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2010-02-18赖泽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情境

■赖泽湛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启发式的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中成为独立的思考者和创造者。

由于信息技术有别于其他学科,具有实践性强且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在现行应试教育模式下,其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以讲解为主,缺乏启发,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且教学内容陈旧与新技术脱节;学生以记忆为主,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研究的能力,学习与实践相分离。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内容。

1 解放教师思想,树立创新教育观

创新教育,首先应转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观念。教师应由传统的教育者转向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作为组织者应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作为指导者应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知识;作为参与者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发展。

可见,教不再是单纯的灌输和训练,教是为学服务的,必须从学生出发,引导、启发学生的学。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改变灌堂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再拘于一种答案。照顾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其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应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2 营造民主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行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对教学很重要,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学中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提出质疑,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确保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归属感,表现出创新的意识。

其次,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确保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才能获得最佳的知识学习效果。而任何学生都能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只是范围与层次不同。所以,教师应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通过分层教学的策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使学生在个体产生的思维冲突中开拓自身的思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力。最终使全体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问题的探究和学习,获得各自的成功,产生更强的创新热情和欲望。

3 激发思维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源泉,只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3.1 开展竞赛

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可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网络设计大赛、主机速配等活动,发挥学生不同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找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共通之处,培养创新的乐趣。

3.2 任务驱动

合理的任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既定任务展开活动,激励学生为完成任务努力。这就要求任务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原则,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如在讲幻灯片制作时,可以将带有时尚动画的文档向学生进行展示,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动手尝试。笔者在安排了学习程序,为自主学习定向后,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及教师指导完成自己的作品。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3 创设情境

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和想法,激发创新思维。如在电子表格制作中,可引入部分数据库的概念,让学生制作自己的电话簿,并实施查询,这样学生便会将自己融入情境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情境的创设还应掌握设疑。人类钻木取火是从对雷火的疑问开始的,可见疑问是创新的开始。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对不同见解,都应肯定其合理的部分,鼓励学生敢于独辟蹊径,给学生更多创造的空间。

课堂教学中还可恰当地插入故事,创设故事情境。如在讲网络安全时,可适当加入黑客攻击的事例,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思维的活力。

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不能纸上谈兵,而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自主创新。

4 注重理论实践,强化创新能力

教师只有不断鼓励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不能纸上谈兵,而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自主创新。

在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主题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评价的教学方式。如在学习网页制作中,笔者先展示自己的网站,在激发学生热情后,根据学生水平层次分成互补的若干小组。然后由各小组成员自主确定网站主题,自行讨论分工、收集素材、整理资料、设计方案,最终共同完成网站的制作。在各组汇报交流时,各学员对自身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实践过程各抒己见,相互探讨。但教师应注意,在完成一个问题后,必须通过作品的展示比较,再对该问题进行研究,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条件增减或技巧转换达到相同的目的,如何设计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创新留下拓展空间。总之,只有通过“实践——反思——进一步实践”的途径,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当然,仅仅课堂实践时间是极其有限的,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如资料收集、调查报告、知识宣传、兴趣小组和参观考察等。鼓励学生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如将自己家庭的照片整合成PPT播放,利用数据库编写历史年鉴。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激发求知欲,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5 改善考试方式,落实创新培养

现今教育的改革并没有涉及教学评价体系,还是以某次考试的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靠平时记忆式的知识积累通过考试,这样显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相违背。应改变统一标准的考试方式,允许信息技术课程以综合性大作业代替传统考试,允许学员通过搜集资料对问题深入探究。减少基础理论知识方面死记硬背的内容,把学生精力引导到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来,以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当今社会是事物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新的知识、技术、产品是竞争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仅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1]王立力.教学创新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宋新民.创造训练[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4]陶学忠.创新能力培育[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