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疗养康复医学成果特点“十一五”以来我军疗养康复医学学科新进展(之二)

2010-02-17510515广州军区广州疗养院陈伟光郑军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十一五三等奖疗养院

510515 广州军区广州疗养院 陈伟光 郑军

疗养与康复医学的建立,给医学领域尤其是我军的疗养医学学科领域拓开了科技研究新空间。“十一五”以来我军疗养康复医学出现了成绩斐然、成果突出、成效显著的好势头,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 特殊群体的疗养康复成绩斐然

随着国际军事斗争、恐怖事件、灾难事件的增多,应对重大和突发性事件的特殊人群对疗养康复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如2004年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人质事件后,受伤儿童先后分两批到海南三亚接受疗养康复;2008年“五一二”大地震之后,我国1 570名儿童应邀前往俄罗斯、匈牙利等国进行疗养康复等就是实例。

“十一五”以来,我军疗养康复医学适应国际国内形势需要,在服务群体上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离退休干部、在职干部、海边防干部等扩展到应对突发性事件和执行重大任务的特殊群体。如抗击冰冻雨雪灾害,实施“五一二”特大地震援救,执行“神七”宇航任务,执行西藏、新疆维稳,亚丁湾护航等重大任务之后,全军疗养院接受了大批为抗震救灾、维持稳定、航天航海、卫星发射、军事斗争等作出特殊贡献,身心急需康复以迅速恢复战斗力的特殊群体人员。各疗养院在疗养康复医疗实践中深入研究,不断创新,获得成果。如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第二疗区郑多辉等[1]总结了抗震救灾疗养团疗养康复的流程和方法,成都军区峨眉疗养院邓秀丽等[2]调查了抗震救灾某部队健康状况,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灾后官兵疗养康复研究”、“心理干预对渡海登陆演习陆军官兵应激水平影响的研究”、济南军区青岛一疗李玉玮等“军事应激条件下装甲与核潜艇官兵心身健康与干预措施的研究”、闫明启等“我军核辐射接触人员的疗养干预措施研究”、刘剑英等“核接触部队官兵辐射损伤防护剂的研究”、青岛二疗“海军舰艇出国远航官兵发病分析及医疗保障对策”、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杨秋海等“海军特种兵个性特征与行为健康分析及护理对策系列研究”等均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正在进行的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刘晓鹏等“海军潜艇人员战时士气形成的心理因素研究”中标全军“十一五”课题、广州军区广州疗养院及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对高海拔地区官兵进行了低氧状态氧及微循环障碍疗养康复疗效分析研究等等。疗养康复医学对于执行特殊任务、从事特殊职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特殊群体人员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为提高我军战斗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 实用创新型科技研究成果突出

“十一五”以来,全军各大疗养院利用联勤体制下疗养院、医院强强联合,疗治结合、双向转诊等优势,积极开展创新型研究,一些小远散疗区也克服不利因素,认真开展实用型“五小”研究(小科研、小发明、小革新、小经验、小论文)。据不完全统计,全军18所疗养院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41项,已经立项和正在进行的科研146项,开展新项目、新技术300多项。科研成果主要亮点具体如下。

2.1 自然因子疗养康复研究 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徐莉等“临潼矿泉水质分析及基本生理和治疗作用系列研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成都军区峨眉疗养院田径等“峨眉山疗养因子对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康复作用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广州军区武汉疗养院温泉康复疗养区范平等“银屑病治疗新方法研究”获军区医学科技创新一等奖。

2.2 中西医结合疗养康复研究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科中心、全军中医老年病中心的主任、中医师承研究生导师李富玉等“诊妙颗粒治疗湿疹的研究”、“天乐胶囊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研究”等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青岛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中医针灸康复中心蒋戈利等创新的“益气复脉针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醒脑通经针法”治疗脑卒中获天津科技进步二等奖,“通关利窍针法”治疗延髓麻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全军中医重点专科买文军等“中医保健箱的研制与应用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文开义等“中药益气养血调节机体免疫平衡佐激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紫癜应用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2.3 健康管理预防保健研究 “十一五”期间,全军各疗养院均先后成立了健康体检、健康管理中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军事和社会效益。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健康体检管理中心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配备美国GE彩色B超、菲利浦数字化摄片(DR)、热CT成像系统、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美国GE公司最先进的Discovery ST16 PET-CT等高档仪器,集结了当今国际最先进的PACS医学影像传输系统、LIS检验信息系统、自动排队等候系统等信息化健康体检管理系统,是我军健康体检和管理“航母”,其“军地健康体检人群自我保健状况与血管因素调查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005年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创建了现代化健康体检管理中心,与北京华康盛道(健检)管理顾问公司合作,采用最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打造出功能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择、服务流程规划、管理与服务理念一流的健康管理中心,2008年被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称为“全军的健康管理样板基地”。

