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兴趣的激发
2010-02-17王彦霞
王彦霞
历史课兴趣的激发
王彦霞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课堂上,将相关知识巧妙地融于幽默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知识的领悟,能够获得非比寻常的功效。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从3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
1 通过导入吸引住学生
中国有句古话“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说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当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后,作为教师则可以顺利地传授新课,故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上课前的两三分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编出小故事﹑设置情景难题、布置学生朗诵、播放短片等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教法必须改革创新,灵活有乐趣。
2.1 用丰富新颖的史料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通过认真备课,广泛搜集资料,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用资料、说段趣闻、讲个故事、吟咏诗词,方能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师生情感融合为一体。如讲“明末农民战争”的原因是“宦官专权”“土地集中”“加派田赋”“天灾严重”,但缺少史料认证,对学生很难有说服力,认识不到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事实,培养不出“哀民生之多艰”的阶级感情。因此,在这关键问题上,可补充《明史》:“魏忠贤,肃宁人。少无赖,入宫,有宠。当之时,内外大权归忠,海内争望见献诌。”说明宦官专横跋扈、猖狂至极。引用杨嗣昌《钦奉上传疏》:“近年来田地尽归有力之家——若夫贫民,本无立锥之地。”这样,既抓住重点,又突破难点,收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2.2 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设计问题、设计活动上。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成为主人。由于传统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弊端,学校的多数课堂教学都基于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的太少,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所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发挥电化教学特有的“鲜明色彩”“生动形象”“声像同步”等优势,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电教手段,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新奇的快感,唤起求知欲,引起对所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战胜疲劳的新的力量。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3 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只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好奇心,给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才能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现代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表现。由于教材体系等原因,历史课堂显得沉闷枯燥,有的学生看小说,有的睡觉,有的忙着说话,还有些发呆的。面对这种情况,有些教师严厉呵斥或者干脆不闻不问,这两种态度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问题。对于喜欢说闲话的学生,不如让他(她)到讲台上进行几分钟时间的演讲,既能锻炼学生,让他(她)“回归”课堂,更重要的是对其他学生起到威慑功能,为完成教学任务提供环境保障。
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之前,一定要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特别是不要怕说错,要形成“畅所欲言、言无不尽”的讨论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讨论气氛。另外,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总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而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内容的全新组合,教学方法的变化,板书的新颖别致,教学手段的直观形象,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都会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唤起他们的有效注意,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去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0.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