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当代竞技篮球比赛身体对抗特征——兼论我国男子篮球队身体对抗差距与成因
2010-03-05欧岳山刘艳芳
欧岳山,刘艳芳
1 前言
身体对抗是指攻守双方运用专门技术动作,在规则范围内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身体接触和碰撞,通过身体发力而挤靠对方以获得时空优势,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制约或反制约目的。当代竞技篮球比赛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对抗,而身体对抗是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和最高的表现形式,已成为衡量一名运动员竞技水平高低和一个球队综合实力强弱的标准。中国男子篮球队在近几届世界大赛中表现平平,同世界强队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身体对抗能力弱却是不争的事实,是中国队主要问题的症结所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近4届男子篮球国际大赛前4名的运动队和中国男子篮球队为主要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主要通过查阅《篮球》期刊,访问中国知网、篮球官方网站(http://www.fiba.com)和新浪体育网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2.2.2 录像观察
对相关的比赛录像反复进行观察和统计,尤其对决赛、争夺三、四名比赛和半决赛的录像,以便获取所需的数据资料。
2.2.3 数理统计
将所获的有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 EXCEL和 SPSS12.0进行处理,并制作相关的图表。
表1 近4届世界篮球大赛前2名队运动员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的统计一览表
2.2.4 逻辑分析
根据已知的篮球理论和原理,对当代竞技篮球比赛身体对抗特征进行分析与论证。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当代竞技篮球比赛身体对抗特征
3.1.1 高壮身材与超强运动素质完美结合
良好的身体形态和超强的运动素质是身体对抗的物质基础和保证。竞技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只有既高又壮,才能在攻守双方发生身体碰撞时压制处于弱势的另一方去占据有利位置获取主动权。然而,运动素质是身体对抗的内在动力,特别当身体对抗已由过去轻微的触摸发展到猛烈的碰撞和顶靠的程度时,就更能显示出其在当代篮球竞赛中的突出地位。其中又以力量最为重要,它是一切运动素质的基础,速度、弹跳、滞空能力的好坏与力量的大小有着直接的联系,对技术动作完成的稳定性、实效性及技巧的发挥有着特殊意义。
通常情况下,运动员要么高而单薄,要么高壮而缺乏速度和灵活,高壮身材和超强运动素质难以兼得。但是,在近些年高水平的篮球竞技中已逐渐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表1显示,近4届世界大赛前2名队运动员身高(cm)、体重(kg)、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 000)的平均值分别是:200.4、102.0和509.0,这充分反映出他们具有既高又壮的身体形态。同时,各队都有较多运动员兼有惊人的运动素质,如美国“梦八队”中的科比、詹姆斯、霍华德、韦德等运动员的垂直弹跳高度都在1 m左右,以及西班牙队加索尔在内线所表现出的力量,阿根廷队吉诺比利在突破时所体现的速度,都表明其出色的运动素质。他们是优秀身体形态和超强运动素质完美结合的典范。
当代竞技篮球比赛,一名运动员仅凭身材的高大,或者只有出众的某种运动素质,都难以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获得明显的优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补偿。比赛实践中,身材相对矮小单薄的运动员在身体对抗中由于力量、速度和耐力等综合运动素质高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身材上的不足而在身体对抗中有出色的表现。运动素质相对较弱的运动员,也可以凭借高壮身材去弥补这一缺陷而有所作为,如中国队的姚明。
总之,身体对抗能力是由身高、体重等身体条件和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和弹跳力等专项素质综合而成的,只有当高壮身材与超强运动素质兼备时才能更好地增强身体接触对抗的攻击性和实效性。
3.1.2 身体碰撞频繁而猛烈,利用身体争夺时空优势意识强
