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外汇储备增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2010-03-08彭菲娅刘兵权
彭菲娅,刘兵权
(1.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商学部 长沙 410205;2.长沙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长沙 410004)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的外汇储备普遍持续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储备增长远快于发达国家,占全球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3左右提高到超过70%。东亚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的主要聚集区之一。21世纪以来,泰国逐步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外汇储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表1)。
表1 1990—2007年泰国的外汇储备规模
根据外汇储备的基本功能和运用状况,泰国外汇储备已处于储备过剩的状态[1]。泰国过剩的外汇储备,使其有可能在美元衰落中蒙受损失,造成较重管理压力等一系列问题。全球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引起了理论界和政策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讨论热点之一就是外汇储备激增背后的动因。
不过,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将亚洲外汇储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国外对亚洲外汇储备高增长的研究较为深入,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构建计量模型。Joshua Aizenman和Nacy Marion(2002)建立了两个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远东最近的储备积累属于一种预警性储备持有。Robert Flood和Nacy Marion(2002)通过实证分析表明,缓冲存货模型在解释1990年代储备持有上的表现是混合的。Hali Edison和Emily Conover(2003)建立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认为危机预防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储备高增长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也开始关注东亚外汇储备激增问题。目前,理论界对于泰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分析经过梳理后,主要有:危机预防需求论(泰国对储备的管理格外重视,这种重视主要体现在对外汇储备数量增长的偏好上)和国际收支盈余论(泰国经常项目的大量顺差成为支撑其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因素)。
危机预防需求论较好地阐述了为了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泰国经济体有追加外汇储备的需求。不过,如同主观意愿需要某种商品而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够成有效需求一样,主观上有增加外汇储备的需求并不能够客观地解释泰国目前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显而易见,危机预防需求论在解释泰国目前外汇储备激增时犯了形而上学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在过去数年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泰国经济基本面已经改善。那么,从实体经济的角度切入,才有可能更客观解释泰国目前外汇储备激增,找到本质原因。近年来,泰国国际收支持续盈余,这直接致使其外汇储备加速积累。可见,国际收支盈余论比较直接地挑明泰国目前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
诚然,倘若没有国际收支盈余,泰国外汇储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不会出现目前外汇储备激增的现象。那么,国际收支盈余论在解释泰国目前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当中占有核心地位。然而,国际收支盈余论并未找出泰国目前外汇储备激增的根源。进一步思考,泰国为什么会出现国际收支的持续盈余?原因在于国际产业转移,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泰国承接了发达国家移出的产业,经济实力开始增加,在世界贸易中份额上升,出口增长,经常项目顺差增多,进而造成了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
二、国际产业转移是泰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根源
20世纪70年代以来,泰国认识并巧妙地利用了全球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历史性机遇,将自身经济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成功地获取了经济发展中急需的资本、技术和国际市场进入渠道等宝贵资源,让泰国原来低效率的内向型产业迅速转变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而泰国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也迅速转变为泰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可以这么说,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泰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函数。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和爱德华·丹尼森(Edward Denison)等经济学家曾尝试用不同生产函数的方法来解释经济增长的根源,分析表明产出的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而国际产业转移对泰国技术进步以及劳动和资本的增长均有促进作用:
首先,泰国主动开创了一条提高技术的独特道路,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产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不仅获得了大量的适宜技术,而且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比较优势,生产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与跨国公司缔结非股权联系成为泰国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其次,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大量资源从事竞争和价值增值活动,不仅直接创造了就业机会,并且通过产业链的前后向连锁及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间接创造就业机会。泰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后初期,大量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转移到位于泰国的附属企业或分包商,泰国通过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其劳动力的利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后,泰国不仅就业率提高了,其劳动者素质也逐渐提高了。与技术转让一样,跨国公司所采用的组织与管理技能并不局限于跨国公司体系自身,而且还通过各种联系扩散到泰国当地企业和机构中去。跨国公司对泰国当地的员工培训也是向当地转让技术和管理技能的主要渠道,国外附属企业逐渐参与较高附加值和更为专业化的生产活动,从而需要更多的培训来提高当地人员的素质。那么,泰国劳动者素质就得以提高了。
