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0-02-17申中原褚卫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4期
关键词:基坑应用型基础

申中原 褚卫瑞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系 河南南阳 473004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申中原 褚卫瑞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系 河南南阳 473004

为培养服务地方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基础工程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制度3个方面进行改革,富有成效,并且推动和促进其他课程改革的发展。

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制度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4.033

*教改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一五”国家课题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FIB070335-A9-07)。

作者:申中原,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Author’s address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yang, Henan, China 47300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基础,笔者所在的土木工程系成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改革小组,率先对土木工程专业一系列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基础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其改革带动和促进其他课程改革的发展,可为其他同类高校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教学内容模式化

为顺应整体教学计划安排,充分体现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特色教育,基础工程课程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授课学时由原来的50学时压缩为44学时。但课时的缩减并非是其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变化,而是在课时限制条件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基础工程原来比较散碎的教学内容被整合为3个模块:基础设计模块、地基处理模块和基坑工程模块。新大纲对3个模块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在正确阅读和分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各种规范和手册,掌握常见基础类型的设计;熟悉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解决常见地基问题的能力;能计算分析得出基坑的处理方案并对其进行设计。

2 教学手段多样化

2.1 采用模型教学

在讲解基础设计模块中有关基础类型和基础构造要求时,笔者将基础模型搬上讲台,结合理论知识,对照讲解,使学生听有理论,看有实物,准确快捷地掌握知识要点。

2.2 利用多媒体讲解工程实例

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而且大大地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能力。同时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弥补课堂板书所不能表达的感性认识。在讲解地基处理模块和基坑工程模块时,笔者结合相关工程实例,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不断变换的画面,使学生感到如同身临其境,如同老师在带领着参观学习一样,原来比较单调枯燥的知识也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学习效率。

2.3 开展专题讲座

3个模块开展3个专题讲座。如基础设计模块,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基础设计的一般原理,笔者打破以前基础设计支离破碎的传统讲法,选择本人所参与的工程实例举办“基础综合设计专题讲座”,从如何阅读和分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荷载的传递讲到基础的选型,最后讲解具体设计过程。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一般设计原理及设计过程,又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系统观点,使学生终身受益。

2.4 划分小组,撰写专题论文

在地基处理模块和基坑工程模块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改中,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布置一个实例进行地基处理和基坑工程设计,同时列出参考书籍名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学生小论文收交上来之后,笔者选出优秀示范论文,讲解指导,查找不足。这种方式产生的综合效果是很强的。

1)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写出高质量论文,学生要到图书馆翻阅大量书籍,查阅众多相关资料,甚至亲自走上工地去调研,理论和实践的距离缩小了。

2)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依靠集体,困难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这也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

3)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处理地基和进行基坑分析设计时,笔者要求每组学生至少提出3种以上方案,最后选择一种实际应用方案。此过程培养了学生面对复杂局面作出反应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权衡利弊,最后作出抉择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为将来在社会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考试考核制度弹性化

伴随着上面的一系列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制度已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严格的、科学的考试制度,不仅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是保证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质量的重要环节。基础工程课程的考试考核制度改革也势在必行。鉴于此,笔者对基础工程课程的考核制度大胆进行改革。基础工程课程考试成绩的评定由原来单纯的试卷考试转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测试,其中理论知识测试占总成绩60%,能力测试占总成绩的40%。能力测试考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在专题讲座中学生的出勤、发言和互动情况占20%;二是三大模块3个大作业即基础设计大作业、地基处理小论文、基坑工程小论文成绩占20%。

随着基础工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带动和促进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程改革的开展。所有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1]付贵海,等.《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94-95

[2]司马玉州.关于加强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5):117-118

[3]陈丙义.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6-39

[4]王祥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0-42

[5]陈以一.国际土木工程界对未来工程师教育的若干关注点[J].高等建筑教育,2006(6):119-121

Reform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hen Zhongyuan, Chu Weirui

To cultivate the applied talents of civil engineering who will serve for the local region, the three factors which have been carried on about the course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r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ans and feed back system. The result of the reform is effective and has promoted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curriculums’ reform.

applied talen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ans; feed back system

G642.0

B

1671-489X(2010)24-0033-02

猜你喜欢

基坑应用型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整式”基础巩固
全套管全回转咬合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
基坑开挖及加固方法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坑开挖对邻近已开挖基坑的影响分析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