由于竞技篮球内外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当今篮球竞赛中猛烈的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几乎遍布球场上的每个位置。身体对抗已由过去的轻微触摸发展到主动碰撞和用力挤靠的程度。一个球队的实力和最终比赛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能更合理地进行身体接触对抗。攻防对抗中那种高强度、高质量、高频率的“身体碰撞”已成为当代竞技篮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当代篮球比赛中,运动员都有很强的身体对抗意识。表2显示,在近2届共计4场的高水平篮球竞赛中,碰撞总数场均为210次,且有79.0%是属于合法的。运动员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贴身攻防,大部分技、战术都是在猛烈身体接触下完成的。在进攻中,运动员运用身体来抢占有利的进攻位置,当接球后,在利用身体保护球的同时,还要主动适时用力,挤开贴身紧逼的防守者,强行进行传球、运球、突破或投篮;在防守中,通过准确的预判,积极快速的脚步移动,运用身体的挤靠、双臂的封堵给对手施加压力,阻止其进入习惯的攻击区,破坏对方的进攻节奏,迫使对方失误或失去进攻威胁。
表2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和2006年世锦赛男子篮球决赛、第3第4名比赛中身体接触情况统计一览表
身体对抗频繁而猛烈的主要原因是:
1.规则修改趋向于鼓励身体对抗。篮球运动最初从理论上讲是一项“不准许身体接触的运动”,最初攻防运动员之间的身体接触很少,几乎不发生身体的直接碰撞。竞技篮球发展到当代,由于规则不断演变与修改,对身体接触的判罚有了新的界定、新的尺度。近10年来,规则中关于身体接触的判罚在不断变更(表3),已表明允许合理身体接触在篮球比赛中的存在。特别是2004年篮球竞赛规则的修改,有利于裁判员在临场中根据规则精神与意图合理掌握运用“有利无利”、“有意无意”、“攻守均衡”以及“坚持比赛完整性,保持比赛控制和流畅平衡的一致性”原则,抛弃“持球有理”、“见违例就吹”的旧观念,树立全局观、整体观,鼓励合法身体对抗,较好地处理了“局部与全局、个别与整体”的关系,减少了宣判的次数。现代篮球不再是一项“不允许身体接触”的运动,而是一项鼓励合理的身体接触和对抗的运动[5]。
表3 近10年篮球规则中关于身体接触的内容变更情况一览表
2.运动员身体素质增强是基本保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许多先进的设备、器材、技术运用到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监控和恢复中来,使运动员的身心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极大地提高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另外,由于这些方法与手段在国际上的快速交流与推广,从而导致运动员之间身体素质上的势均力敌,使身体对抗成为必然。
3.身体接触的实效性是根本动力。运动员充分利用身体接触就能占据有利位置和抢夺时空优势,因此,攻防运动员都敢挤、敢碰、敢拼、敢于运用身体去进行合理碰撞,以达到掌握比赛主动权的目的。
3.1.3 身体对抗讲究技巧性和节奏感
运动员在身体接触对抗时,应注重其技巧性。当代篮球运动中的身体接触对抗是一种刚柔相济、灵活巧妙的对抗,而不是一种呆板僵硬、粗暴蛮横、死打硬扛的对抗。实战中控制好用力的时机和大小,做到虚实结合,凶猛与技巧共存,利用时间差、位置差,创造出最好的、最有效的攻击。例如,内线运动员接球后,向篮下运球时用力挤靠贴身紧逼的防守者时,防守者如能很好地掌握时机,巧妙地躲闪,就会造成进攻运动员失去重心而摔倒或不便做下一个攻击动作。
节奏是在攻守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能快则快,需慢则慢,做到快慢结合[2]。节奏在身体对抗时主要体现为动作的快与慢、发力的轻重与缓急以及各种技术动作紧凑、合理的衔接和运用。身体对抗中节奏感的强弱是运动员应变能力和比赛经验的集中反映。篮球竞赛对抗激烈,瞬息万变,身体对抗时运动员要准确地判断出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合理分配和把握动作进行的时间,及时变化动作的节奏。例如,运球摆脱防守时,先通过身体向防守者施加恰当的力度,迫使其失去身体重心,然后再加速摆脱和超越防守,乘机实现个人的战术行动。
3.1.4 强调身体发力与技术运用的融合
在篮球比赛中,身体接触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技术,强调身体发力与技术运用的相互融合与协调一致。例如,一名持球运动员在强行突破过程中,不仅要通过肩、背及上臂发力去挤靠防守者,同时,还应根据其他攻防运动员所处位置的不断变换而合理地运用技术,正确做出突分或投篮的选择和动作,才能实现有效的攻击。
身体发力要求张驰有度,绝不是一发生身体接触全身肌肉都立刻僵硬起来,而是在主观意识的控制下合理地支配每块肌肉,使与对手接触部位的肌肉紧张,支配球的肌肉则相对放松。将注意力合理分配到身体接触和技术运用之中,做到二者兼顾,达到“人球一体”的境界。例如,进攻运动员在身体接触条件下快速运球上篮,既要肌肉紧张用力与对手进行身体对抗,又要保证投篮时手指的柔和发力拔球。
3.1.5 身体对抗以内线为主,且有向外扩散之势
离篮圈越近,投篮的命中率越高,发动进攻或组织防守的焦点是尽可能攻到篮下或阻止对方打到篮下。攻守双方欲在篮下相当狭小的区域争夺有利位置,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身体接触向内挤和向外顶。因此,限制区是身体对抗最为激烈的区域,并且以篮圈为中心,距其越近,身体接触愈频繁,冲撞的强度愈大愈凶猛。由图1可知,在一区中所发生的身体碰撞总次数、合理碰撞次数及其犯规次数都是4个区域中最多的,说明身体对抗是以内线为主。