另外,泰国利用外资规模也开始逐年加大。有别于拉美国家利用外债的引资模式,泰国选择了吸引国际直接投资(FDI)的方式引进外资,利用外国跨国公司来促进资本形成。这不仅解决了“储蓄的约束”和“外汇的约束”,而且成为泰国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造就了泰国经济发展出现与拉美发展中国家完全不同的景象。
(一)大力引进外资,泰国振兴支柱产业
1.大力吸引外资,贸易不断增长
为了吸引外资,泰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设立了挽仑工业区,20世纪70年代中又建立了叻甲挽工业区、廉差挽工业区、北部工业区、挽蒲工业区、纲瓦那空工业区。在税收优惠和自由的经济环境中,泰国的外来投资增加很快。在外资的带动下,泰国的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经历了一段高速增长的时期。制造业发展快于农业的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改善了国家的经济结构。泰国充分利用外资,扩大贸易规模,稳定外汇储备,加快出口导向工业的发展。其出口导向工业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部分工业完成了由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转化。泰国的工业出口导向战略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较为成功的。
据泰国海关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底,泰国外债603.57亿美元,外汇储备689.54亿美元,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2007年泰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 152.88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21.6%。其中出口1 635.29亿美元,增长25.2%;进口1 517.59亿美元,增长18.0%,贸易收支改善,实现顺差117.71亿美元,增长497.9%。
在过去40年来,泰国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在1995—2005年期间,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增加,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其中,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国的投资占较大比重,从1990年的52.7%增加到2000年的62.6%,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领域。总的说来,在所有吸引外资的经济活动中,数量最大的是汽车配件、汽车制造流水线和机动车制造业,吸收外资逾1 160亿泰铢。20世纪90年代至今,泰国外贸总额从700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近2 600亿美元,年均增幅近10%。泰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125%,出口依存度为63%。近年来,泰国进口贸易增长迅速,各项经济指标良好(表2、表3)。
表2 2000—2008年泰国主要经济指标
表3 1999—2004年泰国主要经济指标(%)
根据泰国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委员会2007年公布的数据,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5.0%,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来自于出口的增长。泰国的就业情况在2006年得到持续改善。根据泰国统计局的季度平均数据,2006年就业人口比2005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后,泰国各产业劳动人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图1)。
图1 1997—2006年泰国各产业劳动力人数(千人)
2.汽车产业全面兴起,产业结构升级全面展开
在1982—1986年的第五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泰国不再像过去那样强调经济增长,而是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首先除了继续发展出口工业之外,注重发展重化工业(主要是石油、天然气为主的石化工业)、机械工业等,以逐步减少原材料、中间产品、生产设备的进口,开始向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过渡。泰国三大产业稳步增长。尽管受到较严重的洪灾影响,2006年农业仍取得4.4%的增长速度,而制造业增长率则达到5.9%,比2005年略有提高。其中资本及高科技产业受出口拉动影响,增长10.0%,轻工业及原材料行业分别增长4.0%和2.4%(图2、图3)。
图2 1997—2006年泰国GDP中的产出结构(%)
图3 1997—2006年泰国GDP 及各产业增长率(%)
无论是为出口或是为当地的装配提供产品,亚洲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已经为零部件制造商们提供了扩大生产的机遇。近年来,外国装配商在泰国投资的目标是生产零部件和汽车以供国内销售和出口。把注意力集中在泰国是因为,它是一个通过FDI和从MNCs尤其是日本公司那里获取技术,使本国工业发展起来的适当例子。与东亚(不包括日本)汽车产业的比较表明,泰国是地区内继韩国和中国后的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其汽车产业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如今在装配商的亚洲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泰国经济增长,由此带来人们收入的增加,同时其汽车销售量也有巨大的增幅。20世纪90年代初期,不断下降的价格及新车型的引入激励了市场扩张。这些变化是由与汽车产业相关政策的不断放松所推动的,包括降低关税率及其撤除进入汽车产业的限制;这些变化还由日益激烈的竞争所推动,装配商彼此竞争来确保其在不断扩张的市场中的份额(表4)。正是在这一时期福特和通用汽车为加强其亚洲战略的力度而决定进入泰国市场。装配商的投资激励了零部件生产商向泰国扩张,这导致了东盟最大的汽车产业群的形成。
表4 2001年各国品牌在泰国所占比重
2002—2005年,泰国的汽车工业平均以25%的增长率快速成长。日前,泰国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世界各大品牌都在这里建有生产基地,虽然没有民族汽车品牌,丝毫不损其“东方底特律”的美名。
(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后,泰国外汇储备激增
实际上,泰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之后,不止实现了经济增长,伴随着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总体经济都发展起来了,而其中历次国际产业转移都重点表现在出口导向部门,其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相应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出口贸易大大发展起来(表5)。
表5 2001—2008年泰国对外贸易 (百万美元)
依据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泰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会通过对外贸易乘数促进其国民收入的加倍增长。而FDI的涌入促进了国内总投资增加,继而通过投资乘数将拉动经济增长,那么,国民经济的不断增强又有利于吸引更多的FDI,引发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于是泰国经济将形成一个循环。国际产业转移引发泰国贸易增长,国际收支持续盈余,继而导致其外汇储备高增长。泰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来自国际收支盈余,包括经常项目盈余以及资本项目盈余。近几年泰国外汇储备成长强劲是国际收支盈余增加引起的,而国际收支盈余的增加又是由于泰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大量吸引FDI所引起的经常项目盈余以及资本项目盈余大幅增加引起的,所以国际产业转移是泰国外汇储备增加的根源。
