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载体和给药系统的研究方向

2010-02-17邓玉红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前体靶向载体

邓玉红

(辽宁省鞍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辽宁鞍山 114031)

通过药物载体来实现给药过程,是近年来药剂学的一个热门课题。因此,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开发这一领域,以期利用有效载体达到给药系统的合理化、理想化。

1 通过药物载体实现给药过程的优点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统计,依靠载体与机体的理化效应或生物物理的相互作用,或在体外对载体的制导作用给药。其优点可归纳为13点:A.限制药物的分布;B.延缓控释;C.易于进入薄壁组织;D.定向性极强;E.药物的释放不影响药物的作用;F.药物受到保护;G.药物的种类容纳量高;H.可减少宿主对药物的过敏性;I.药物转运中损失少;J.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性质;K.可以生物降解;L.易于制备;M.载体不引起病情的变化。

2 给药系统的发展过程

回顾给药系统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代是普通剂型,例如丸剂、片剂、胶囊和注射剂;第二代是缓释制剂和前体药物;第三代是控释系统;第四代是定向(又称靶向)给药系统。按目前实验研究要求和载体与机体的物理和生物物理的相互作用,第四代给药系统由药物-大分子和药物-抗体共轭物以及胶体微粒载体组成。这种设计应该说是剂型开发中最有希望的给药系统之一。

世界著名的药剂学家Gregoriadis指出,若使药物产生最佳作用,有两种方法,首先是设计新的生物活性分子,既有效又能选择特定的受体;其次是使用载体将活性分子指向机体的特定部位,然后在识别此特殊部位之后主动或被动释放出药物。很显然这种理论方法实施的结果,就是实现靶向性给药系统(TDS)。靶向性给药一是依靠它们与机体的理化或生物物理的相互作用实现;二是在外通过载体的制导作用(国外叫作导弹方法)。

根据上述理论可以得出结论:若想实现给药系统的理想化、合理化,首要的条件是:①必须具备有效的载体材料;②必须保证药物的稳定性;③最大有效的负载;④容易制备;⑤不宜受制备条件的影响。

除此之外,采用微球型时,要考虑药物在微球中的位置、基质材料的类型、数量、微球的大小和密度、交联的程度和性质、物理及化学类型、药物的分子量和浓度以及释放环境对于药物的影响等。

3 通过药物载体给药的方法

目前,通过药物载体给药的方法有3种:第一种是将药物直接包入微球内;第二种是制备的未载运的微球放入药液中包蔽携药;第三种是制作特殊载体装置植入给药。用于制备有效载体的材料基质有以下种类: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聚烷基丙烯酸酯;磁性铁淀粉;淀粉;聚丙葡聚糖;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乙基纤维素;改性纤维素;聚丙烯酰胺;磁性铁乙基纤维素;天然磷脂质;磷脂酰胆碱(PC);磁性铁聚丁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羧甲基化交联的葡聚糖;酰胺;聚苯乙烯;琼脂糖;蛋白质;明胶;DL-聚乳酸;巴西棕榈;磷脂酰乙醇胺 (PE);脱酸磷脂酰胆碱(LPC);硅橡胶。

尚有一些正在研究试制中,上面所列材料通过一定的制备方法携药后,可以静注输送至肿瘤、关节内注射、直接注入肿瘤组织、做皮下植入、角膜滞留、肠道做辐射保护、肌注做皮下贮存库等,从而实现给药理想化。

4 给药系统研究发展的方向

理想的给药系统(DDS)研究结果是使药物更具有选择性,集中于人体的特定靶部位,在特定的时间内持续发挥药效,并且尽快全部排出体外,以减少对脏器的损害。同时对不同的给药部位具有不同的要求,其研究发展的方向如下:①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反应。②防止消化道酶对药物的分解。③延长药物通过胃的时间。④对吸收部位具有控制方法。⑤溶解控制系统的精密化。⑥扩散控制系统的精密化。⑦通过pH控制溶解速度。⑧可分解为高分子化合物被机体利用。

4.1 经口DDS的研究方向

①如何将更多的药物制成经皮DDS。②进一步弄清透皮治疗吸收机制。③解决透皮吸收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影响因素。④开发透皮吸收促进剂。⑤开发新基质。⑥开发能精密控制释药的控制膜。⑦开发黏附层。⑧建立药物透皮利用的监测与利用评价方法。

4.2 经黏膜DDS的研究方向

①尽量控制初期爆发效应,达到迅速均匀释药。②开发富有柔软性高分子的物质。③开发透明度更高的分子材料。④开发精密释药、副作用小的物质。⑤开发量微而高效的眼用药。⑥开发复方给药系统。

4.3 注射用DDS的研究方向

①注射用量小量化。②延长注射给药的药效。③减少注射次数。④降低不良反应。⑤开发小型化、持续性注射装置。⑥开发靶向型注射剂。

4.4 靶向型DDS的研究方向

4.4.1 前体药物的研究 ①对药物进行化学修饰,使之能选择性地仅作用于癌细胞。②只有被消化道黏膜吸收的前体药物才显示活性。③保留体内活化前体药物的需要量。④研制在体内不产生有害物质的前体药物。

4.4.2 乳浊液的研究 ①开发注射安全度高的乳化用油及新乳化剂。②研制最佳乳化装置及机械乳化条件。③提高高浓度乳化液的制剂技术与稳定性。④提高复合型乳状液的制剂技术与稳定性。⑤建立快速评定乳状液稳定性的标准方法。⑥提高乳状液粒子的微粒化和均一化技术。⑦更有效地控制乳状液粒表面的电学性质。⑧提高趋向靶部位的有效率。

4.4.3 微球(囊)的研究 ①平均粒度、粒径分布的精密控制。②提高球壁的柔软性。③控制球壁的表面电位。④精密控制靶部位的释药速度。⑤使抗原性趋于最小。⑥使组织相容性增至最大。⑦开发在体内分解的新的高分子物质。

4.4.4 脂质体的研究 ①提高囊化率。②提高贮存期的稳定性。③开发不用有机溶剂的制备方法。④防止药物从脂质体内泄漏。⑤提高到达网状内皮系统以外细胞的性能。⑥开发与抗体结合的脂质体。

综上所述,药剂学的发展必定会给人们的用药起到量与质的变化。给药系统将逐渐实现合理化、理想化,使新的给药系统用药次数不断减少,用药总剂量明显减少;药物的治疗作用显著增强,药物的吸收率大大提高;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进一步提高药物对人体特定部位的选择性。

[1]胡晋红.全程化药学服务[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

[2]解斌,戴振国.合理用药问答[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3]荣根满,李凤仙,樊启生,等.用药时间对药物作用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15(3):61-63.

猜你喜欢

前体靶向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N-端脑钠肽前体测定在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茶叶香气前体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