当今世界强队之间的比赛,在保持内线激烈身体对抗的同时,有向外线扩散之势。当代竞技篮球在“以人为主、全队随球移动,严密控制和争夺时间、空间,形成人、球、区、篮四位一体的攻击性防守网络”的防守理念支配下,进攻运动员要想在限制区一带的任何位置接球已变得十分困难,除受到自己防守人“抢前、抢位主动发力”的堵截和阻挠外,还同样会遭到就近其他防守运动员的协防和补防,要位与反要位对抗争夺的区域已扩大至3分线外的区域[3]。在高水平的竞赛中常常可以看到中锋拉出来为外线运动员做掩护,以便其摆脱防守接球,对重点进攻运动员的盯防更是如此。而且,随着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运用的增多,使得三区和四区的身体碰撞也经常发生,并且合理碰撞的百分比由一区向四区是依次渐增的(图1),这也表明对外线身体碰撞的鼓励。因此,攻防运动员间的身体接触在区域上已不仅仅局限于篮下的限制区,有向外不断扩大之势。
3.2 中国男子篮球队身体对抗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和原因
3.2.1 中国男子篮球队身体对抗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而阻碍中国队竞技实力提升的痼疾之一就是身体对抗能力弱。在与世界高水平球队较量时,运动员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不敢也不能主动与对手进行直接、猛烈、强有力的身体接触。在进攻时,当面对身强力壮、动作迅速的对手采用攻击性、破坏性极强的贴身紧逼防守时,便难以适应,没有思考、应对的余地,甚至到了没有能力将球推进至前场,没有办法掷界外球的地步,以致经常出现束手无策而失误过多的现象。在防守时,同对手的防距较远,不能用身体的适度发力给进攻者和球施加压力,以达到抢断球的最佳防守效果。失误和抢断是衡量一个球队身体对抗能力强弱最直观的指标,在近4届男子篮球世界大赛中,中国队同世界强队在这2个指标上大多都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表4)。另据统计,在2004年12支奥运男子篮球队中,中国队总投篮命中率、2分球命中率、场均得分、场均助攻均排在第11位,抢断和盖帽分列第12位和第10位,而失误和犯规却分列第1和第2位[4]。2006年第15届世界锦标赛与希腊队和美国队的比赛中,两场失误都高达23次。上述这些数据,说明中国队身体对抗能力弱。尽管这些方面在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上有所改善和提高,但还是没有质的飞跃和进步。
表4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世界强队失误、抢断场均统计一览表
3.2.2 中国男子篮球队身体对抗能力弱的原因
3.2.2.1 身体对抗意识较弱,缺乏主动的攻击性
身体对抗意识对身体接触对抗的频度、激烈程度和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运动员只有在思想上具备敢打敢拼的超强身体对抗意识,才能在攻防时表现出坚决、果断、积极的技术动作和战术行为。
中国队长期以来不习惯对抗,惧怕对抗,在心理上缺乏身体对抗的意识。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历来倡导儒家文化,强调中庸、谦恭、礼让、平和,由于2 000多年的熏陶和沉淀,直到现在,仍然还对国人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同欧美国家那种张扬、外向、好于自我表现的文化有较大的差异[1]。在球场上,中国运动员显得缩手缩脚、过于斯文和拘谨,而对手则表现出争强好斗、惟我独尊的霸气;另一方面,是由于对抗理念的偏差。在训练中,不能针对对抗意识薄弱的缺点而专门进行相关理念的强化和灌输;在国内的联赛中,许多运动员不能正确看待合理的身体接触和碰撞,持有一种“谁用力挤、靠、推我,就是与我过不去”的陈旧思想。此外,CBA裁判员对身体接触判罚尺度不能与国际接轨,不能有效地促进和鼓励合理的身体接触,从而将强对抗意识扼杀在萌芽之中。
3.2.2.2 体能较差,尤其是力量素质欠缺
当代篮球竞赛中,篮球技、战术的发挥较以前而言更依赖于体能,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保障,再好的技术也发挥不出来。篮球比赛中的身体对抗与身体质量有关,与速度有关,还与力量运用的时机、方向以及运动员运用自己身体各环节能力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关。
