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货币政策引“退出”猜测
2010-02-24
本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陶短房 本报特约记者 李 泉
中美两大经济体相继实施紧缩政策最近让全球股市有点“找不着北”。不过,就在投资者争论两国货币政策走向时,中美两国接连表态,将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中国22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重申,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美联储上调贴现率之后,不少美联储官员也分别在不同场合,表达了继续保持长期低利率政策的决心。然而,市场似乎对此并不买账。
中国股市开年“两连绿”
继美国道琼斯指数22日小幅下跌0.18%后,中国股市承接虎年首日“开门绿”,23日继续下挫。在对货币政策从紧的担忧情绪下,沪深两市股指23日双双低开低走,沪市全天一度最大下跌2.15%,至收盘跌幅收窄,上证收于2982.57点,跌幅0.69%;深成指收于12069.21点,跌幅1.18%,。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春节前夕中国央行在不到1个月内两次上调准备金率,是中国节后股市下挫的重要原因。据美国彭博社23日报道,中国中央政治局会议22日重申了坚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美林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陆廷认为,这是释放的一个信号,表明在今年第四季度前,中国不大可能大幅度改变金融政策导向,也不会大幅度加息。然而,市场并未将此消息当作利好,23日中国股市依然收跌。
招商证券周小平23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忽略利好,放大利空,表明市场的熊市心态明显。”他认为,“继前期阳历年开门绿后,阴历年开门继续下跌,这预示着市场至少在一季度难有行情。”
两国都表态将继续“宽松”
香港《南华早报》23日表示,中国政府一方面重申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另一方面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反映了“中国中央政府所面临的微妙形势”,政府需要在支持消费和阻止通胀之间寻求艰难的平衡。文章援引中国学者的观点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物价上涨的趋势已经形成,现在中国政府的目标是确保老百姓消费的同时,又保障物价不会过快上涨。
据美联社23日报道,自上周四美国意外上调贴现率以来,许多美联储的地区负责人纷纷出来“灭火”,包括美联储亚特兰大、纽约分支负责人。其中,旧金山美联储主席叶伦22日对美联社表示,美联储不会在近期大幅度提高利率,“美国需要维持低利率来确保经济复苏,并降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将会在24日和25日出席美国国会举行的货币政策听证会,向投资者解释美联储上周意外上调贴现率的理由,外界猜测他极有可能会表态继续坚持宽松货币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
中美经济面临复杂形势
法国《费加罗报》表示,北京和华盛顿的“言行不一”一方面是担心过多的贷款会导致金融泡沫,以及通胀压力的增大,希望采取一些措施,给信贷热降温;另一方面,两国又都认为,目前的经济复苏成果尚未巩固,形势远未明朗,立刻进入退出机制为时过早。美联社则表示,美国高企的失业率让白宫担心,过早进入“退出机制”将使控制失业率的努力前功尽弃,而中国则担心过早的货币政策调整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更有媒体指出,中、美两国的政策术语往往都是“具有弹性”的。法国《回声报》就评论说,为了避免政策突然转向所带来的冲击,中国政府往往会在最后一刻改变政策名称,而在此前早已悄悄改变内涵。如“适度宽松政策”,强调“适度”和强调“宽松”,其意义也许截然相反,此前“适度从紧”时已有先例。同样,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也援引香港金融界人士的分析指出,尽管美联储高官纷纷站出来强调“货币政策不变”,但投资者相信,在“政策不变”的框架下,许多调整会悄然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