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传承、主演杜丽娘
2010-02-27顾卫英
■顾卫英
虎年伊始,元宵方过,我如约来到金陵古都的朝天宫内,开始紧锣密鼓地排戏。
正月二十八日晚(3月13日),我在江苏省昆剧院朝天宫的兰苑剧场,举办昆剧《牡丹亭》的专场演出。这是省昆首次为院外、省外的昆曲演员开辟个人专场,我得以躬逢其盛,心中洋溢着激动与兴奋之情。
在二个半小时几乎没有间歇的演出过程中,在没有任何扩音设备的舞台上,在春寒料峭的气候中,我轻歌曼舞,唱做并重;尽管汗湿衣襟,但却无比幸福。因为我能够感受到台下的中外观众们随着剧情的起伏而入戏,伴随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而感动。演出结束之后,同事们告诉我,有位外宾也与不少加座甚至无座的观众们一样,从头至尾站在走廊看戏,为中国的杜丽娘而感动不已,泪光盈盈。
南京主演杜丽娘,在《牡丹亭》中姹紫嫣红开遍的灿烂情景之后,我的心中充满了许多艺术和人生的悲欣况味。
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
在兰苑剧场的第一排,还坐着几位特殊的观众——那是我的几位指导老师在为我保驾护航,这更使我从心底深处感觉到无比温馨。回首当年学戏的历程,就是与《牡丹亭》结缘的过程。
我的启蒙老师,是苏州昆剧院的著名旦角柳继雁。打从1995年开始,柳老师就开始教我,开蒙戏是苏剧《醉归》。学昆先学苏,是为了使得昆曲演唱更有苏州的地方特色,更带有苏剧演唱的“甜、糯、嗲”的味道。一年后,我自己提出来想提早学习昆曲《游园》。柳老师欣然答应,那好,我寒假就给你义务教戏。
从大年初一开始,柳老师就每天教我《游园》的唱腔与身段。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慢慢知道一向谦逊的老师,原来是师出名门,曾随俞锡侯、宋选之、宋衡之、徐凌云、张传芳、朱传茗、沈传芷、姚传芗、倪传钺、王瑶琴、冒正祥等名家学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柳老师特别讲究严谨规范,有时候一句唱腔、一个动作,都要为我重复示范几十遍。
等到开学之后,我已经对《游园》烂熟于心了。开学之后,我又向老师学习了《惊梦》以及《白蛇传》等其它剧目。
1997年暑假,柳继雁老师又推荐我拜张继青老师为师,主修几乎是一人主演的独角戏《寻梦》。张老师教戏时,在唱法上更加讲究音色的强弱对比,对学生也更加严格。张老师教戏的特点,是在示范几遍之后,就希望我能够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来,否则她就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我在学习过程中,真是从早到晚,一刻也不敢懈怠。在汇报演出的时候,尽管我因为天热感冒,连嗓音都不够圆润,但是老师和领导还是对我的感觉与规范较为认可,因此张老师也特别能够赏识我。
两年之后,我又与柳老师商量,希望把《写真》、《离魂》这两出戏也学会,构成《牡丹亭》上本的一个整体。柳老师马上便与张老师联系,带着我前往南京,在省昆随张老师学戏。在前往南京之前,我已经将这两出戏的全部唱段,都跟着张老师的录音学唱过,柳老师也在一旁为我指导、拍曲。所以到了南京之后,在一个星期的教戏过程中,张老师更多地是为我直接排身段、讲戏情。柳老师怕我难以全部记清楚,也一直在边上为我记录,等回到苏州之后再帮助我慢慢复习、回忆并消化。
就这样,我返苏之后,在柳老师的的严格把关下,我紧接着就在苏州昆剧院彩排《写真·离魂》这两出戏。加上此前所学的《游园·惊梦·寻梦》这几出戏,我就能够较为完整地排练演出《牡丹亭》上本了。
在整个学戏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柳、张二位恩师对学生的深深情意,以及彼此合作、不计得失的高风亮节。
此次在省昆开办个人专场,张老师又连续几天清早即起,赶到排练场上为我做最后的加工、示范,寻找感觉,深怕我有所闪失。当我在演出现场上刚刚唱完《游园》、《惊梦》,张老师马上跑到后台,提示乐队说,上本戏较长,在节奏上还可以略微明快一些。
