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及实施途径
2010-02-18李文韬
李文韬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情感与认知都是由客观事物的刺激引起的。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心理学家罗杰斯十分重视情感因素,他认为“学习本身就是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变得高度有效。”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长期以来将智力局限于认识领域,教师只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解决疑难问题,而对非智力因素特别是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则缺乏应有的重视。而且由于“师道尊严”的影响,使很多教师有意无意地疏远学生,致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不够协调和融洽。于是,教学的效果也就受到明显的影响。情感因素是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学生的成绩好,学习上就有成就感,老师赞扬他,同学羡慕他,学习上更是快马加鞭。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家长不满意,老师不重视,同学看不起,所以他的情绪总是处在抑制状态,这种抑制直接影响能力的发挥,以至于产生恶性循环,于是两极分化日益明显。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师生间的情感会通过对其交往活动和关系的直接作用而最终影响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正在成长发育的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感情也十分脆弱。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呢?
1 教师应注意角色的变换
记得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请蹲下来和他交谈。只有蹲下来,你才会看到和他们所看到的一样的天空;只有蹲下来,你们的心与心才会贴得更近。传统教育中的“师徒”关系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飞跃与突破就是要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伙伴、朋友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当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2 以无私和真诚的师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情感
英语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心理角度讲,师生之间的心理协调是极其重要的问题。这不仅是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问题,而情感是教学中的心理条件之一,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而且伴随着感情的交流。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感情因素,保持饱满的热情,更要以情动情,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师生感情融洽,气氛和谐,协调一致,以达到加速双边活动的进程。
3 优化课堂教学教法,激发学生情感兴趣
教师应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充分体现教学法的多样性,如果只是千篇一律地重复,学生也会厌烦。只有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听说读写活动,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诸如小组讨论、二人操练、多人表演、小游戏、猜谜、唱歌等多种活动,还可以进行free talk、ask and answer等,都能产生这种效果。有些简单的句型,可以布置学生下去备课,让他们来讲,教师适当给予帮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相当高,十分投入,好多学生争着跟老师预定要讲下一课。此类活动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而且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质量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4 以教师的身体语言,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的“体验效应”实践表明:人获得信息7%来自文学,38%来自语言,55%来自面部表情。由此可见有行无声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上课时要充分发挥英语的非语言优势,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缺乏的便是一种交际环境,这便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课堂尽量多地使用英语,这可在课堂上形成英语氛围,以有助于语感的培养。但即便是简单用语,在初学者看来仍有些难度。于是发挥“非语言”优势,便成了课堂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艺术。教师用无声的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等语言)对有声语言进行恰如其分地补充、配合、修饰,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易于被学生接受。
5 恰当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上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知识的获得来自于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一旦通过艰苦的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说实施愉快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情绪影响学生爱好的转变,那么“皮格马利翁效应”便是通过师生共同的期待实现成绩的转变。美国心理和教育学家斯金纳的实验表明,通过奖赏,行为可能被铭记,但不能通过惩罚来拒绝行为。因此,动辄训斥学生,对学生妄下断语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而能够从别人认为的差生身上找到闪光点,才是教师智慧的表现。为此,不仅在学生正确回答完毕问题之后给予“Good”“Excellent”之类的肯定,还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以调动“暂时后进生”的积极性,以致不产生“被遗忘的角落”。
远离情感,知识之花将会枯萎;脱离情感,品德之魂难以铸就。英语情感教学的创设是英语教师值得重视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以情施教,积极协调师生情感,积极创设情感教学,才能不断取得成绩。
[1]李化树,任丽平,徐延福.论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情感投入[J].中国教育学刊,2006(5)
[2]睢文龙,廖时人,朱新春.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4]汪光祖.师生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89(4)
[5]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周宏,等.21世纪教育新概念全书[M].北京: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