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教学与创新

2010-02-17吴东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2期
关键词:新课程想象历史

吴东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广大中小学教师已逐步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和民主、开放、创新的教学追求付之于实践,不仅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并不断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发现者”。自主性的学习、合作性的学习和探究性的学习正在成为学习方式的主流,教师的角色和职责发生质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1 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维,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历史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常说的“有感而发”“触景生情”等,均表明具体的情境对人的认知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问题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获得。问题可以是历史学科内部的问题,如:为什么既要肯定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又要肯定元朝的大统?近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有关问题,如:从中国历代都城的迁移中,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的改革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影响。问题可以是单一性的,如:怎样评价汉武帝的功过是非?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如:中国古代北方人口的南迁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起过什么作用?问题还可以是单纯的历史问题,如:怎样看待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形成的特点是什么?也可以是与当前社会紧密联系的,如:当代青年,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看今天社会生活的变迁。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落实历史新课标,诱发创新。

2 有的放矢,引导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学习兴趣。如教师注意的是先“的”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矢”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次发现,如让学生对学过的历史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写得灵活多样,富有创新。在改写、续写等训练中,学生不但初步学会了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理解、充实,而且逐步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事实证明,从“的”着学生创新,到“矢”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

3 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应把历史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另外,在历史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经过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4 积极评判,激励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作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潜在因素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自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特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新课程想象历史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新历史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历史上的6月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