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资讯
2010-02-18
行业动态
“加强医患合作,完善临床决策”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刊讯 6月22日,“加强医患合作,完善临床决策”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卫生部相关部门、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医院、医学院校的代表约100人参加了会议。全国政协常委、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文康,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张文康表示,完善的医疗决策需要科学的诊断程序和良好的医患沟通,希望该研讨会为提高临床决策提供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启发。黄洁夫则强调,医生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首届海峡两岸中医医院院长讲坛在厦门开幕
本刊讯 6月21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中医医院院长讲坛在厦门开幕。海峡两岸知名的中医医院管理专家、教授就如何“发挥两岸中医药特色,促进中医医院发展”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与会者认为,海峡两岸中医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在中医药科技研发、人才资源、市场规模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与巨大的合作潜力,两岸中医药界亟待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探讨并建立中医药的国际标准,推进两岸中药产品的直接贸易,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国际中医药品牌。
我国首家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在京成立
本刊讯6月16日,我国第一家专业健康基金会——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在京正式宣告成立。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以及中国心血管病领域专家代表200多人出席了成立大会。
该基金会由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中国心血管病专家刘力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培训中心主任霍勇以及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等共同倡议发起。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将遵循“转化医学”理念,打破基础医学与医药研发、临床试验之间的界限,以期缩短医学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过程,推进医学发展。
据刘力生教授介绍,转化医学目前在中国尚处于萌芽阶段,进展缓慢,真正意义的转化医学研究还是空白,需要政府与民间力量的扶持。该基金会将建立由多个科研基地和多项科研成果所组成的转化医学平台。
研究前沿
我国成功研究出世界首个药用植物基因组框架图
本刊讯 6月2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与广药集团在京举行丹参基因组框架图成果发布会。这是世界上首个药用植物基因组框架图,标志着中药研究全面进入基因组学时代。该项工作将推动丹参成为第一个“模式药用植物”,为药用植物生命科学研究提供系统工具,为深入开展相关学科研究奠定基础。
中医药由于与现代医学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桥梁,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陈士林认为,中药基因组计划将现代生命科学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应用于中药研究,有望彻底改变中药研究手段和方法的落后局面,架起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生命科学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丹参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注定会成为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我国科学家发现白癜风易感基因并首次在国际上明确白癜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刊讯 由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张学军领衔的皮肤病遗传学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发现了白癜风易感基因,并首次在国际上明确:白癜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日前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该成果对于揭示白癜风发病机制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我国白癜风易感基因研究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据了解,白癜风是一种常见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等暴露部位,所及之处皮肤色素完全脱失而呈瓷白色,并经常合并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目前我国白癜风患者已超过1000万人。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遗传学研究团队历时5年,通过对近2万例中国汉族和维吾尔族白癜风患者和健康人对照进行基因分型,在人类基因组的3个区域内发现与白癜风发病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该成果以强有力的证据指出,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自身免疫异常是白癜风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全面揭示白癜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契机,并为疾病预警、临床诊断及新药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该研究还构建了第一个亚洲人群白癜风病例对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库,为今后白癜风易感基因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世界首个“胃病疫苗”有望明年上市
本刊讯 在6月11日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汇报会上,第三军医大学相关负责人透露,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课题之一、由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世界首个胃病疫苗——“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有望在一年半时间内上市。
据了解,“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引发胃病乃至胃癌的罪魁祸首。它是一种寄居于胃黏膜的细菌,被视作引发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元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因子。目前由于没有胃病疫苗,人们长期只能用抗生素来对付幽门螺杆菌,但易复发与再感染,毒副作用较大,费用也高。
据悉,目前该胃病疫苗已获得新药证书,并引进了1.5亿元投资,正加快推进产业化,有望明年年底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