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期空勤疗养技术建设的探讨
2010-02-17116013空军大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靳同朝王建伟李惠荣
116013 空军大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 靳同朝 王建伟 李惠荣
空勤疗养的特殊需求,决定了技术服务的特殊作用。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推进和各种新战训练的实施,对空勤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勤疗养技术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空勤人员的疗养质量及部队战斗力的巩固和提高。大力加强空勤疗养技术建设,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应该作为军队空勤疗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1 立足空勤疗养职能要求,加强基础技术建设
空军航医中心担负着空勤人员的年度体检、健康鉴定、疾病矫治、体育训练和航空生理训练等特殊职能。有效履行这些特殊职能,除了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外,还必须具备全面、过硬的技术水平。
1.1 以确保健康鉴定质量为中心,加强体检技术建设空勤人员健康鉴定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积极采取预防保健措施,并针对易患因素,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保持空勤人员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和解除影响空勤安全的各种疾病隐患。空勤人员的体检鉴定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内容很多,涉及内科、外科、皮肤科、神经精神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特诊科、检验科、放射科、妇科等专业技术,将体检相关学科优化重组,成立“医学鉴定部”并应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1.1 体检基本技术 病史采集与查体技能是保证体检鉴定工作质量的基础,病史采集通过查看空勤人员体检本和问诊来实现。培训问诊内容与技巧,以主诉症状为重,注意对与鉴别诊断相关的阳性或阴性症状询问;注重培训体检检查技能,重点加强各专科特殊查体方法的培训;引进客观评估方法是提高空勤人员鉴定水平的保证;开展CT、MRI等辅助检查及各种生化指标的检测,引进电生理等检查方法。
1.1.2 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可促进体检工作流程优化,提高体检工作效率,加快体检各学科检查结果的沟通速度,为医务人员节省时间,使体检数据分析得到深层次拓展。空军大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以“军队疗养院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建立实时型体检信息化系统,提高了体检鉴定工作效率与质量。
1.2 以提高空勤人员训练质量为目标,加大体育和航空生理等训练的科技含量 空勤人员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体质是保证战斗力提升的基础。随着高性能战斗机逐步装备部队以及飞行任务的力度和科目的逐渐加大,对飞行人员的各种耐力和心理应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空勤疗养工作应把体育和航空生理训练摆在突出位置,加大训练的科技含量。要围绕提高空勤人员五种能力,即灵敏协调迅速的反应能力、空间定向能力、良好的飞行耐力、航空环境适应能力、抗荷能力,科学组织,科学施纲。为此空军大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在根据疗养员健康状况、运动习惯和运动目的,应用个性化、针对性的训练处方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开展航空生理、高空弹射救生、抗荷、感官功能训练,进一步提高空勤人员的五种能力,为提升战斗力做好保障。
2 立足空勤疗养人员需求,加强学科技术建设
飞行是一种责任大、难度高、风险大的特殊活动,由于航空环境、飞行负荷等因素的影响,给航空飞行人员带来极大的生理、心理负荷与压力,造成了软伤、心理等疾病的高发。空勤疗养学科技术建设必须针对空勤人员的职业特点和现实需求,只有这样,学科建设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发展前景。
2.1 加强心理疾病防治技术建设 面临着世界性军事变革,不宣而战已成为军事斗争的常态,在包括恐怖袭击在内的许多突发性事件的应对中,特别是在未来战争中,机载武器的杀伤威力、杀伤距离和杀伤精度空前增强,将极有可能导致航空飞行人员的恐惧心理,并引发出一系列心理危机问题。危机损伤在平战时均严重制约着飞行员的作战能力,严重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加强心理疾病防治技术建设,为空勤人员打造“心理盾牌”,战胜心理疾患这个“隐性杀手”,应该摆上空勤疗养学科技术建设的重要位置。实践证明,这一技术的特殊作用是其他医疗技术所不能替代的。空军大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全军航空心理医学研究中心”注重加强飞行人员心理疾病的防治技术建设,先后开展了心理测量技术、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应激干预技术等,形成了心理专科技术优势。研究编制了《我国军事飞行人员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完成了《空勤疗养的心理学模式研究》。对近50%的军事飞行人员进行了心理评估,建立了心理档案,为军事飞行人员心理卫生防治和保健提供了依据;应用先进的生物反馈技术和森田疗法,治疗飞行人员中存在的失眠、紧张性头痛、血压不稳、飞行强迫症、焦虑、抑郁等疾病,有效率达到97.32%,治疗率达到78.5%。