综上所述,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泰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函数,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均获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出口导向的制造业部门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发展异常迅猛,产业结构逐渐升级,出口贸易兴旺发达,于是,泰国贸易顺差逐年增加(表6、图4)。另外伴随着FDI持续涌入,国际收支开始持续盈余,从而外汇储备不断增长。所以,国际产业转移才是泰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根源,下文第三部分将进行实证检验。
表6 泰国的经常账户盈余(2000—2006)
图4 1997—2006年泰国经常项目差额、直接投资与外汇储备(百万美元)
三、实证检验
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使泰国制造业出口迅猛发展,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引发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实际上,近年来泰国货物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来自国际产业转移,下文将给出实证检验。
(一)变量与数据
国际产业转移进入泰国的主要载体是跨国公司,主要渠道是外商直接投资,故本文用历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代表国际产业转移。本文所使用的样本取自1998—2007年的年度数据(图5)。在研究中,用历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FDI)和货物出口金额(EX)作为分析变量。
图5 泰国1998—2007年货物出口和历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二)单位根检验
在传统回归分析中,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可能会产生“伪回归问题”,因此在计量分析时,首先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即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Augment Dickey-Fuller)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FDI、EX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7。
表7 泰国FDI、EX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7可以看出,时间序列FDI、EX经过二阶差分平稳,可见是二阶单整序列。
(三)协整检验
时间序列FDI、EX是平稳的二阶单整序列,故可能存在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即协整(Cointegration)关系。本文使用Johansen(1995)多变量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标准化后相应的协整方程具体如下:
EX=384.053 441+9.735 845 99×FDI
(4.965 248) (7.527 975) R2=0.876 296
对残差e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8,说明残差e是一个平稳序列,可见FDI与E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历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货物出口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表8 泰国FDI、EX的残差e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证明历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货物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Granger(1969)和Sims(1970)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为此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FDI、EX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检验。考虑到FDI对产出的影响存在时滞,我们对原序列进行了一阶差分,分别用△FDI、△EX表示,对△EX采取滞后两期处理。Granger-Sims因果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泰国FDI、EX的Granger-Sims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从表9可以看出,滞后期为2期时, △FDI是△EX的格兰杰原因,即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推动了泰国货物出口快速发展,亦即国际产业转移是泰国货物出口增加的原因,继而引发泰国贸易顺差与经常项目持续顺差。总而言之,国际产业转移是泰国当前经常项目顺差的本质原因,引发泰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因此,国际产业转移是泰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的根源。
四、结论及对中国的启示
在今后甚至较长一段时期泰国外汇储备还将处于高水平并仍将继续增加,这是泰国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象——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条国际经济规律。主张冷静、动态地全局把握本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问题,切勿盲目采取短期措施人为遏制外汇储备增长,现阶段要合理管理好外汇储备。鉴于泰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机制,还是应该尽快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让外汇储备逐渐回归理性规模,从而实现本国经济的内外均衡。
那么,通过探析泰国外汇储备增加的机制,对中国有何启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FDI全球集聚地之一,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使中国制造业出口迅猛发展,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顺差,间接引发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同时,国际产业转移通过FDI的持续涌入促使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直接造成外汇储备的增加。实际上,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的根本原因与泰国相同——来自国际产业转移。因此,应该尽快实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让外汇储备逐渐回归理性规模,从而实现本国经济的内外均衡。
(一)稳步实施“一项政策”和“两个战略”,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一项政策即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要根据我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和医药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铁路设备、通讯产品、生物医药等产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带动外贸出口的格局。两个战略即“品牌发展”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即积极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
(二)进一步完善外资、外贸政策,提升经济效益