柳老师得知我要办专场,也特意赶到南京,现场看我演戏,为我喝彩。
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当我在回顾《牡丹亭》学戏的过程时,老师们以精湛的艺术、无私的奉献与质朴的情怀,始终激励着我奋发向上,学好唱好杜丽娘。
良辰美景奈何天
经过向柳继雁和张继青老师不懈的学习,从1999年开始,我成为苏州昆剧院“继承弘扬”四代人中,“扬字辈”小兰花演员中第一位可以完整演出《牡丹亭》上本的闺门旦。
从学校到剧院,我都一直是本班本辈同学中的理所当然的佼佼者。《牡丹亭》上本和其它各个剧目一次次较为成功的演出与参赛,更使得我成为旦行当中排名第一的演员,这是院内外大家一致公认的排名次序。
2003年初,我院决定排练由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为此,院里请来了汪世瑜和张继青两位老师担任艺术指导。经过三个月近乎于严酷的“魔鬼式训练”,参与训练的七位同学还是感觉到,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有了较大的提高。体形稍胖的同学,明显地瘦了许多。
培训的真正目的,说是为了选出扮演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演员。尽管在训练之前,白先生已经相中了他心目中的柳梦梅俞玖林,可是扮演杜丽娘的人选,始终还是个谜。
就我自己而言,总还是认为自己应该是苏昆扮演杜丽娘的首选演员。这是因为我是三位杜丽娘候选人中各方面综合条件最适合的人。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我比以往更加发奋努力。当时我们都已经25岁了,可是还得像小学员一样,重新完成开肩、下横插、担腰等基本功训练,大家都吃了不少苦头。
培训结束之后,院里终于把扮演杜丽娘的三位同学的排名次序公布出来。
被排名第三、担任杜丽娘C角的同学闻讯之后,很快就停薪留职,不来上班了。
当我知道自己被排名第二、扮演杜丽娘B角之后,心中倍感疑惑和失落。我实在找不到被屈居第二原因何在,难道一个只知道用功学戏的人,就从此丧失了主演杜丽娘的机遇了吗?
院里面的领导当时就找我谈话,给我做思想工作,说《牡丹亭》的首演是在台湾,台湾的情形特殊,而且俞玖林一直就有相对稳定的搭档,所以让我先兼演花神的角色,以后还是有很多机会,与A角轮番演出青春版《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在此期间,我仍然未曾垂头丧气,还是在演出之余继续刻苦学习其它传统剧目。因为我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只要有传承较多昆曲剧目的真本事,终归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梅花香自苦寒来
2003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大赛”在各省拉开了帷幕。这一大赛的难度颇大,因为首先要经过各省文联组织的比赛与选拔,只有在省里与各剧种的实力派演员同台竞技,一争高下,方有机会获得省内金奖;。也只有获得金奖者,才有资格代表省里去参加全国的决赛。
江苏省的红梅赛事是在省会南京举行的。那时正值金秋季节,南京的树叶一派金黄,漫山遍野硕果累累。我选择的剧目是《牡丹亭》中的《离魂》一折,演唱【集贤宾】中的“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我且唱且演,试图将杜丽娘惆怅、幽怨的病态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演完之后,我当天就返回苏州。心想,江苏省那么多剧种,那么多好演员,大家都在争这个金奖,我肯定没有多大指望。
两个月之后,苏州市剧协忽然通知我说,江苏省一共决出了十名省级金奖选手,而我则是苏州市唯一胜出者和我省昆剧界的唯一代表。按照比赛赛程,我应该代表江苏戏剧界的昆曲演员,与其他几名省级金牌选手一道,到河南郑州参加全国红梅比赛。
一时间喜出望外的我,同时也深感不安。代表江苏昆曲界参加全国比赛,这可是一件责任重大的事啊!那我应该选择哪一出戏到河南去参演呢?
