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学生 调整教学——教《想别人没想到的》反思

2010-02-17孙绍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5期
关键词:笔者课文探究

孙绍法

尊重学生 调整教学
——教《想别人没想到的》反思

孙绍法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5.115

新课改使过去一味由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开始“裂变”,但课堂上依然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一次研究课上,笔者讲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的一文,受到许多启发。

最初设计教案时,笔者将学习设为以下环节:首先,让学生课前自学了解故事(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其次,课上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为进一步探究课文作铺垫);再次,引导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学习);最后,组内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主旨(注重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4个环节层次清楚,教学设计力主体现“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实际教学并没有像笔者所意料的那样。虽然一部分学生经过预习,已经明白课文内容以及内涵,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很高,但笔者打断学生的思路,把他们引回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上——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只好无奈地端起课本,学习热情一落千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为了“顺利”地引导到下一个教学环节,笔者对这些学生视而不见,感觉自己没有使他们体会到比其他学生先行一步的喜悦。

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依然要学生来配合自己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有吸引力吗?这样的教学能有魅力吗?面对这样的质疑,笔者产生深深的忧虑和不安。追求教育民主和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是教育改革或课程变革的重要趋势,强调课堂教学要发扬民主,要尊重学生,可为什么学生一定要按照教师的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去学习呢?

尽管个性的发展离不开与他人交往,但每一个性都首先具有内在的独立性。不同的学生思想观念、智力、逻辑不同,所有的不同集合成完全不同的生命脉络。教师要承认学生的独立性,可是长期的僵化学习却让人相信学生学习的速率、方法应该一样,所以最终期望的目标也只能有一个。

不可否认,因承袭太多的传统教法,短短数年无法彻底改变,但有必要明白自己的缺失或者传统的弊病在哪儿,这样才有可能改变。

改进教学设计后,第二次上这节课。

……

师 你们自学得很成功,超乎老师的想象。那能不能把你们学习的好方法、理解的内容介绍给小组的同学,带领大家一起学习。

(学生喜形于色)

生11 好,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提,我们一起来解决。

(在几名学生的带领下,班里展开激烈的讨论学习。教师作必要的学习指导,引导学习仔细读文找出依据,体会课文内涵。)

……

生2 2 老师,我觉得小和尚的画法有问题。骆驼生活在沙漠里,如果我们用沙丘代替群山,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这一学生的发现,带动全班学生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学生集体交流收获、疑问,他们开动脑筋想出各种画法,使人大开眼界。

下面谈谈笔者的教学感悟。

1)终点可以有许多个,教师不应该再把知识当做教学的唯一终点,应该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自己的能力、背景、兴趣不同而走向不同的终点。或者说终点并不重要,教师更应关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情是否愉快,是否获得有趣的经验。

2)允许学生学习的步伐可以有许多种。面对学生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步伐,教师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跟着学生走。当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妨扮演一个“掉队”的学生,让学生来帮帮老师。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扮演一个稍稍跑在前面的学生,给学生以启发。当几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不相同的结论时,教师就成了“实话实说”的主持人,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安全、无拘无束的氛围,让学生尽情地展现不同的意见。这时候教师做的就是引导与融入,懂得引导的教师会把学生的创意巧妙地诱导出来。

3)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主体性越来越被强调的今天,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对主体性带来的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感到困惑。尤其是课改刚刚实施的时候,许多教师都遇到相同的问题:课堂变得越来越无法控制,学生会提出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课时与教学任务产生矛盾,一节课往往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提出具体要求,新教材在编排上也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如果教师的能力有限,又怎样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养的学生呢?要让课堂教学生辉,呈现亮点,教师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尚的人格魅力、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可贵的创新精神;要站在人生境界的高一层,真正在课堂“指点江山”,在课外“激扬文字”。

山东省章丘市明水后营学校)

猜你喜欢

笔者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