在引进外资中要更加注重技术和知识含量,改进地方政府业绩考核体系,彻底改变“全民招商”的局面。鉴于目前跨国公司给我国带来的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要严格控制引进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外商投资项目,敦促跨国公司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构建质量效益导向的外贸考核体系和调控体系,增强外贸发展的自主调控能力,促使外贸出口从规模导向转向效益导向,严格控制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防止调控效果出现反弹。加快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步伐,使出口价格能真实反映产品的生产成本,避免廉价资源的出口,缓解国际收支失衡。为进口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信息服务,鼓励扩大重大装备关键器件、先进技术和设备及国内稀缺的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加强沟通,争取发达国家放宽对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政策。
(三)优化服务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产业升级
协调发展三大产业,尤其是抓好第三产业的发展,扭转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实现服务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外延型到集约型、内涵型的转变,使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出口收入的增长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而不是靠加大一般劳动力的投入。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本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的出口,同时利用高新技术,鼓励知识密集和资本密集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和计算机信息等新兴服务行业,提升这些行业的竞争力,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和出口结构的优化。同时,加强对优势行业的扶持,制定相关政策对我国国内需求较大但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加以保护,使其尽快发展并逐渐对外开放,以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Robert Flood and Nancy Marion. Holding Internationl Reserves in an Era of High Capital Mobility[EB/OL]. IMF Working Paper. WP/02/62. http: // www. imf. Org, (2002).
[2] Joshua Aizenman, Nancy Marion. The High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Reserves in the Far East: What’s Going On? [EB/OL]NBER Working Papers 9266. http: //www. Nber.org, (2002).
[3] Fukao Kyoji, Ishido Hikari, Ito Keiko;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East Asia[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03).
[4] Shin-ichi Fukuda, Yoshifumi Kon, “Liquidity Risk Aversion, Debt Maturity, and Current Account Surpluses: A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East Asia”[Z]. NBER Working Paper (2007)No.13004.
[5] Sebastian Edwards, “The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nd Monetary Equilibrium: Some 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4),VOL.66,No.3,495-500.
[6] Chen,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aiwan[Z].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1999).
[7] Guillaume Gaulie, Francoise Lemoine, Deniztional-Kesenci, China`s Emergence and the Reorganization of Trade Flows in Asia.CEPII[Z]. Working Paper No(2006)-05,March.
[8] Fee,Wan Leong International Reserve Accumulation in East Asia[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Business Research Papers,vol2.no,2.(2006)72-88.
[9] R. Clower, Richard Lipsey, “The Present State of International Liquidity Theory”[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8),VOL.58,No.2,586-595.
[10] Hali Edison & Emily Conover. Ar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 Asia too high?[EB/OL]. IMF World Economy Outlook September(2003). http: // www. imf. org, 2003.
[11] Graham Bird and Ramkishen Rajan.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The Adequacy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in the After-math of Crise[J]. World Economy, June(2003), Vol. 26, No. 6: 873-891.
[12] Bussiere and Mulder. External Vulnerability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cies: How High Liquidity Can Offset Weak Fundamentals and the Effects of Contagion[EB/OL]. IMF Working Paper, No.99/88, http: // www. imf. org,(1999).
[13] 李东阳.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4] 刘建江.利用外资中的产业安全维护:美、日、韩、墨四国经验[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15] 卢孔标.引进FDI的业绩与潜力:中国与泰国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4(8).
[16] 金成男,赵宗柱.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与模式[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6).
[17] 胡月晓.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和对策,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1).
[18] [日]郭洋春.亚洲经济论[M].中央经济社,1998,120-125.
[19] 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R].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