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契约漫议
2010-02-18万颖
万颖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契约漫议
万颖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根据师生心理关系,消极的心理契约对英语教学有着消极的作用,但如果合理利用心理契约中的凝聚、激励等积极因素将有助于改善英语课堂教学状况,使得师生易于沟通、教师关注差生,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高职;英语教学;心理契约;积极因素
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语言。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强调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和提高。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强调英语教学要重视技能的形成,“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语言应用能力是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
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师生心理关系显得颇为重要。因为语言的发挥和应用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密不可分,随着语言教学功能的发挥,师生之间形成了以某种心理契约为基础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能按照预期达到教学目标。
心理契约存在于英语教学之中
尽管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现代组织行为和企业管理科学,但它也广泛存在于其他群体组织活动之中。心理契约强调管理活动既要遵守组织纪律和实在的契约关系,又要重视并力求满足群体内部人际的心理需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谢恩将后者定义为 “群体中每一个成员和管理者及其他人员之间,在任何时刻,都存在的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期望。”因此,所谓心理契约,就是一种对他人产生期望,并在群体中相互影响的心理关系。
体现在教学中,教师替代了管理者的角色,学生个体则成为组织内的成员;心理契约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期望,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期望。由于英语是着重应用的学科,良好的心理契约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就是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能听懂、能对话、能阅读、能写作;而教师同样期望促进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在课堂上,积极动口,善于发言,达到促进交流的目的。具体而言,在英语教学中,心理契约就是师生对英语教学所持有的相互期许的信念。这些信念一方面是学生个体对教师英语的知识水平、教学态度、听说读写的教学技能,乃至人格魅力等,能保证其学有所成的主观期许;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学习行为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状况的期望。
师生的相互期望是必要的,是双方提高的动力。如果教师不懂多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或者如果学生课堂沉默,就可能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局面,那么,一旦某一方或双方的心理期许落空,心理契约中的消极因素就会把英语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可以肯定,师生之间不良的心理关系将阻碍英语教学的进展。反之,良好的心理契约是保证英语教学顺利进行,并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因此,有必要针对英语教学的现状,研究阻碍教学顺利进行的师生心理问题,找出导致不良心理契约的原因,利用心理契约中的积极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改善英语教学状况。
消极的心理契约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观察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并分析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不难发现,在英语教学中,师生在相互的期望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因素。只有指出这些因素,才能使师生双方共同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否则,师生可能都会对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大大低于期望值而疑问重重。教师无论是推卸责任还是勇挑责任都无可奈何,想要改变现状却又无计可施。考察分析这种期望关系后,笔者认为,消极的心理契约在英语教学中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教与学之间的目的差异性导致师生认知分歧 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心理活动又存在主观性,学生个体之间、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认知分歧。这种分歧越小,说明对学习英语的认识和理念越一致,就越容易达到英语教学目标,反之则有损于英语教学活动。以师生认知“英语学习的必要性”这一理念为例,一般而言,在英语教学效果好的班级,师生在对待英语学习的必要性这一看法上往往是很一致的。学生从需要的角度出发,期望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所谓有用,是指能利用英语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这本无可厚非,然而矛盾的是,生活中相当多的人认为英语在工作中用不上,或者觉得英语就算能增加求职的砝码,工作后也不会使用很多,很少有人认为这是一门有助于适应社会,广泛应用于工作和生活的学科。这些看法无疑左右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但是需求决定了态度。在否认社会对英语需求的学生当中,绝大多数被动地学习英语,把英语学习当作一种无奈的选择。由于这种认知与教师一贯秉承的教学目标所产生的认知有很大的分歧,所以减少认知差异,端正学习态度是改变英语教学现状的关键一步。
心理契约的长期稳定性与教学模式的固定性相互影响 心理契约是一种长期性契约,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因为心理契约是依靠人的素质、觉悟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这种素质性、制度性的改善和提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以牢固稳定,而一旦建立起来这种契约,也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它将发挥长久的作用。英语教学模式通常有着稳固的心理关系基础,比如,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不太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学生因此形成被动学习的依赖心理。教师统治课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不是学习的主人,长此以往,学生由初学英语时对掌握英语的热切期望转变为一种被动学习的惯性心理。这种心理使学生变得害怕出错、不敢对话、不敢提问、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学习容易导致学习挫折,甚至会导致学习中止。比如,一些学生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旷课或情绪失调。学生被动学习英语的心理反过来强化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刻板性。学生更加依赖教师的讲,增加教师教学压力及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处理学生的情绪、行为和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改变已有的心理契约,即改变原有的心理依赖关系,才有可能改变原先的教学模式,使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富有挑战、生机和活力。
工具化的心理契约 工具化的心理契约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一方面,英语学科课程内容与考核方式的固定限制了学生可以学些什么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但是英语是一门通过应用体现价值的学科,教师若不顾及学生的真正需要和感受,不愿意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学生就很可能沦为教师实现“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好”这一愿望的工具。学生一旦形成了被动接受信息的学习方式,就会把对自己的要求降低到只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就好这种程度。时间一长,对英语学习就会产生忽视、漠视和疏离散漫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学生寄希望于教师和课堂,对教师过于依赖,就会把学习责任推到教师身上,让激活课堂成为判断英语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这使得有些教师为赢得学生的认同,专注于营造课堂气氛,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情况及其在学习中体现的道德水平。