关键时刻,我又征求了张继青老师的意见,决定选择《寻梦》一出去参赛。临行前,张老师又从头至尾为我梳理了戏情和演唱要点。
到了郑州之后,我才得知全国各地一共有一百数十名金牌选手前来参赛。各地选手们都是各剧种的青年精英,人人身手不凡,实在不可小觑。我克服了自己的紧张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排练和演出当中。各省同去的演员们看到我的表演之后,都说“扮相身段真好,唱得尤其美妙!”
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与大家的感觉一致,我在这次难度极大的全国比赛中,又获得了赛事的最高奖项——中国戏曲红梅大奖。
我也真是与红梅奖有缘。2007年,当我参加中国戏曲第三届红梅大赛时,我又从再度获得江苏省红梅金奖的平台上,得以顺利晋级,第二度参与了在山东淄博举办的全国比赛角逐。这次我演的也是经过张老师亲自教授的《痴梦》,同样也在全国参赛的140名选手当中,获得了本届红梅的最高大奖——中国戏曲红梅之星。在中国剧协颁发的证书上明确注明,我在全部得奖名次中排名第二。
尽管我在青春版《牡丹亭》中没有如愿以偿地担任主演,但我却一直抱有演出传统版《牡丹亭》的坚定夙愿。
2007年,我在苏州昆剧博物馆为港澳台和内地各大高校的大学生文化寻根团演出了从《游园》到《离魂》的《牡丹亭》上本,引起了这些青年学子们对《牡丹亭》的莫大兴趣。同年,我还在苏州吴地人家开办了个人演出专场,其中也包括了《牡丹亭》中的重要场次。前来观看的各界嘉宾有全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和中国剧协秘书长季国平,上海昆剧团的名家蔡正仁、张静娴,以及著名龙江剧表演艺术家白淑贤等人,都一一到场观看,并都在演出后上台合影,祝贺我演出成功。
我还与《长生殿》中的杨贵妃难解难分。早在2000年,我就跟随柳继雁老师学习过其中的《絮阁》、《密誓》,并在全国首届昆曲艺术节上为中外来宾进行过汇报演出。从2005年开始的两年当中,我又跟随上海昆剧团的名家张静娴老师学习《长生殿》中从《定情》到《埋玉》的整本大戏。2008年,苏州昆剧院排练了由我主演杨贵妃的传统版《长生殿》,并计划到台港等地演出。可惜由于个人身体原因,最终未能成行,最后由上海昆剧院的余彬代演其中的杨贵妃。
此外,我还学习过《偷诗》、《梳妆》、《跪池》、《说亲》等戏,也都经常在舞台上进行演出。
从2008年开始,我离开了苏州昆剧院,来到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进行昆曲闺门旦教学。尽管舞台改变了,职业变化了,可是我还是对舞台表演情有独钟。因为只有保持一定的台上演出,才能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连贯,教学效果更加美好。
2010年以来,我先后在北京的九朝会和南京的朝天宫举行过专场演出。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在南京的个人专场演出结束之后,江苏省昆剧院李鸿良副院长将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聘我当签约演员的证书当场发给我,这使我又对省昆负有一份举办更多专场演出的分内责任。今年,我还将与省昆合作,在北京的长安大戏院举办大型个人专场演出。
回顾十六年来的昆曲学艺、演出与教学之路,真是时时刻刻伴随着汗水、泪水和几多悲欣,多少艺术与人生的感悟也由之而生。但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个昆曲人都为昆曲事业而努力奋斗,只要我们的昆曲弟子们能有更多的进步,昆曲艺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瑰宝,必将会拥有更加云蒸霞蔚、姹紫嫣红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