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环保意识渗透
2010-02-18李群娣
李群娣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韶关 512100)
略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环保意识渗透
李群娣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韶关 51210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只有真正树立起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完善生态文明的观念,才能做到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职高;语文教学;比较法;多媒体;环保
2009年10月17日,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首次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此次由总统纳希德亲自主持,14名内阁部长参加的会议很特别,他们戴上水下呼吸装置,潜入深约6米的海水中,召开了30分钟的会议。这次会议旨在告诫全球,地球真的越来越“烫”了,气候暖化、“天堂”的“眼泪”造成的海水上升,将对地球生态造成威胁。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有责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内容,找到“渗透点”和“结合点”,深入浅出地渗透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校今年选用的语文教材十分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而环保意识教育也是人文精神的一部分。如高二教材上册所安排的课文《天山景物记》、《让藏羚羊续说“生命禁区”的神奇》和《长江三峡》等课文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因此,笔者在讲这些课文时很重视环保教育的渗透。
在课堂讨论中渗透环保意识
《天山景物记》描绘的是一幅田园牧歌式的优美画卷,写出了天山的壮美及牧民的幸福生活。为了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笔者把学生分成了两组,让他们根据各自的问题先到网上、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第一组学生负责找出文章中描写天山“美”的句子及图片;找出体现牧民幸福生活的句子及图片。第二组学生则负责查找环境污染的事例及图片。在讲课过程中,笔者提问第一组的学生:“天山美在哪里?牧民幸福生活体现在哪里?”学生回答道:“高矗的巨大的雪峰、清澈见底的溪流、原始翠绿的森林、五彩缤纷的野花、碧绿的千里牧场、又大又甜的蘑菇……”并且把体现天山“美”的图片(雪峰、溪流、森林、野花、羊群、马群、牛群、蘑菇、雪莲)和牧民幸福快乐的图片在多媒体上展示了出来。当学生看到天山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之时,都连连发出赞叹之声。趁学生陶醉在天山的美景中,笔者让学生进一步地讨论,你喜欢天山的什么?天山为什么那么美?学生各抒己见,回答的观点大多数都是认为天山的环境没有受到破坏,牧民们的幸福生活也是大自然所赐!紧接着,笔者示意让第二组的学生上来展示他们所搜集的事例及图片。这一组的学生找到了水污染、噪音污染、气体污染、沙漠化等事例及图片。让学生印象深刻的应该是在污染河流沿岸流传至今的一首忧伤、哀怨的歌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这首歌谣学生配上了水质慢慢变坏的图片,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了水质变坏的危机感,心灵上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接着全班学生讨论造成这些问题原因在哪里?面对这样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争先恐后地发言。这时笔者趁势提出: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情况?并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见解。学生的办法也五花八门。有的说“重罚”,谁污染,谁负责,罚到他怕为止;有的说加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实行连带责任;有的说寻找新的替代事物……但学生忽略了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应该要从自己做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这一节的对比教学中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知道了环保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利用多媒体手段渗透环保意识
多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的效果直观,既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又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
比如,笔者在讲授《让藏羚羊续说“生命禁区”的神奇》这一课时,让学生在熟悉课文、了解背景的基础之上,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可可西里藏羚羊的图片,观看了《可可西里》这部电影。因为藏羚羊浑身是宝,其纤细柔软的绒纤维被称为“软黄金”,用藏羚羊绒毛制成的“沙图什”披肩十分轻巧,在国际非法贸易中十分走俏。所以,“高原精灵”遭到了盗猎分子的疯狂屠杀。藏羚羊绒价格的暴涨导致了藏羚羊数量的急剧下降,“高原精灵”濒临灭绝。学生一面看到的是可爱的“高原精灵”,另一面听到的却是盗猎者罪恶的枪声。雪地上那一只只可爱的“高原精灵”与那一张张摆放在雪地上的血淋淋的藏羚羊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愤怒地控诉盗猎者的残暴行为,并被护卫队员用生命守护可可西里的精神所感染。有的学生认为应该通过更加严厉的立法惩治不法分子,保护为数不多的“高原精灵”。最后,笔者引用了古老落后的印第安人对自以为高度文明的白人所说的话来总结这一课:“当你砍倒了最后一棵树,杀死了最后一个动物,捉去了最后一条鱼,当你污染了所有的河流和海洋,你能靠吃钱活下去吗?”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可可西里的那美丽的天地、可爱的藏羚羊、崇敬的守护者,无一不在打动着学生的心,让学生感到了人类与生灵因生命而息息相通,要以切实行动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其实,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篇幅的课文都有环境教育的内容。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讲授中可以让学生闭着眼睛去想象诗人那“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自然秀丽的田园风光,体味诗人宁愿弃官归隐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从而让学生生发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在课堂及社会活动中渗透环保意识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真正树立起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完善生态文明的观念,学完“人与自然”这个单元后,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6人为一个讨论小组,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资料,合作完成一份宣传环保的手抄报。从上交的作业情况看,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文字讲述、图片对比、个人感受等方面去体现环保,宣传环保。他们提的问题很广,近一点的如马坝河的污染问题、治理建议等,远一点的如北京秋天沙尘暴日益严重的问题、马尔代夫面临的危险和困境、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等。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学生关注环保的面更广了,环保意识也增强了。
在语文听说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尽可能地把环保教育渗透进去,教育学生环保要从自身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比如在“口语训练”教学中,讨论如何维护美丽的绿色的校园环境,笔者先让学生把学校不环保的现象一一罗列出来。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到水电浪费、纸张浪费、粮食浪费、白色污染、噪声污染等等,并点明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向学校发出了倡议:(1)节约用电,刻不容缓。(2)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从一点一滴做起。(3)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4)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5)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白色污染。(6)一物多用,减少日用品浪费。(7)减少噪声污染,维护安静的学习环境。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手抄报”、“说环保”活动,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认识,也让他们的心中深深扎下了环境保护的根。
实地调查,写调查环境现状的报告
在第三册语文写作训练《以议论为主的应用文——调查报告》中,笔者教育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对我们周围的环境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进而向周围的人群宣传环保意识。学生参与的意识很强,为了解到第一手基础性资料,有的学生主动到市环保局去实地调查。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他们采用表格式问卷法、资料收集法、实地调查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同时提出了以下的结论性报告:空气质量明显下降,水体污染十分严重,土壤状况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植被状况令人担忧,自然灾害严重等等。学生经过讨论与交流,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与自然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寻找与所有者利益兼容的治理机制,实现生态环境的宏观治理,建立并健全干预机制,才能使生态环境的治理长期、有效地开展。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把环保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学生的心灵在具体实践中得到了净化。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是必要的、可行的。只要教师胸中有“环保”,找准环境教育的渗透点,抓住关键进行巧妙地渗透,做到文道结合、水乳交融,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保护生存环境的义务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就一定能让环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1]赵仲龙.生存还是毁灭——大自然的警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2]罗亚玲,汤剑波.绿色良知——卢岑贝格和他的《自然不可改良》[J].社会科学家,2000,15(5).
[3]石明星,石建海.语文创新教学应重视人文意识[J].教学与管理,2004,(5).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G712
A
1672-5727(2010)10-0120-02
李群娣(1976—),女,广东韶关人,广东省韶关市曲江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