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学习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0-02-18张秀玲
张秀玲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其实就是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性学习。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为初中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天地。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培养全体学生自主活动意识和自主探究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自主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感受在自主活动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成为有独特见解的新型人才。
1 突出人本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1.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条件,给予点拨、引导、激励,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望,使教育的外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将必须学习的任务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提出的“六大解放”,亦要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改变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旧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全新教学模式。
在当前来看,学习一篇新课文,首先必须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使学生能从头到尾多读几遍书,能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课文里讲了哪些人和事,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并找出不明白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究做铺垫。其次要重视学法指导。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相反,教师指导得法,能有效地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比如在低年级适合情境导读,就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读文的情境,引导学生充满兴趣地读书、学习;在中高级适合导学式自能读书,就要通过学生自读→发现→尝试探究→讨论→教师疏导,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层层深入,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1.2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代教育家张载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探究的前提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诱发学生探究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学生是否生疑,是否敢于发问,是其学习是否主动的重要表现。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和引导。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生疑,敢于发问,善于发问,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习惯,才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敢于探究,乐于探究。
1.3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兴趣,激活创新思维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完成自主性学习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自己在教材中发现的未知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主要探究对象,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探索,得出结论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探索多种方法来记忆单词和语法,大大改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可以开阔学生思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自己探索的内容,以自学为主先让学生看,学会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再让学生去想,学会思考。教师要充分肯定新颖、独到的见解,形成一种氛围,使每位学生都独立思考,敢于大胆创新,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2 创设合作情境
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因此,为使小组学习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可以首先根据现行教室座位横竖成行的特点,每班编好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供条件。其次,要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互动式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发生在小组的各个成员之间,也发生在组与组之间,既是学生主体间的对话,也是师生间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交流与对话。因此,建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在活动中增强主体意识,做到各成员间相互尊重、相互协调,提高合作探究的效能。第三,要建立师生角色的科学定位。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导演”,学生做好“演员”,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探索学习上,教师以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其中,帮助学生增强合作意识,改进探究手段,提高自主活动目标的达成度。
2.1 建立合作探究的课堂结构
合作探究的课堂结构,可设计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组内研讨→组际(师生)交流→深化认识。这种设计以学生自学为前提,以组内研讨和组际交流为重点,最后达到认识的深化,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合作中的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2.2 鼓励自主评价,培养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
对学习探索发现的新知识,教师不必急于评价,而是鼓励学生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提高辨析、表达、探索和创新的能力,真正体现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加速自主活动目标的达成度。
3 加强实践活动,在英语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能力
3.1 精心设置的探究性作业
所谓学生的探究性作业,指的是一种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的问题。这种作业是属于一种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而且具有很强的发现、探究与问题解决等功能的课题。它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综合性和探究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布置的探究性作业,其解决过程属于跨学科综合探究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英语学科。这种作业的设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设计并提供的探究性作业,另一种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并形成的探究性作业。在英语教学中设置恰当的自主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个简单的小课题或小任务,对提高小学生的问题探究和解决能力大有裨益。
3.2 上好英语实践活动课
活动性、实践性是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本质属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亦是如此。人教版新编英语教材中设置的英语实践活动课,大都以言语交际训练为手段,以活泼的活动形式为途径,强化英语的交际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在活动类型上,英语实践活动课可分为阅读实践类、口语交际类、游戏表演类、书面表达类等。在活动内容上,以口语交际类为例,低年级可举行故事会、生活见闻交流会等,中年级可举行热门话题讨论会、名人名胜推介会、口头作文展示会等,高年级可举行短新闻发布会、专题辩论会、即兴演讲等。学生在英语实践活动课上激发的是求知欲,发展的是思维,提高的是能力。
3.3 加强课外实践,拓宽英语学习环境
如春天到了,组织学生到郊外观赏大自然的美景,举行野炊活动,进行放风筝比赛,认识植物种类比赛等;组织学生到工厂、农贸市场、农业科技园等进行参观、调查;在中、高年级中每生建立一个采访笔记本,设计好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就一些焦点、热点问题采访校长、老师、家长、街头商贩等,做好要点记录……这些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探究能力、英语能力都大有帮助。
综上所述,通过英语中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个性充分展现,让学生真正地自主发展,在创新性课堂教学中借助自主活动来展开教学过程,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让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者去创造出来,真正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能够有独特见解地自主创新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