2.4 专病疗养康复研究 全军各疗养院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颈腰椎病、软组织伤、皮肤病等专病从疗养康复流程、方法、技术、仪器设备等方面都进行了多层次的创新性研究探讨,并取得显著成果。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李凯等围绕高血压病的“高血压专病系列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罗建平等针对糖尿病的“糖尿病康复疗养研究”中标全军“十一五”课题;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全军软伤诊疗康复中心”为软组织伤提供的治疗专用设备“温控圆锥型接触式微波治疗机”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济南军区青岛二疗“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心”针对瘫痪治疗的“运动想象加神经触激对平战时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应用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广州军区广州疗养院为心脑血管等动脉硬化性疾病提供预测评估新方法的“老年人踝臂血压的临床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广州军区武汉疗养院温泉康复区范平等为搬运患者专用的“平战两用多功能伤员搬运车的研制与应用”获军区医学科技创新一等奖,针对皮肤烧伤的“温泉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新疗法”以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充气式腰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获军区医学科技创新二等奖,同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总结出克服不利因素,认真开展实用型“五小”(小科研、小发明、小革新、小经验、小论文)研究的经验。

2.5 疗养康复医学基础研究 随着疗养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的提高和高学历人才的引进,疗养康复医学的基础研究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仝武军等对次声作用后大鼠CAI区EAAT2 mRNA表达变化进行了基础研究[3],结果表明次声脑损伤后谷氨酸在细胞外堆积,产生神经毒性,可能与谷氨酸转运蛋白下调、重吸收障碍有关,上调谷氨酸转运蛋白亚型2或促进其核酸表达,可能对次声损伤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为脑损伤康复探讨了理论依据。广州军区广州疗养院杨俊峰等[4]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次声损伤的防护效应研究进一步为脑损伤康复提供了实际可能。

3 疗养康复医学基础理论成效显著

3.1 疗养康复医学基础教育逐步完善 1999年第四军医大学经军委总部批准设立了疗养康复医学本科专业,以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实行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并在临潼疗养院建立了疗养康复专业本科实习生教学基地,目前已经培养出一批理疗、体疗和康复医学专门人才。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依托“全军软伤治疗中心”平台,发挥人才、技术、设备和资源优势,积极承办全军软组织损伤新技术培训班,安排了以贾振富、潘德金为代表的一批“全军师带徒”知名专家和其他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学科带头人进行授课,培养了大批疗养康复特色技术专长的专门人才。

3.2 疗养康复医学学术论文日益增多 《中国疗养医学》、《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成为疗养康复医学专业技术和管理干部踊跃投稿的杂志。近年来,《中国疗养医学》在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和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成立了4家编委工作站,协助编辑部组稿,建立稳定、高水平的作者队伍,提供优秀的稿源,增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军队疗养院在《中国疗养医学》上发表论文、论著占全部论文的90%以上,而且质量越来越高。

3.3 疗养康复医学专著指南不断出版 继20世纪90年代出版《中国疗养康复大辞典》、《疗养康复手册》、《疗养康复指南500问》以来,近几年又出版了《常见慢性病疗养康复指南》、《糖尿病疗养康复指南》、《汉英疗养康复词典》、《景观设计 (专题·康复疗养空间)》、《特勤疗养学》等工具书及专著,《疗养康复医学》编著正在酝酿中。

3.4 疗养康复医学网络化管理发挥作用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2006年研制出“军队疗养院信息管理系统”[5],此后又与北京网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军队疗养院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卫勤保障自动化指挥,对重点保障对象和海边防基层官兵实施远程会诊,远程培训,建立和完善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一体化网络服务体系。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运用“远程医学”(Telenmedicine)实施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最大范围地共享国内乃至世界医疗范围内的医疗卫生资源[6]。

综上所述,“十一五”以来我军疗养康复医学学科在特殊群体的疗养康复上成绩斐然,在实用创新型科技研究上成果突出,在疗养康复医学基础理论上成效显著,形势喜人。尽管如此,由于疗养康复医学是新兴的发展中边缘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今后需要加强疗养院之间及疗养院与医学院校、治疗医院之间的横向联系,建立多中心研究体系,为振兴疗养康复医学而不懈努力。

[1]郑多辉,刘晓玲.为抗震救灾疗养团疗养服务的经验总结[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8):702.

[2]邓秀丽,陈平,张丽蓉,等.抗震救灾某部队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6):569-571.

[3]仝武军,费舟,李丽.次声作用后大鼠CA1区EAAT2 mRNA表达变化[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9):777-779.

[4]杨俊峰,范建中,陈景藻,等.加味补阳还五汤对16 Hz、130 dB次声损伤的防护效应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32-33.

[5]李凯,靳同朝,孙林.军队疗养院检验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6):526-527.

[6]王恩伟,李伯祥,任永红.依托远程医学网 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教学[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6):529-530.

猜你喜欢

十一五三等奖疗养院
“小、快、灵”立法的唐山实践——《唐山市截瘫疗养院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
加拿大一疗养院31名老人被饿死
专题·融媒瞭望哨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为军民促健康 为打赢储力量 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深入探索疗养院建设发展纪实
丰收的喜悦
浅析疗养院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
宁夏科技发展规划创新体系建设评价研究
WZW—bewell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