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内涵研究*

2010-02-17王娜玲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工学高职专业

王娜玲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高职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内涵研究*

王娜玲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根本出路,这已经在高职教育界达成了共识,但不同专业工学结合的具体实施模式是不一样的。高职营销专业工学结合的内涵包括“五个结合”,即学习与工作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结合,学校与行业、企业结合,“双证”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摸索结合。“体验学习”是营销专业工学结合最有效的模式。

高职;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内涵

近年来,虽然相比其他专业而言,高职营销专业的就业形势还是不错的,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可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是企业对学生并不满意,主要理由是学生上手太慢,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用不上,上岗之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培训,基本的职业素质在学校期间并没有养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教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割裂、学习过程中学与用的分离、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脱节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很多高职院校理工科类专业尝试采用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共同研发课程的方式,即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经过若干年的摸索,证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造就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给高职教育注入了生命力,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根本出路。高职营销专业的教育也不例外,但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照搬理工科的那套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

营销专业的特点与工学结合

历年来人才市场上对营销岗位的人才需求量都位列前茅,而且对应聘者学历的要求并不高,但对实践工作能力的要求却非常高,应聘很容易成功,但是工作的时间往往不会太长,不是企业淘汰员工,就是员工因为无法胜任工作而自动离岗,这也是企业对学生素质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在校期间,学生如何在学习职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有计划、有步骤、正规化及职业化的实践训练,成为高职院校需要考虑的问题。工学结合就是顺应此类需求而设计的培养模式,早期的工学结合从国外引进以后主要应用于理工科专业,将绝大多数技术标准化,将工厂搬到学校、搬进课堂,“教、学、做”一体化,学生毕业之后即可“零距离”上岗。但此类大家公认非常有效的方式对营销专业并不适合,营销专业有别于理科或者文科其他专业的不同特点决定了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内涵的独特性。

营销工作环境与对象的灵活性 理工科类专业工作环境是工厂,面对的是固定的机器设备,只要设备没有更换、生产的产品没有改变,员工的应对措施就是一致的,无需灵活变动;而营销专业工作的环境是瞬息万变的,面对的是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性格各异的顾客,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面对不同的消费者营销的结果各不相同,员工面对的是太多的未知,谁也无法确定下一个营销对象的情况如何。工作环境与对象的灵活多变性对从业人员的应变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理论教学根本无法将所有营销工作中将会出现的情况悉数罗列,经验的累积是提高应变能力最好的训练方法,工学结合模式其实就是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的方式的设计。模拟变化的环境是很困难的,即使可以模拟也只能局限于普遍情况或特殊的某一种情况,与实际工作中的环境是有一段距离的,因此,在营销专业的工学结合方式中,课堂内的模拟训练或者将市场搬进课堂可以作为学生练习的一种方式,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还是要将学生推向市场,使其融入真实的环境中,体验推销员、营销员、调研员、经营者等身份,在一切都与自己的利益攸关的前提下操练技能才能有所收获。

营销工作方法的非标准化与解决问题方案的多样性 营销环境与对象的多变性使得营销工作的方法无法标准化,同样的环境与产品却让迥异的消费者产生不同的体会,产生不同的异议与问题,当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相同;同一产品、同一顾客在不同的环境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营销结果;甚至同一环境、同一产品、消费者,由于营销员的某一句话、某一个眼神或者某一个手势,都会导致情况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同样的解决方案不一定适合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顾客、不同的营销员;营销没有定式、没有标准方案,同样的问题可能有若干套解决方案;对消费者心理的探索是一门很深而且需要经验支撑的学问,仅仅靠课堂内的理论灌输或者蜻蜓点水式的实训是远远不够的;走向市场,真正接触消费者,把营销专业学生的经济利益与实训结果进行绑定才会有作用。

营销职业技能训练环境的不固定性与对场所条件要求的宽松性 营销专业与理工科及其他文科专业很重要的区别在于,技能训练环境无需固定也无法固定,有市场、有需求即可,校内或校外均可,而理工科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则需要在固定的厂房内进行,文科中旅游专业要在景点或旅行社,财会专业要在专用的财会实训室、酒店专业必须在酒店或学校的酒店实训室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另外,营销专业工作场景只要求有人、有产品就可以,对机器、设备、设施没有任何要求,只要学生自己愿意,甚至学生宿舍都可以成为经营场所,而理工科专业离开机器设备实训就会成为水中花。

