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0-02-18金铉玉
金铉玉
(吉林省龙井市人民医院,吉林龙井 133400)
肺心病指支气管、肺、胸廓或是肺动脉的慢性病变造成循环阻力的增加、肺动脉高压,从而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出现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临床常表现为低氧、二氧化碳潴留、肝肿大、胃肠道淤血以及全身浮肿等现象[1]。根据其临床特点,治疗上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因此护理上也应根据其病情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肺心病诊断标准[2]60例病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55~86岁,平均(62±8)岁;因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引起的肺心病49例、支气管哮喘引起的6例、支气管扩张引起的5例;按照《内科学》[3]有关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Ⅱ级14例、Ⅲ级38例、Ⅳ级8例。
1.2 护理
1.2.1 一般护理
1.2.1.1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同时观察有无尿量减少、心悸、腹胀、和颈静脉怒张等;另外注意口唇、口腔黏膜、指甲以及皮肤等的颜色及末梢温度,头痛、恶心、烦躁不安等也不应忽视。
1.2.1.2 休息与体位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度稳定在18~20℃防止患者受凉感冒,同时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运动。肺心病患者急性期宜采取半卧位(这样可以缓解呼吸困难、减轻心脏的负担);总之体位应以患者的舒适度为主,坐位时患者应在两侧放置立枕从而扶助双手,减轻疲劳;但必须注意患者无论采取哪种体位,需要防止头部下垂、屈曲与扭曲。
1.2.1.3 心理护理 肺心病患者年老体弱,常因为病程的迁延不愈感到痛苦,导致失望、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了信心。因此对此类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应根据其性格、职业、文化程度及家庭环境等制订不同的护理措施;同时避免各种精神因素的刺激,建立多巡视查房制度,从而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三方的沟通交流,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支持。总之,护理人员应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信赖,使他们主动配合护理等各项工作[4]。
1.2.1.4 饮食护理 患者年老体弱,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为主(如豆制品等),少食多餐;进食时护理上应采取坐位、细嚼慢咽,从而防止呛咳等;同时注意心力衰竭患者应给予低盐饮食。
1.2.2 急性期的护理
急性期具有病情重、变化快、容易合并诸多并发症的特点,因此护理至关重要。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对于部分痰液黏稠、干结不易咳出者,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从而稀释痰液以利于排痰;对于无力咳痰者可进行吸痰处理(吸痰时注意保护口腔及呼吸道黏膜)。②合理给氧、改善呼吸功能,肺心病患者长期处于低氧状态,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刺激缺乏敏感性,因此不宜行高浓度吸氧,而采取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法(流量1~3 L/min、氧浓度23%~27%)[5];同时应加湿化瓶(温度50℃),避免患者鼻黏膜干燥。在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期行血气分析,根据结果及时调节氧气流量和浓度[6]。③心衰的护理,在保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的同时,给予洋地黄类强心剂(易中毒),但需注意用药前患者尿量、心率快慢、心律的整齐程度以及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要缓慢推注,推注时注意患者意识、心率和心律等。另外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尤其注意输液护理包括输液量和补液速度,前者要求护理人员准确记录24 h尿量,根据记录来行“量出为入”;后者要求补液速度控制在30滴/min以内。④皮肤护理,急性期患者往往被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加之多为高龄,极易形成压疮,所以在护理上要经常对患者翻身、定时用温水擦洗皮肤,骨突部位用50%酒精按摩并铺软枕,同时保持床单干净、干燥与平整;另外在进行皮肤护理时要保暖,防止着凉加重病情。⑤急性期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极易出现并发症,所以应加强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的观察(尤其夜间更应如此)。
1.2.3 缓解期的护理
患者进入缓解期后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症状均受到良好控制,因此在护理上较急性期也有差别,所以缓解期应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防治原发病的诱发因素;保持室内通风透气,消除呼吸道不良刺激;同时建议患者加强营养、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锻炼,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
2 结果
经过对患者的一般护理(包括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体位与休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急性期和缓解期护理后,显效42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0%。
3 讨论
总之,加强病情变化的密切观察以及有效、合理、正规化的护理,可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纠正其低氧状态、改善心肺功能,从而减少复发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黄莉萍.慢性肺心病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4):329-320.
[2]李德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M].2版.沈阳:沈阳出版社,1998:335-336.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6.
[4]谢晓艳.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与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69-270.
[5]徐巧云.慢性肺心病患者56例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4):168-169.
[6]王梅,汤继芹.慢性肺心病52例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