累计捐资1500多万元,用于支持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公益设施建设及扶贫济困赈灾等,为我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密切商缘,积极跟进,推动两岸共进双赢

我们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申报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依托“四个平台”,及早谋划、对接,努力在深化对台交流合作上打头阵、求先行,促进龙海经济发展。

加强领导,精心扶持。要进一步加强台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力量,认真研究制定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台商投资项目兴办和现有台资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加强有关政策执行情况的督查,协调解决影响投资环境的问题。健全五套班子领导成员挂钩台资企业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台资企业发展情况与乡(镇)场、开发区领导政绩挂钩的考核制度,加强政府企业、金融部门的协作,探索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资金链保障机制,及时对接有市场、有效益以及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努力帮助解决一批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加大宣传,落实政策。要积极宣传各级政府部门扶持政策,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政策效应。积极履行职责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营造“安全、舒适、宽松”的投资环境,要全面梳理国家、省政府以及我市出台的政策扶持措施,切实做好政策宣传和组织申报工作,帮助企业熟悉政策、争取政策、用好用活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资金的引导及杠杆作用,帮助企业应对困难、转型升级。落实好国家出台的有利外经贸发展的政策措施,真正让企业从政策中得到实惠。

优化环境,提升服务。要坚持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化政风行风和民主评议活动,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全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有序的内外部环境。

措施做实,加快对接。要积极构建合作平台,强化对台经贸合作,按照“同等优待,适当放宽”的原则,竞争发挥对台优势,抓紧扩大对台经济交流合作。要以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为台商创业平台,加紧申报设立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积极做好对台产业对接,因应台湾产业加速转移趋势,加快跟进,主动承接台湾光电、石化、港口机械和现代农业产业转移,进一步提升我市现有产业对接层次;要以东园镇碑内洋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争取建设闽台农业合作实验园区,深化对台农业合作,引进台湾农业先进技术、设备、优良品种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升我市农产品保鲜、加工和绿色食品生产水平,形成完善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体系和产业化经营体系以及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以白礁慈济宫为依托,通过民间的民俗活动和交流的项目,推进对台文化交流;以浮宫一比疆台轮停泊点为重点,设立闽台农产品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扩大对台小额贸易和对金门、马祖直接贸易,加强对台贸易合作,抓住两岸货物直航给我市台资企业进口原料和出口产品带来的便捷高效,帮助企业做好通关等服务,大力发展对台产品出口和台资企业生产生活物品的进口,争取使我市成为台湾名优水果进入大陆的集散地和中转站。

(作者:福建省龙海市市长)

海西区是两岸区域合作与整体合作并行的窗口

猜你喜欢

龙海台资台商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台商马景鹏的“老家”情怀
在溧台商讲述创业故事——溧水,一片值得台商扎根发展的土地
台商吕孟哲的剑胆琴心
台资企业涌入大陆上市
“猴王”崔龙海以芋头为养生法宝
台资新产业:蓝海还是江湖
从“台资”到“台智”
台资升级
那些感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