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国专家解读“中国模式”

2010-03-09方展文

决策与信息 2010年2期
关键词:中国模式经济发展

文/方展文

世界金融危机大爆发惊醒了一些坚持认为西方经济体系完美无缺的经济学家,他们开始质疑西方金融体系和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与此同时,有些经济学家也在日益关注和研究中国;这个被西方认为“不民主”和“缺乏人权”的国家,其经济体系和社会制度,为何在金融风暴中,会比西方经济大国强劲和稳固,其原因何在?最初被许多发展中国家赞誉并仿效的“中国模式”,开始成为西方政经界关注研究的对象。

对于“中国模式”的理解,各国的学者专家处于各自不同的观察角度,提出不少启示性的观点。

·美国智库之一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对“中国模式”作出如下的表述:

应该如何理解“中国模式”?尽管它和“华盛顿共识”一样有所争议。“中国模式”的最重要的原则是经济改革优先。这一模式不但解放了官方意识形态,给经济和社会松了套,而且也保留了被称为“经济稳定器”的主要银行与大型国有企业。此外,地方政府享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自治权。它是实用、自由和市场竞争力的结合体。

“中国模式”的惊人之处在于,中国近30年来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中保持了较快增长。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曾经贫困的国家,能取得如此持续的发展本身是一个奇迹。

·韩国经济学家、西江大学全成与教授认为,所谓“中国模式”,是指70年代末开始为实现经济建设新的国家目标而推进的各种战略性构想,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发展模式。他认为,“中国模式”的重要特征包括: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实现政治稳定,渐进性改革,在创新中考虑国家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史沿革等等。“中国模式”对于韩国的借鉴意义是多元的,比如“政治安定对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渐进式的改革。但最重要的是必须摆脱一味“追随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无论一项制度多么好,如果缺乏实践制度的能力和条件,那么无异于珍珠挂在猪脖子上,毫无意义。

·高盛公司顾问拉马用汉字“淡”来解释“中国模式”。他说,正如“淡”字融合了水和火一样,中国式的发展试图完美地实现“效率”与“公平”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中国希望通过“中国模式”,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方国家所预想的“经济发展之后,政治民主化随之实现”。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指出,不同于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中国模式”传统上更多地运用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在社会领域政府也保持较强的控制力,公民社会发展薄弱。至少在经济领域,全球经济低迷,却丝毫没有动摇中国人对自身发展模式的信心,西方国家在市场失灵之时不得不纷纷将金融机构国有化,中国人戏称发达国家如今有了越来越多的“国有银行”,并且证明“中国模式”可以与西方“叫板”。

然而,中国也明白,这种“叫板”的实力不是靠宣传“世界经济等待中国挽救”的舆论就可以获得。在全球危机中“中国模式”也并不容易独善其身,因此出现了稳重有变的趋势,传统的“中国模式”亟需调整。保增长的根本之策是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改革,但这些都是长期工程,因而“中国模式”的真正完善不是一日之功。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主任亚历山大·萨利茨基认为,“中国之所以取得惊人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中国提出并实施了综合性发展方案。方案中囊括了一切:日本的经验,新兴工业国家、苏联和其他国家的经验。这一方案还尊重本国的历史。中国改革家现实地对待所取得的成就和所犯的错误。这种现实主义奠定了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基础。”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雅科夫·别尔格尔也表示,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通向外部世界的大门,并且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而取得这一成就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领导人解放了思想,并且在实施大规模改革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国并没有实行私有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私营企业发展同时推进,“这是很理智的选择”。这位专家还强调,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基本形成,以后的任务就是不断完善这个模式,实现新的目标。他相信,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将加速本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朝着创新型经济的方向发展。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是中国模式最突出和最令人赞叹的地方。中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维持国内经济的相对稳定和政治稳定;中国政府支持渐进式改革战略,摸着石头过河,反对震荡疗法:这是中国发展模式一个重要的特点。中国模式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参考的、可供选择的模式之一。

·古巴哈瓦那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胡利奥·巴斯克斯最近撰文指出,30年来,中国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实行权力下放和基层选举,推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创造了新的政党执政模式,使中国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实验室。一切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孕育着一个新的经济社会模式。虽然尚无法对这一模式的所有细节加以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模式已经远远不同于前苏联时期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和谐社会、和谐家园,是新时期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著名华人经济学家姚树洁教授认为,中国有独特的发展模式。从经济上讲,中国的市场和计划结合得很不错,虽然不是完美无缺,但确实在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行政管理上看,中国政府很有力量,能有效地贯彻经济计划的实施。不过,“中国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说,现在有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而西方模式中又分为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在中国模式这个问题上,学术界强调渐进性,西方一些人强调政府作用甚至简化为权威政府、劳动力便宜、出口导向等,其实中国模式涉及方方面面,并非他们想象的这般简单。若说劳动力便宜,非洲和南亚的劳动力比中国还便宜;若说出口导向,拉美一直是出口导向型,但都没形成中国模式的影响。

·塞内加尔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说:“虽然西方国家抱怨中国推进民主改革方面步履缓慢,却无法掩盖中国人比批评者更具竞争力、更有效率、更能适应非洲商业环境的事实……不仅是非洲需要向中国学习,西方也有很多需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

许多国家的专家们说,二战结束后,美国就开始全面构建自由经济这一模式,并借助传播技术从广播到电视再到互联网的不断革新,美国已成功将“民主与自由”的价值观打造成一种“普世价值”和“美国精神”的代名词。不少欧洲国家和亚洲的日本、韩国也纷纷效仿。但是,中国3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邓小平提议的改革开放的政策通过了稳定性检验,中国领导层和民意不打算偏离改革总路线。至于困难,正如中国人所言:“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重要的是具有奋斗和向前走的意志。中国不会放弃这种意志并保持乐观。这种乐观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对中国政府坚如磐石的信心。

▲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强劲动力。

猜你喜欢

中国模式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