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模拟效果差强人意 在营销实践中,模拟仅仅是模拟,永远代替不了现实状况。但理工类专业不同,机器设备无论是模拟生产还是工厂生产,都是一样的运作过程,出现问题解决方案也是一致的,因为机器没有生命、不会思考;而营销专业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复杂的人、会思考的人,模拟与实际情况就有差异。如果仅仅是模拟,营销的结果如何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也不能体现学生的价值,不会产生利益上的得失,训练者就不会将自己摆在经营者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学到的理论也不会切实地在训练中加以运用,而一旦产生利益之争,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因此,营销专业的工学结合不能完全依赖模拟训练,比如,模拟操作软件、课堂上的模拟销售(在此指仅仅模拟,不存在销售对个人的奖惩)等。当然,把这些方式作为补充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这样的模拟训练代价最小,也有利于教学组织。但是,要培养技能、情商、心理等各方面都符合真正意义上“零距离”就业要求的学生,如果不改革工学结合的模式,将会使工学结合变成一句空话,流于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学生、对教育的不负责任。

营销专业工学结合的概念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在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定位于操作层面的概念,是与学生顶岗工作或实习有关的概念,是一种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针对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时间、工学交替的方式,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以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有机结合,满足企业需要,基本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的教育模式。

针对营销专业而言,这个概念似乎单薄了一点,市场无处不在,营销专业的实践训练场所不分企业、学校,也不分校内、校外,只要有人、有需求、有产品的地方就是实践训练的场所。因此,营销专业工学结合的概念应该涵盖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读交替、半工半读等所有方式,教育与营销实践相结合是其实质,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层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本质,即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的是过程的结合;第二层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即产业界与教育部门或企业与院校的结合、合作,强调的是对象的结合。营销专业的对象结合范围非常宽泛,从正规的企业、行业到小商小贩、批发市场、展销会等都是工学结合的对象。还要明确一点,此处阐述的“学”不仅仅指学校中由教师指导的“学”,还包括学生自我摸索的 “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营销专业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会学生职业知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营销专业工学结合的内涵

学习与工作结合 营销专业的工学结合并不是单单指学完理论之后到企业实习的模式,而是随时随地的 “边学边做”及“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室变成了从业场所,职业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及培训的过程紧密结合。要构建“边工作边学习,为工作而学习”的培养模式,但传统的在学生掌握了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后,安排最后一两个学期到用人单位的具体岗位顶岗实习的方式也仍然具有衔接学院与企业的桥梁的作用。

课堂内与课堂外结合 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设计中,“理论讲授为辅,技能训练为主”是原则,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内容分成理论讲授与课堂实训两部分,而且以课堂实训内容为主,理论讲授应服务于课堂实训的要求,在课堂内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模拟、场景演练等多种教学方式。课堂以外的训练应该更加丰富多彩,因为方式更多、场地更宽、环境更真、效果更好,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能动性。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但需要有一定的动因,课堂之外的市场真实场景及工作带来的利益多寡往往是激发学生潜力最好的原动力。课堂之外工学结合的方式包括学生在校外的自由兼职 (利用节假日甚至课程表中没有安排课程的时间)、勤工俭学(主要指食堂、商场等销售岗位)、假期在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在校期间个人或协会、团队的创业、在校园内或校园外“练摊儿”及做格子铺小老板等等。

学校与行业、企业结合 校企合作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并提供一部分 “双师型”师资,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就业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享受企业提供的兼职、顶岗实训、实习等机会,优秀毕业生毕业后直接由企业聘用。学校还可以在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下,与行业中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联合,共同组建行业性教育集团(比如物流教育集团、商务教育集团、外贸教育集团等),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搭建互利互惠、三赢(企业、学院、学生)的沟通合作平台。例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省供销社共同牵头,联合供销系统下的省茶业公司、省农资公司、省棉麻公司、省食用菌公司、友谊阿波罗集团等上百家企业,建立了商务教育集团,企业与学院、企业与企业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工学结合有了稳定的载体。

“双证”结合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毕业生在完成专业学历教育,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必须通过与专业相衔接的国家就业准入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即营销师资格证书,将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旦国家对营销从业人员采取资格准入制度进行规范,拥有证书将为学生就业增添一份砝码与保障。

教师指导与学生摸索结合 课堂内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指的是理论讲授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技能训练相结合,“学”更多地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而除了教学计划规定之外的课堂外实训项目,典型的如学生自发到校外寻找课余兼职、学生课余在校内或校外“练摊儿”,就会离开教师的指导,其中的经验完全靠学生自己琢磨与体会

“体验学习”是营销专业工学结合最有效的模式

“体验学习”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实践环境中,学生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摸索式的工学结合方式即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学习”法,这种基于工作和生活实践的体验对学生的刺激最强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做出自我调整,使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从而扎实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偶尔也会有一些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摸索无法解决,需要求助于教师,但一般的小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是可以加以解决的。通过“体验学习”,可使工学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最高境界。事实证明,经过摸索、体验得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会受益终身的,而且有了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可使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得到大大提高,使工学结合的效率更高。

[1]张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苏州:苏州大学,2008.

[2]陈金梅.广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学结合的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8.

[3]郑学平.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G712

A

1672-5727(2010)04-0031-02

2008年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专项课题《高职教育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GXXH0809)

王娜玲(1973—),女,浙江宁波人,工商管理硕士,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及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工学高职专业
盐工学人
——宋辉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