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无效、低效行为的排查与对策

2010-02-18孙公刚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3期
关键词:对策课堂教学课程

■孙公刚

新课程理念下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无效、低效行为的排查与对策

■孙公刚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3.034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新型学科课程,这就必然要求师生双方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明确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即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师生要更新观念,加强对该课程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课程标准观、通用技术课程观、技术素养观等,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课堂教与学,努力排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低效行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无效、低效行为及对策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根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行为一:教师泛泛地讲解概念、理论,内容空洞抽象,缺少必要的案例支撑,课堂枯燥乏味,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教师一味地堆砌案例,缺少理论分析。

对策:通用技术学科所涉及的很多概念、理论并不像数学、物理、化学那样要求学生记住并深刻理解,只要学生明白怎么回事即可。因此,教学中可以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案例,结合“马上行动”、“讨论”、“练习”、“思考”、“辩论”、“探究”、“试验”等栏目引出概念。对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可以先举几个例子,然后引导学生自己举例,这样学生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概念解释清楚,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如“流程”、“反馈”的概念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行为二: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空,学生不知道回答的切入点,或者简单的一问一答,学生不需要太动脑筋,缺少启发性。

对策:教师提问的问题要清晰,学生一听就明白老师问的是什么、期待何种答案;问题要有价值,能引发学生正确的思考和探究,能对所学内容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问题要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要深入浅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应具有“大众性”,能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不能仅仅局限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广度和开放性,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对于回答不完整的答案要追问或补答;针对不同的环节预设一定的问题,并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辨,在问题中收获。从而让问题成为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载体。

行为三: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不清楚,重点不突出,对学生已经明白的知识重复地讲解,大量的练习,课堂小结只是简单复述,缺少教学内容的提升。

对策:教师要认真研究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明确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哪些知识需要重点讲解、哪些知识点到为止要心中有数。同时,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掌握学情,讲课时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另外,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课堂小结时对整堂课的内容做到画龙点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节时,最后的小结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结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技术设计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讲解完《结构的设计》一部分时,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总结,“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是结构设计不变的追求”。

行为四:教师讲课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一用到底,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这样课堂教学成为新形势下的“满堂灌”,缺少学生参与学习,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策:教师要把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既要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广泛的学科知识借助视频资料、动画课件、辅助书籍和相关文件展示出来,完善并活化教学内容,又要避免课堂教学围着课件转。要从多层面备课、多层次备课入手,熟练理解教学内容,选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使用教学教具和其他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行为五:片面追求课堂“合作学习”的表面性,使得合作学习成为少数几个人表演的舞台,因此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对策:真正认识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使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有表达自己思想和创意的机会,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对规律的理解和领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如动手实践活动课、课堂上的“小实验”等,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在课堂辩论时,针对不同的辩题可以先让各小组选出一辩、二辩,小组其他同学每人做必要的准备和补充,随时准备发言,使小组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行为六:制作课只是让学生根据现成的作品进行程序化的复制,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缺少学生的创意,背离了通用技术课程理念。

对策:让学生经历设计制作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对技术活动的参与程度,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的领悟、掌握与运用,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思考、设计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可以自己任选一个设计制作项目,将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技术方法的学习和技术过程的亲历,情感的体验和人文因素的渗透有机的统一,通过学生的设计制作,真正促进学生对技术思想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笔者在讲完《设计的一般过程》一部分时,要求学生每人提交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作品,并且占一定学分,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有便携式小凳、简易台灯、风铃、小车模型、房子模型、电烙铁画、小印章、相框架、刺绣等。

行为七:有的学校不按照课程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导致课时缩水,教师为了赶进度,只能一味地加大课堂容量,合并教学内容,浅尝辄止,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很茫然,知道或理解的不多不透。

对策:首先应争取学校领导保证课时量的开设,同时也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不割裂教材内容体系的前提下,对内在联系紧密、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做适当整合,对比较简单易懂的课程内容做适当的取舍,或者让学生自己学,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从教教材”,以提高课堂效率。如,对《技术的未来》一节,可以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写出对未来技术畅想的小论文进行交流,这样就可以适当减少教师的授课时间。

课堂上既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对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要重点讲述,重复训练。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无效、低效行为及对策

行为一: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有偏差,感觉内容简单,因此浮于表面,对课程精力投入不多,课堂不认真听讲。随着其他学科负担的加重,学生上课不带课本或者做其他作业,导致“眼高手低”。再加上个别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该学科的错误认识,并将其传播给学生,影响了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热情,使得通用技术课堂变成老师的“独角戏”。

对策:新课伊始,联系当前国内外的形势,通过具

体案例,首先做到让学生充分认识在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开始就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调动学生热情和参与互动的氛围。可以举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可以讲与教学有关的故事,摆出引发学生争论的物品,还可以设计一个师生互动的小游戏等。当学生感觉内容过于简单时,还可以结合当今科技新成果,给学生设计一些他们既感兴趣又觉得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其讨论或计算。如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控制现象的例子、最大利润问题等,都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行为二:有些学生即使喜欢该课程,但因学校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再加上高考所占分数较少,陷入“考试”误区,愿意学而不敢多学,因此上课不能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导致有效学习时间的流失。

对策:教师要注重思想教育,合理引导,使学生明白,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并不仅仅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中的很多技术思想和技术方法,如“模型”方法、“技术试验”方法、“系统”思想、“整体性”思想等,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迁移价值,是新形势下高中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理解并掌握这些将会身受收益。另外,学校要完善评价机制,让每位学生清楚具体的评价方案和学分管理规定,并以此来激励和约

束自己。行为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只对动手操作的内容感兴趣,根据自己的好恶参与课堂学习,而对动脑思考的问题、对创意设计的问题则缺乏探究欲望,缺少创新精神;对需要重点训练的内容缺少规范,随意找个地方写写画画,影响了知识的掌握。

对策:课堂上,既要立足于“做中学”,也要立足于“学中做”,让学生感受到不仅只有动手操作才是实践,探究和创意也是实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来获得“操作”体验,经常肯定和表扬学生在技术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创新和进步,使其体验成功的愉悦。如“开环控制”系统一般方框图和简单的“闭环控制”系统一般方框图、简单的三视图等内容,要求学生能准确画出,这就必须进行反复并规范训练,这样才能达到掌握的目的。

山东省青岛五十八中)

猜你喜欢

对策课堂教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诊错因 知对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对策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