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启动研究

2010-02-23董凌霄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格室高负荷碱度

董凌霄, 秦 宁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0 引 言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简称ABR,是20世纪80年代由MaCarty开发的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其结构特点是反应器被垂直设置的挡板分割成几个格室,废水逐级经过各格室,类似于多个UASB串联.与其它厌氧反应器相比,该反应器具有污泥沉降性能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毒物适应性强等优点,此外它还有结构简单、无需三相分离器、造价低、无污泥堵塞、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1].

本实验对ABR反应器的启动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整个启动过程中pH及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碱度随COD有机负荷的变化情况,并对启动成功后污泥的特征和反应器生物相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

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由8 mm厚的有机玻璃制成,反应器分为六格室,每一格室又由上、下流室组成,上向流室与下向流室宽度比为3∶1, 通往上流室的挡板下部边缘有45°倾角的导流板布水,便于将水送至上流室的中心,使泥水充分混合以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每格室侧壁上部设有污水取样口,用于取样监测污水水质;每格室侧壁下部设有污泥取样口,用于取样监测污泥;每格室顶部设有排气孔,整个实验中温度由恒温水浴锅进行控制,反应器长×宽×高为:524 mm ×170 mm×460 mm,有效容积为20 L.

1.2 实验用水水质

实验用水为人工配制葡萄糖废水,浓度为872~3 520 mg/L , 并按COD∶N∶P=250∶5∶1加入氯化铵和磷酸二氢钾,同时加入一定量的微量元素Zn2+、Mn2+、Co2+、Ni2+等.

1.3 接种污泥

接种污泥取自西安邓家村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体积约为反应器有效容积的1/3.此时, VSS/TSS=0.287左右.将此污泥在35 ℃的恒温培养箱培养两周后投入反应器接种,接种污泥量为7.5 L.

1.4 分析项目及方法

COD采用标准重铬酸钾法[2];VSS和TSS采用重量法[3];VFA用直接蒸馏法[4];碱度用溴甲酚绿-甲基红测定;温度用恒温水浴锅控制.进水浓度分别为800、1 000、1 500、2 000、2 500、3 000、3 500 mg/L,再将COD固定在3 500 mg/L,逐步缩短HRT到12 h,以考察反应器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连续运行67 d,考察每个格室的厌氧污泥、pH值、COD、VFA、碱度等指标的变化.

2 结果与讨论

2.1 ABR反应器的启动

实验自2009年11月15日开始,启动采用的控布参数如下:温度控制为25~32 ℃.进水采用人工配置的葡萄糖废水,并投加NaHCO3补充碱度.在启动前期,碱度按COD/碱度=2/3投入,后期按COD/碱度=1.5/3投入.反应器的启动分为高负荷启动和低负荷启动,本实验采用低负荷启动的方式进行.启动过程经过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保持HRT=24 h左右,逐步将进水浓度由800 mg/L提高到1 500 mg/L左右,主要考察进水浓度对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第二阶段将进水浓度由2 000 mg/L提升到3 500 mg/L,平均有机负荷为2.15~2.99 kg/m3·d;第三阶段将HRT缩短到12 h,主要考察反应器抗有机冲击的性能.COD去除率达到93.3%左右,并且运行稳定时,认为ABR启动成功.

2.2 ABR启动过程中COD的变化

2.2.1 ABR对COD的去除率

从图2可以看出,每次负荷提升后,COD去除率均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反应器对污泥的淘洗作用使得出水的悬浮物浓度较高,COD去除率很低,只有59.2%左右,并有污泥上浮现象产生.但接下来几天COD去除率逐步提高并趋于稳定,这说明增加容积负荷后厌氧污泥的质量浓度和活性不断增加,污泥的生物吸附、絮凝、分解的有机物相应增加,同时也说明ABR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具体表现为启动前期COD去除率比较低,在59.2%左右.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微生物逐渐适应了所处的环境,COD去除率逐步上升,当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增加到1.17 kg/m3·d时,COD去除率达到了80.5 %;继续增加负荷到1.78 kg/m3·d时,COD去除率可达84.2%;再增加负荷到2.24 kg/m3·d,去除率有所下降,降幅为3.7%;最后提升负荷到3.52 kg/m3·d,则由于负荷过高而使得去除率下降,但是经过培养驯化后去除率可稳定在93.3%.

图2 COD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图3 各格室COD的降解情况

由图3可知,在改变负荷时,1、2号格室承受的原水波动的冲击最大,因而COD变化也较大,它们对COD的降解起着主导作用,随着格室的推移,它们对COD的降解基本趋于稳定,反应器COD总的去除率基本保持在82%~93.3%,有机负荷与去除负荷成正比,这与Akuna的研究一致[7],表明ABR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2.2.2 ABR启动过程中碱度和pH的变化

碱度的意义在于为反应提供足量的可供中和产酸阶段生成的VFA的碱度,防止反应器内pH值的过度下降[5].在此反应器启动过程中,碱度是变化的,在启动初期,有机物的酸化过程是消耗碱度的过程,而产甲烷的过程是恢复碱度的过程[6].但是对于一个运行良好的反应器来说,碱度的调节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培养出颗粒污泥.在反应初期,碳酸氢钠的投加量按COD/碱度=2/3投入,后期按COD/碱度=1.5/3投入.

