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物联网:透彻的感知、广泛的互联、智慧的控制——访全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
2010-03-07杜娟
文 杜娟
真正的物联网:透彻的感知、广泛的互联、智慧的控制
——访全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
文 杜娟
自2009年以来,物联网、泛在网、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全球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以及几乎所有产业界和学术界极大的重视。
众所周知,物联网发展也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观,标准体系就是物联网发展的可续发展观的体现,各国科技界与政府都在抢先占领一些重要的标准制高点。为支撑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健康发展,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在2010年初成立了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TC10),2010年10月27日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南京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0年全国泛在网与物联网技术标准研讨会暨首届物联网应用标准金陵论坛(JFIOT’2010)”在南京召开。会议期间,记者就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物联网标准统一等问题,专访了我国物联网研究方面的重要专家,全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
《互联网天地》:
从2008年底开始,物联网的概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及讨论,一年来,物联网的发展状况如何?经历了哪些变化?
杨震:
我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可以分为技术、产业、标准化和规划等几个领域。
第一,技术方面。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代表了未来信息技术重要发展的方向之一,我国对物联网发展相当重视,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方面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以“973”项目为例,以往国家在某一个领域,一般只设立一个973项目,但今年在物联网方面国家设立了三个973项目。可见国家的战略导向使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第二,产业方面。物联网产业发展比较快。一部分物联网的应用早已存在,比如RFID在一些行业已经应用很广。物联网的前提是感知,因此,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多个行业都有应用。可以说,物联网的应用在全国已遍地开花,前面提到的物流追踪等应用,对现有产业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对产业未来的升级换代也有明显的影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物联网产业里,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集成是可行的,同时,因为现在的网络都不是太大,所以安全性方面的网络问题也不是很严重,上述这些应用是可以推广的。
第三,标准化方面。从技术的发展到产业的发展,下一步,物联网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就一定要有统一的标准,各国势必都要发展物联网标准,以往的经验也证明在标准方面的缺失也必将在产业上处于不利地位。
我国在传感网方面已经成立了标准组织,也参与了国际标准组织的相关工作,物联网目前的传感、网络和应用方面各有标准,但完整的物联网标准还没有,是不是物联网标准只是对于以往标准的集成组合,还是会有一些全新的标准问世,这方面的进展较慢,但我国已经有相应的考虑。目前物联网的标准组织情况也比较乱,致使工业界很难实现各行的互联互通,这方面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在ITU也应有专门的机构打破现有的各自为政的格局。
第四,规划方面。中国政府的优势是力度强,比如,温总理提出物联网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各地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也都制定了相应规划。据了解,除江苏省外,北京、上海、福建、重庆、武汉、深圳、广东、海南包括澳门,都提出了各自的物联网发展规划。
《互联网天地》:
统一物联网标准的难度在哪里?
杨震: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只有信息设备实现广泛互通后,信息才能在交流与共享中体现价值。目前的物与物之间的互通、RFID等应用是物联网的应用,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只是小范围的互通。我认为,真正的物联网应该包含以下内容“透彻的感知、广泛的互联、智慧的控制”。现在来看,物联网可以先有较小的网络,然后发展为大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肯定,原来的TCP/IPV4协议不能作为未来物联网的统一标准,因为这个协议在网络管理方面是“不可信、不可控、不可管”的协议,物联网对于标准的需求是全新的。我认为,物联网推行统一标准的难度在于两方面,一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多数物体互联平台和统一标准,二是如何从小范围物联网开始就实行统一标准。
《互联网天地》:
物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杨震:
第一,物联网应用会进一步推广,应用会越来越多。第二,应用的增加会影响互联互通的需求和统一平台的建立,安全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互联网毕竟是针对虚拟世界,而物联网面对现实世界,是一个新的统一平台。第三,国际上的产业联盟和标准化组织的活动会进一步增加。
《互联网天地》:
南邮在物联网的研究与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震:
南邮在过去的一年中做了不少工作,去年9月在高校中第一个成立了物联网学院和物联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的学生今年9月已经开始入校。物联网研究院则侧重物联网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南邮投入了1000万元的资金设立了南邮物联网攻关项目,对于物联网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攻关。
在政产学研结合方面,南京的物联网产业和物联网研究院都是设在南邮。另外,南邮在无锡也设立了物联网研究院,还与其他地区政府、中兴、华为等企业合作,在广东省江门市、海南省、黑龙江省等地结合当地的情况,参与其物联网发展规划,同时,南邮也积极加入各种物联网的标准化和学术组织。
《互联网天地》:
各地都在进行互联网基地的建设,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有哪些建议?
杨震:
第一,我国政府的调配能力非常强,因此,中央政府提出了战略各地政府都会跟进;第二,各国发展物联网或者说“智慧地球”都是根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的经济情况,为了寻找恢复经济发展的抓手,扭转经济下滑的局面,物联网恰恰可以带动产业升级换代的有力工具。以上两点是物联网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但同时也要看到,物联网应用范围太广,应用五花八门,各地分别发展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前景阔,而坏处是缺乏整体的规划,影响各行业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因此,我认为我国发展物联网可以以应用为导向,推动建立国家标准,可以由国家牵头,对于技术成熟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先行推进相应的标准。而目前,只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物联网的技术,这还远远不够,相关的规划和进程还需要认真研究。
《互联网天地》:
各地的物联网发展中,都会建立物联网产业园,南邮的物联网产业园以及南邮为主体的南京市的物联网产业园,特色在哪里?
杨震:
第一,各地大学的科技园各具特色,是以高校的学科特色为基础的,南邮的物联网产业园,仍是以南邮的物色学科ICT以及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为主;第二,南邮希望建立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不仅限于某一项技术;第三,南邮的物联网产业园有一定的门槛要求,入园企业的基础、知名度以及业界发言权等都有具体的要求。
另外,南邮除了建立了南京的物联网产业园,也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产业园,这两个产业园的区别在于,南京的物联网产业园主要体现了南邮科技成果的转化,而在无锡建立的物联网产业园则主要是配合我国“感知中国”战略,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