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0-02-18楼永俊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高职大学生

楼永俊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高职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楼永俊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高职学生创业是当前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实践形式,也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对高职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具体的有关完善创业教育、拓宽创业模式等方面的措施,可以为提高高职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提供一些思路。

高职学生;创业实践;创业知识;创业模式;心理品质

开展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98年开始多次强调要在高等教育领域加强创业教育,并提出创业教育是继毕业文凭、职业技能证书之后的“第三本护照”。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把创业教育渗透到国民教育的各个层次。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校开设了2200多门创业课程,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普遍在职业教育领域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此外,由于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难题,而创业从某种角度来看属于主动性的就业方式,既符合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因此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初衷就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因此,大学生创业在高职院校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高职学生创业现状

以创业竞赛为起点 由于目前各类高等院校对于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的逐步重视,各种创业课程、创业竞赛纷纷展开。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创业学生而言,参加创业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推动他们将创意、想法付诸行动的一种催化剂。通过参加竞赛,不仅可以梳理和完善创业计划,得到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并且可以通过比赛不断发现和暴露问题,将原本模糊、不成熟的构思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创业实践,由最初的被动参与转变为后期的主动经营。因此,创业竞赛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推动和实践创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所学专业是影响和制约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经过对多所高职院校创业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的创业项目多与所学专业相关,而这其中又与所学专业的实践性、操作性有很高的正相关关系。如艺术设计类专业和某些工科类专业的学生,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这些专业时的职业指向比较明确,注重任务导向和技能学习的实际应用,因此这些学生往往在学习期间就已掌握一技之长,为今后的创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工科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其创业基于某项技术发明或创新的比例则明显低于本科院校学生,更多地是对某项已有技术或技能的应用。

创业项目的存活率不高 创业的成功需要知识、能力、经验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和配合,创业活动对于大部分大学生包括高职学生而言,是他们在很多条件并不成熟和具备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种尝试,因此成功率低也是在情理之中、预期之内的。对杭州市大学生创业的微型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多属“虎头蛇尾”,最终能存活下来的仅有10%左右,从中可见目前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较高。

高职学生创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固然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但从高职学生创业的前期准备到实际运营的整个过程来看,学生自身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三个方面。

心理品质不够成熟 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情况是“激情有余,理性不足”。由于当前各级政府和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与支持,以及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递增,导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潮,加之媒体对极个别成功案例的过度宣传,在许多高职学生眼里,创业仿佛成了一桩时髦、易行、能赚取可观财富的成功捷径。于是相当数量的高职学生在完全不具备创业条件、心理准备也不充分的情况下,将创业理想化、简单化,为创业而创业,其结果必然多以失败告终。高职学生另一种创业心理品质不成熟的表现是“自信有余,耐心不足”。在创业初期往往热情高涨,对创业前景充满信心,但对创业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估计不足,一旦面对失败和挫折就会失去耐心,只要有一个困难不解决,一个障碍迈不过去,就会前功尽弃。此外,当高职学生创业遭遇困难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等、靠、要”的心态,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于学校、指导教师或家长,而没有足够的耐心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缺乏一种迎难而上的毅力和品质。这样的心理品质,使得众多的创业项目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显得十分脆弱,遇到困难极易中途夭折。

创业知识不足 创业知识包括专业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及综合性知识。专业职业知识是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必须具备的知识,一般是与专业、职业能力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经营管理知识是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综合性知识是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多种专门知识,其中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等。高职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暴露出对很多常识性、基础性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一无所知,有时直接把创意等同于创业,做决策时多从直觉出发,缺乏处理和应对问题的基本套路和程序。例如,在对某些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时,往往是以主观想象等感性认识去进行预测,连起码的市场调研的意识都没有;在对某些产品或销售方式是否具有合法性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奢谈未来的战略规划……凡此种种,其结果可想而知。

创业能力欠缺 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其中经营管理能力是对人、财、物、时间、空间的合理组合科学运筹及优化配置的心理能量的体现;综合性能力则更多地是对社会环境利用、人际交往能力提出的要求。高职学生的创业实践在经营管理方面往往表现得比较随意,缺乏利用制度、程序使日常经营活动规范化的能力,最终导致创业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缺失。在人际交往方面,由于许多高职学生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与人沟通交往时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不仅容易在处理外部事务时陷入僵局,更容易产生创业团队内部的矛盾,最终导致分道扬镳,草草收场。

解决高职学生创业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加大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力度 由于创业心理品质对高职学生的创业实践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创业活动的最终成败,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除了设置创业流程、创业能力方面的课程之外,还应着力加强对人生态度、拼搏精神、自我调整控制等方面的心理辅导,使高职学生在真正开始创业之前就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以健康的创业动机和心理面对创业实践过程中的挫折和危机,不断增强适应能力,有效推动创业活动的顺利实施。具体做法有二:一是可考虑在创业课程教学环节中增加与学生创业相关的心理状态测评,使学生在创业之前对自己的性格、心态、精神状态能有一个初步客观的认识,为今后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扬长避短提供依据;二是可根据各地区、各学校自身的条件,建立创业心理辅导专门机构,在现有创业管理机构主要侧重资金、硬件支持的基础上,完善创业心理咨询和辅导方面的建设,为勇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真正的全方位的创业扶持。

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 从高职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还无法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创业进行有机的结合。创业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是脱离了专业在讲创业,甚至是强化培训式的,其结果必然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创业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发现自己底气不足——知识和能力不够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创业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应该是短期“填鸭式”的,应该贯穿于众多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地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思维、基本的创业能力和健康的创业心理品质。基于这样的理念,高职院校在日常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突出以项目为基础、以任务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以练代学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和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积累创业的初始经验,为今后更加有效地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导和丰富高职学生创业的模式 高职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较低,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创业模式过于简单,不管是门店销售还是网络销售,不管是批发还是零售,大部分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创业的层次相对较低,一旦竞争主体、跟风模仿者增加,很容易导致创业活动的终结。因此,在创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和引导,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职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具体可考虑以下措施:第一,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主要专业方向,引入一些行业内的实力企业作为学校创业教育的孵化器,对于一些尚处起步阶段的项目,可依托校外企业已有的资源或渠道,给创业学生提供起跑的“助推器”;而对于一些发展前景明朗但缺乏资金的项目,校外企业可作为风险投资者直接投入资金。第二,高职学生创业时可考虑选择一些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加盟连锁企业进行加盟创业,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获得加盟商的专业培训、产品配送等服务,另一方面也可利用连锁企业已有的品牌知名度,节省某些产品或服务前期推广的费用支出。

随着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必将得到深入而持续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分析学生创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发现实践与理论的不匹配之处以及课堂训练与创业实践脱节之处,才能更有效地推动高职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向着更有效、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1]余斌,夏泽育,陈建国.高职学生创业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成人教育,2009,(2).

[2]董红燕,徐双俊.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探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孙维良,郑健壮.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调查分析与对策探析——以经管类学生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06,(5).

G715

A

1672-5727(2010)10-0060-02

楼永俊(1978—),男,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高职大学生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之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