图4 低负荷运行期间碱度、COD、pH的沿程变化 图5 高负荷运行期间碱度、COD、pH的沿程变化

可以看出,在低负荷和高负荷运行条件下,各格室内碱度和pH基本都呈一个升高趋势.由图4可见,碱度和pH的最低值都出现在第一格室内,随后都逐步升高,主要是因为在低负荷下微生物能够及时将中间产物降解掉,转化为甲烷,而产甲烷的过程是一个碱度恢复的过程,于是在运行稳定的情况下碱度和pH均会升高.但是在较高负荷下,第一格室还不足以完成全部的酸化,葡萄糖的酸化过程在后续各格室内持续进行,直至完成,因此碱度和pH的最低点也会相应后移.在COD为3 500 mg/L,HRT为12 h,COD容积负荷为7.0 kg/m3·d时,碱度、COD、pH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由图5可见,碱度在第2格室最小,pH在第3格室最小.

2.2.3 ABR启动过程中VFA的变化

图6 进水COD与出水VFA的变化情况

在厌氧反应器中,由于氢氧化物和碳酸氢钠等缓冲物质的存在,仅根据pH值难以判断挥发酸的积累情况,而挥发酸的过度积累会直接影响产甲烷活性和产气量,所以对出水VFA的测定有很重要的意义.由图6可以看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随着COD的逐渐升高VFA呈下降趋势,但是会出现波动,即在COD有机负荷刚开始升高时出水的VFA会出现暂时性升高,这主要是因为负荷升高,中间产物累积,甲烷菌未能及时将VFA转化为甲烷,所以才会出现暂时的升高,一旦微生物适应该负荷后,去除效果提高,中间产物VFA累积量就会减少,这种现象足以说明ABR具有很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2.3 污泥颗粒化及生物相组成的研究

2.3.1 污泥颗粒化

实验过程中定期对颗粒污泥进行电镜观察,在启动成功时,各格室污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颗粒化现象,特别是1、2、3格室经过多天的培养驯化后污泥的活性得到了很重要的改善,反应器启动成功后各格室基本都布满了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2~3 mm,并且各格室颗粒化程度不一,1号格室粒径最大,最大可达4 mm,这主要是因为反应器前端有机负荷高,营养丰富,有利于菌种的生长繁殖.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颜色也不一,如图7和图8所示污泥分别为低负荷和高负荷时1号格室的颗粒污泥形状,可以看出高负荷下颜色呈灰色、灰白色,低负荷下呈黑色.

2.3.2 微生物组成

利用电镜进行了污泥表面特征及主要菌种的观察,结果发现1、2格室以丝状菌、球菌、短杆菌为主,相互交织成网状杂以链球菌,随着格室的推移逐渐出现球菌、双球菌、八叠球菌等,同时发现颗粒污泥表面有许多空隙和洞穴,在低负荷时空腔更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基质不足而引起的细胞自溶[4].

在COD有机负荷为1.78 kg/m3·d,HRT=24 h时负荷较低,扫描电镜照片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表面空隙很多,并有甲烷丝状菌缠绕,由于此时微生物营养匮乏, 所以污泥表面会出现许多空腔,这是由于细胞自溶而导致的.当有机负荷为7 kg/m3·d,HRT=12 h时负荷较高,可以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从图8可以看出此时颗粒污泥呈现白色或灰白色.

图7 低负荷下污泥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8 高负荷下污泥的扫描电镜照片

3 结论

(1)在25~32 ℃条件下, 经历67 d, 共3个阶段成功地启动了ABR反应器, 进水COD容积负荷由0.82 kg/m3·d达到7.0 kg/m3·d , 出水的COD、 pH值等均未超出限度.

(2)VAF和pH值随格室的变化说明ABR反应器中存在产酸和产气相的分离,这种相的分离是促进反应器稳定高速运行的重要条件,而ABR反应器的折流板结构正提供了这样一种相分离所需要的工艺条件.

(3)镜检实验表明,第一格室存在大量的优势的发酵细菌, 并有代谢乙酸的丝状甲烷细菌,然后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逐渐向以产甲烷细菌优势的菌群过渡.反应器格室中的颗粒污泥形状各异,表面凹凸不平,存在孔隙和洞穴,颗粒较大的污泥表面有空腔出现.

(4)ABR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在改变冲击负荷时,系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稳定,并且去除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William Pbarber, David C Stuckey . The use of the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 rview[J]. Watet Res.,1999,33 (7): 1 559 -1 578.

[2] 国家环保局.废水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3] 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和废水监测方法(第三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233-237.

[4] 贺延龄.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5] 黄永恒.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水利特征性及工艺特性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

[6] 唐 一.碱度与水力负荷等因素对UASB中颗粒污泥化影响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9.

[7] Akuna J C.Performance of a granular-bed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treating whisky distillery wastewater[J].Bioresouce Technology,2000,74:257-261.

猜你喜欢

格室高负荷碱度
土工格室选型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池塘水质调控不能忽略总碱度
面向感知的短时高负荷定位研究与应用
基于感知高负荷小区的快速响应策略研究
水产养殖水体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及调控
高强土工格室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高负荷小流量涡轮气动性能分析
改进型ABR处理太湖富藻水启动研究
[知识小贴士]
有机肥的碱度及其减缓土壤酸化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