由此可见,当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利害关系,对方就都会被物化、工具化。可能产生的结果是责任意识的缺失及教学过程似是而非。只要师生一方在履行自己的责任方面松懈怠惰,师生双方就都会蒙受损失,失去成长的机会。
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要掌握的原则
心理契约的作用之一是凝聚。学生带着期望进入课堂,如果事实与期望相悖,便会选择从心理上远离英语这门课;反之,则会增强课堂凝聚力。心理契约的作用之二是激励。学生根据自己期望值的实现程度,决定对英语学习投入和付出的多少。在心理契约中,每个人的需求和动机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只有较高层次的满足才具有激励作用,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这种满足正是心理契约中最重要的成分。因此,心理契约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契约为优质的英语教学提供保证,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要掌握以下原则。
建立互信的原则 良好的心理契约是师生互信的基础。只有彼此信任,才有可能建立起心理契约。一旦师生双方彼此缺乏信任,从教师的角度看“我怀疑你是否能够达到基本的技能要求”;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不觉得教师的听说训练有多重要”。心理契约则表现出心理上的疏远。反之,当心理契约以信任为基础,师生之间忠诚度则较高,教师认为“英语是我们共有的兴趣,学生值得肯定”,学生相信“教师会考虑到我的学习需求”,这样建立互信的关系,教学目标就不难达到了。
尊重包容的原则 心理契约具有交换的性质。这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守规则:教师重教,学生重学。但是,由于教师有操控教学的权利,所以这一原则主要是针对教师。正因为有来自教师的心理承诺,心理契约才能够减少学生个体的不安全感,也能够对集体中的个体行为产生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取决于其对自己付出和回报的衡量,如果他能够感知到环境对自己成绩的肯定,那么就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行为的保持。很显然,这就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尊重。良好的心理契约要求师生双方要对彼此认同。师生双方尽其责任,相互认同,就是一种充满爱的师生关系。换句话说,学生认为他的价值并非完全由学业成绩来衡量,教师也不会将学生简化为学号或成绩。这种关系重视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价值,不牵涉利益,只有包容。
激励内驱的原则 通常认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法会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障碍,但是,对于究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教师却难以掌握。经验告诉我们,能主动学习英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充满快乐和热情的,他们能以持久的态度应付较困难和具挑战性的问题。同样,教师的教学热诚是解决问题的决定性因素。内驱力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为了获得成就而努力的愿望,体现为个体的热情以及刻苦精神。每当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他会对在以后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满怀期望,他们能够从这种对未来的可获得性的期望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当心理契约激励内驱力,它的假设就是:“英语是我喜爱的学业或事业,我愿意克服困难、接受挑战。”而强化内驱力是师生双方共同进步的关键。它可以激发行为主体的潜力,帮助师生形成新的行为习惯。比如,促使教师改变授课的方法、设计新颖的互动行为以及有效的指导行为,这有助于形成新的动态的心理契约关系。
调适变化的原则 心理契约能动态调整师生关系。心理契约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内外环境、主客观条件改变了,双方的信任、期望、要求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它是一种动态调整的关系。只有师生双方确信心理契约是一个动态的关系,并灵活地、积极地、不断地进行沟通,心理契约才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
利用心理契约改善英语课堂教学
建立一个重视沟通、易于参与的教学环境 由于师生行为主体具有个体相对性,沟通和参与能够促使双方行为转变。沟通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之一。合理的沟通可以让学生明晰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进而认同并达成默契,这需要教师下足工夫,方能水到渠成。重视沟通意味着教师要以学生为本,重视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易于参与”指的是师生不断沟通,将心理契约明晰化,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反思个人的教学信念与教学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的各种途径,比如,使其协助教师进行教材准备、环境准备以及配合教学活动的实施等。
关注学生发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基础上,把学习目标与教学需要联系起来,确保协调一致地实现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发展就是要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深刻了解学生学英语的难处,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技能。对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常非智力因素较差,有很多不良习惯。要引导他们学习英语,克服不良习惯,这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教师应该站在足够的高度,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建立常规系统,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训练 构建心理契约的方法存在于交互式教学活动之中,包括小组形式的讨论、交流、分享、汇报和反馈活动等。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和辅导,让学生能够施展才华,帮助学生更新知识,完善自我。这些训练项目包括:积极提问及表达不同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各项讨论和活动,按个体情况决定学习的进展速度等。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识别一些常见的行为问题,探讨一些可行的方法,防止或减轻问题行为的产生,实时处理当前的行为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强调主动学习的意义,提供主动学习的方法。
设计有效的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 构建良好心理契约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与智能的过程,是保证学生产出高水平的内在承诺(表现为意愿、勤奋、热情等)的过程。教师可以采取成就激励、能力激励、环境激励及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分析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让学生以较深入的态度学习;比较不同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运用一些活动,增强课堂活力,增加英语学习的启发性和趣味性等。
作为英语教师,无论是在语音、语法、听说、写作,还是英语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学法指导方面,都要努力让学生佩服,使其爱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能在讲课时声音悦耳动听、语调抑扬顿挫、对语言知识了如指掌、善于质疑和设置悬念、知识储备极为丰富,极具跨文化意识和交际意识,如此,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能力和学术涵养必将使学生真正地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1]李原.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钱铭怡.《组织和心理契约——对工作人员的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曹威麟,董玉芳,田飞.论心理契约中不可或缺的暗示沟通[J].江淮论坛,2007,(2):21-25.
[4]波特·马金.组织和心理契约——对工作人员的管理[M].王新超,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本文责任编辑:郑晶)
G712
A
1672-5727(2010)10-0087-03
万颖(1973─),女,安徽和县人,湖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级翻译硕士(MTI)在读,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教学与应用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