在近2届世界大赛上,中国队运动员的平均身高达到204 cm左右,是所有参赛队伍中平均身高最高的队伍,但是运动员的身体都显得过于单薄,缺乏身体对抗所必需的力量、速度。实践证明,强健的体格与承受激烈身体冲撞的能力是优秀篮球运动员必不可少的素质,无论防守还是进攻,如果单单用脚步的灵活和变化,想攻到篮下或防守篮下是相当困难的。只有强壮身体、力量、速度和灵活性并存时,才能成为能攻善守的全面运动员,而力量又是重中之中,也恰好是中国队运动员所缺失的。尤纳斯在刚接手中国队时,了解到中国队中锋组的运动员卧推为75~95 kg时就说:“中锋和大前锋至少应该推举150 kg,在立陶宛,最强壮的内线运动员能够推举175 kg。”在体能上,中国队同欧美运动员有着先天的差距,人体身体素质都不同程度受到遗传的影响(表5)。正因为如此,就要更加重视体能的训练。尽管在近2届世界大赛中,中国队都配备了专门的体能教练,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和提高。体能训练应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应贯穿于各个训练阶段,仅靠临时的强化只能是收效甚微,体能是中国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表5 身体素质的遗传度[7]一览表
3.2.2.3 身体碰撞中技术运用的量少质低
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半场和全场攻防对抗中,攻守双方的紧逼与反紧逼,身体用力的冲撞挤靠,都需要运动员在主动发力的同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具有合理、自如地运用技术的能力。然而,中国队运动员缺乏这种恰如其分地在身体接触中熟练运用技术的能力。表6显示,在身体直接碰撞的对抗条件下,中国队运动员的技术运用同对手相比次数少且成功率低,特别是传球、投篮的成功率和突破的次数及成功率都与对手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表6 中国男子篮球队近2届世界大赛中在身体接触状况下技术运用次数及成功率的场均(共12场)统计一览表
运用次数少主要是因为中国队运动员的身体接触大多都是被动而为之,缺乏主动凭借身体抢夺有利空间和位置的意识与能力。成功率低则表现在身体接触中运用技术能力弱,具体表现为:一是,在用身体主动用力挤靠对手时,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与对手身体挤靠这一点上,而不能兼顾球和场上其他运动员的攻守情况及时衔接下个动作,因此常常导致传球失误或运球被打掉、抢走;二是,当发生身体碰撞时,由于体重和力量不及对手易使身体重心不稳,这样也就使得跳投或突破上篮时的动作变形影响命中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当代竞技篮球身体对抗特征:高壮身材与超强运动素质完美结合;身体碰撞频繁而猛烈,利用身体争夺时空优势意识强;身体对抗讲究技巧性和节奏感;强调身体发力与技术运用的融合;身体对抗以内线为主,且有向外扩散之势。
2.中国男子篮球队的身体对抗与世界强队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近4届男子篮球队世界大赛中,中国男子篮球队同世界强队在失误和抢断这2个最能衡量一个球队身体对抗能力强弱的指标上大多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其原因是:身体对抗意识较弱,缺乏主动的攻击性;体能较差,尤其是力量素质欠缺;身体碰撞中技术运用的量少质低。
4.2 建议
1.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对抗意识,尤其是要让运动员在复杂、猛烈的对抗中养成每球必争、每分必夺的好胜性格和不惧强手、不服明星的好战精神。
2.加强身体素质训练,特别是要迅速提高力量素质,增强运动员对抗的基础。
3.在掌握一定攻守技术的基础上,要特别加强有球对抗、无球对抗、争夺篮板球的攻守对抗训练,在接近实战的情况下,在较快速度、较大难度和强度的条件下,逐步提高运用技术的突然性、节奏性、技巧性和变化能力,建立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不断增强运动员在身体接触的强对抗下稳定运用技术的能力[6]。
4.增强CBA联赛的对抗强度,在执法上要尽快与国际接轨,把握好身体接触的尺度,鼓励对抗。同时,把一些有潜力的运动员送到欧洲去打球,让他们在高水平的联赛中去感受那种猛烈的身体碰撞和快速凶悍的攻防,提高对抗能力和大赛经验。
[1]刘小明.对第十五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与对手进攻技术指标的对比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1):92-95.
[2]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6.
[3]孙民治.论世界竞技篮球运动的当代对抗特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1):62-66.
[4]谭朕斌.论篮球运动规则完善促进技战术发展规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5):60-63.
[5]武洛生.2004年规则修改对篮球运动发展影响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1283.
[6]于振峰,姚军波.论现代篮球对抗技术的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4):67-69.
[7]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岗培教材编写组.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