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阅读教学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
2010-02-18刘宗建张焕芹
刘宗建 张焕芹
农村学生的阅读水平亟待提高。如何做好阅读教学,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根据自身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列举几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1 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朗读训练是学生对文本中蕴涵意象的二次重构和创造,包含着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解读。而要达到重构和创造的目标,离不开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教师对朗读技巧的指导,对学生能否准确、传神地表达出文本之思想情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停顿、节奏、语气、重音、换气等技巧的传授,需要教者耐心指导,直到学生得心应手。
2 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形式花哨、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3 促进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呢?
1)利用教室的整体环境,培养学生的语速、兴趣。要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突出教室环境的美与和谐,充分发挥环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熏陶作用。如充分利用黑板报抄写、绘制学生熟悉喜爱的故事、童话等,让学生常常对其中的故事、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其次,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应该鼓励他们敢于阅读,培养他们先说后问再议,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应结合实际让学习力不从心的学生得到启发,激励学生敢于阅读,敢于发言,学生没有了紧张、畏惧心理,自然而然投入阅读学习中。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是一件很舒服和愉快的事情,激起阅读兴趣和阅读愿望,体现人文精神。
4 阅读教学应循序渐进
4.1 课前阅读文章,预习课文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给好预习提示,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地进行,使预习行之有效。这就是教师教学中的“牵引”,学生通过认真预习可以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是字的音形义不懂,还是无法理解片段的意思。对于不懂的字词则可以在课前利用工具书查询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同时,学生也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将文章的中心抓住,领会全文的重点所在,掌握文章的重点知识。
4.2 课堂教学中的疑和问
没有“为什么”就没有今天科技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疑问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支撑点。课堂中的疑问恰是学生求知欲强烈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扶”。这一步实现的基本条件是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最佳方法,以提问的形式理解文章,不仅能使学生的口述能力得以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能尽快地掌握文章的中心。
4.3 课后的复习和课外阅读
课后的回读是对文章中心的进一步理解。通过课前、课间、课后三步反复阅读,才能真正对文章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了解自己对文章的掌握情况,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易疏漏的地方,达到引以为戒。那么在下次的学习中就会得心应手,正确寻找出学习一篇文章的捷径。其次是课外阅读,实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也同时是对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检验,是达到“不教”或“放”的一种检测。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扩大阅读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而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阅读就能了解前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且要对名篇名著做到书读百遍,反复体会其中的精华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地充实、发展自己。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求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做到既重视课内语文阅读教学又抓好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那么笔者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