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高房价的根本
2010-02-18本刊评论员
房地产调控已有数月,但房价并未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大家甚至担心一旦宏观调控政策结束,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房价暴涨。
究竟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高房价的问题,或者说如何使(高)房价不再成为普通百姓的负担,还要借鉴国外的经验。
历史上,在建设高峰期,英国的保障性住房占住房存量曾一度接近60%、日本超过50%、中国香港地区超过45%、新加坡超过90%。反观我国,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保障房占全部城镇住房建设总量的比例都相当低,即便是近两年大力强调建设保障房,保障房的开发面积也只占全国城镇住房建设总量的百分之几。城镇大多数中低收入居民通过保障房解决住房问题无望,便把几代人的积蓄拿出来购买商品住房。这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大家痛恨高房价,房价成为社会问题也就不足为怪。
参照海外经验及中国的发展阶段,应纳入保障性住房范围的城镇家庭占比大约应在30%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将有约6000万个家庭需要保障房。但根据乐观的测算,目前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共计1530万套,这意味着实际的供求缺口至少在4500万套左右。
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立健全保障房制度,确保保障房的供应是解决高房价问题的根本之道。保障房的缺失有历史原因,要弥补政府就要下更大决心、花更大的力气去解决。
有人讲,保障房供应不足是开发商嫌只有3%—5%利润太低,没有动力。活跃在房地产市场中有那么多国有企业,政府完全可以采取行政命令,要求他们参与保障房的建设,并且要保质、保量、保期。更何况,有学者测算,开发商参与保障房的建设,在资金来源和土地供给方面都将享受到一定的政策支持。相比当前不断受到调控的商品房市场,3%—5%这样的收益率水平不仅可以成为开发商获取盈利的过渡模式,而且也可以作为一种长期的发展方向。
解决保障房的关键还在政府。如果政府下决心将土地收益的大部分用于保障房建设,以使保障房建设达到房屋建设面积的50%;并将此作为考核各级地方政府领导的刚性指标,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相信未来三到五年内,高房价问题将不再困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