针对飞行事故、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等对空勤人员产生的心理应激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组织开展了《军事飞行员心理应激损伤评估与应对训练的研究》,为航空人员心理应激干预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2.2 加强软伤疾病防治技术建设 调查资料显示飞行人员患颈肩腰腿痛者近40%,提高飞行人员颈腰椎病和软组织损伤等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对缓解飞行人员的飞行疲劳、延长飞行年限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飞行人员治疗需要,空军大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以中医特色理论为指导,积极开展软伤疾病的治疗研究,在吸收传统中医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与实践,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探索了“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卧式定点复位法”等多种治疗方法,创造了“软系”综合治疗技术、“理疗、推拿、针灸”三联治疗技术等,对各种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治疗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2.3 加强健康管理技术建设 健康管理技术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技术手段。为此空勤疗养需引进现代化疗养康复理念和手段,围绕航空医学特点,深化服务内涵,加强健康管理技术建设,形成以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为特色的空勤疗养模式。健康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个人健康档案管理、体检管理、疾病管理、亚健康管理、健康知识管理。加强健康管理技术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2.3.1 健康监测技术 以问卷调查、体检数据和疾病诊疗档案为基础,形成基本健康信息,并以问题为向导建立连续的数据积累。
2.3.2 干预调摄技术 对体检报告进行评估、异常指标分析和医疗安排建议及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针对体检异常指标制订管理计划,并跟踪实施效果。综合分析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预防计划。
3 立足空勤疗养发展需要,加强设备、人才和学术科研建设
空勤疗养是通过各种疗养技术服务,使空勤人员达到消除疲劳、延长飞行工作年限的系统工程。完善的医疗设备是提高疗养技术的物质基础,高素质的医务人员队伍是疗养技术建设的根本保证,开展空勤疗养科研是疗养技术发展的推动力量。
3.1 加快医疗设备的购置与整合 医疗设备是提高疗养技术的硬件,直接影响医疗诊治水平的提高。在目前标准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必须从空勤疗养实际出发,购置及整合现有医疗设备,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3.1.1 购置急需设备 根据疗养技术发展需求,增添急需的先进设备,提高服务质量。
3.1.2 利用社会资源 采取贷款、分期付款等方法筹措资金,与医疗设备公司合作,采取由其提供设备,创收分成等办法,解决医疗设备短缺问题。
3.2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 技术人才是疗养技术建设的核心,没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再好的医疗设备也无法发挥作用。
3.2.1 立足自身培养人才 采取深造培养和短期进修相结合、定点培养和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在职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与军地相关院所的交流合作,培训专业技术人才。
3.2.2 加强人才引进协作 建立人才专项基金,积极引进空勤疗养医学人才。建立与军地相关院所的人才协作机制,定期邀请军内外著名专家举办讲座、学术交流和担任科研课题负责人或顾问,使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3.2.3 注重“一专多能”人才培养 不断完善技术人才结构调整,在掌握一般疗养医学的基础上,重视与抓好空勤疗养相关的专科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空勤疗养医护人员达到“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3.3 开展空勤疗养科研工作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高性能战机装备部队,对空勤人员身心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开展空勤疗养科研工作,才能适应空勤疗养的需要,推动疗养技术的发展。就空勤疗养专业来说,当前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课题研究。
3.3.1 高性能战机特点对空勤人员身心适应性要求的研究 随着高性能战机的高科技成分增加,“人-机-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飞行的高加速度、飞机状态的千变万化、空间定向的异常困难、飞行信息的成倍增加等,都使得操纵飞机相当困难,对飞行员的能力要求极高。这就需要研究高性能战机对空勤人员身心适应性的新要求;研究利用先进的医学监测手段,提高体检鉴定的客观性、准确性;研究建立空勤疗养健康管理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标准。
3.3.2 空勤人员亚健康状态的研究 应把如何评测亚健康状态,促进其向健康转化作为空勤疗养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研究探讨不良生活习惯、应激事件、飞行环境等对亚健康发生的潜在影响机制,建立早期有效的亚健康预测模型与测量标准,为个体化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指导,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切实解决危害空勤人员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问题。
3.3.3 航空生理训练的研究 航空生理训练对增强空勤人员空中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处理特殊情况的能力,充分发挥飞机的战术、技术性能,保证飞行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从国内外航空生理训练的发展情况看,改进和完善低压舱训练方案或采取多种可行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减少训练损伤是目前空勤人员航空生理训练的研究热点。针对国外低压舱训练方案存在的模拟高度高、训练内容分散、训练轮船较重的问题,研究和制定安全、高效、科学的低压舱训练方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