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机遇下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2010-02-17赵文静沈亚强
赵文静 沈亚强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国际化机遇下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赵文静 沈亚强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经济全球化使人才培养国际化,政府、企业及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应重视国际化能力、一专多能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及个人形象管理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拓宽就业市场,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的吸引力。
国际化人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教育国际化脚步的加快,各国开始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国际金融危机虽然极大地增加了就业压力,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正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储备期。当前,很多发达国家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我国职业院校学生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可能性,也使我国的职业院校认识到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就业能力与高职国际化人才的概念界定
加拿大会议委员会(CBC)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个体为实现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的抱负和潜能而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我们认为,就业能力是能够成功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个性品质等因素的综合。对于“国际化人才”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华夏基石人力资源顾问公司董事长彭剑锋认为:“国际化人才从个体来讲,指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否适应国际市场这种竞争的需要,是否在跨出国门以后适应国际市场创造价值;而从组织来讲,指个人是否能建构一个适应国际人才的环境”。高职学生就业需要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需要运用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高职国际化人才主要是面向国际化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对于语言掌握和沟通以及多元文化了解的要求都高于传统的高职人才。因此,我国的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既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国际化人才竞争的趋势和环境下,我国应抓住机遇,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素质的高职专业人才。
高职国际化人才就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助于缓解未来的就业压力,拓宽就业市场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极大地增加了就业压力。从经济学相关原理来看,国际金融危机是实体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真实反映,危机过后,随着经济恢复平稳,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也将提高,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正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储备期,只要做好规划,对于今后就业压力的缓解会大有裨益。几十年来,印度鼓励大学生跨国就业,菲律宾大量输出劳工,都是为了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的吸引力高职院校应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开放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以提升高职教育的魅力。2007年7月,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数十名数控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被日本常石集团和新加坡万邦集团录用;浙江旅游学院坚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该校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先后与韩国、奥地利、瑞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类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学生。高职院校加强与国外的合作交流,不但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而且可以为我国的职业教育走向世界搭建平台。
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自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化人才的短缺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高职院校学生在被国外企业认同的同时,也提升了个人价值。外国大公司的工作经历、流利的外语、国际化的视野和管理经验以及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自身修养的提升,都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如浙江旅游学院与国外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国外实习的机会,对于学生回国后就业以及个人发展都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可加快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高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我国企业实现全球化战略。近几年来,天狮集团、TCL、联想等知名企业纷纷走国际化经营路线,但国际化人才的缺乏对提高并购能力及企业国际化发展极为不利。在中国人才国际化对接高峰论坛上,多位著名企业老总与人力资源专家都认为在国内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最好的选择。我国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帮助企业实现全球化战略,以人才国际化带动企业国际化,从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高职国际化人才能力培养的重点
高职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国际化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语言交流能力、将国际化与本土特征相融合的能力及利用现代网络资源进行信息处理和利用的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了解对方语言并进行交流的能力。菲律宾的劳工和印度的软件信息人才主要的优势就是可以用流利的英语与所在国家人员进行交流。韩国的许多大学开设了英语教学课程,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强调英语会话交流能力,以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速度。我国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专业特色,推广和完善双语教学,争取创造国际化氛围。语言的掌握不限于英语,还有日语、韩语和法语等多国语言的学习。利用当前的大好形势,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出具有与世界对话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其次,高职国际化人才应是能将国际化与本土特征紧密结合并加以利用的人才。韩国和日本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重视多元文化的掌握,有利于解决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冲突。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关键在于能否认识到不同文化具有的不同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我国本土经济与文化特征以及地区的经济环境,多维度地创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环境,采取引进外教、留学生、国外实习和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沟通能力。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很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并能通过网络设备发布求职信息或搜索就业岗位信息。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虽然也在着力建设院校网络资源,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网络知识知之甚少。因此,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应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提高高职国际化人才利用计算机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及学习知识的能力。
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必须强调一专多能,提高生存能力高职学生应增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以便快速适应职业。高职学生要有所专、有所长,这是基本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多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解决就业环境急剧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如学习数控加工的学生可以对应用电子方面的知识及计算机的使用有所了解。在多种能力的培养中要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以专业能力的发展为主,并辅以其他能力的发展,及早进行自我定位,结合所学专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国际需求信息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实现顺利就业。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一些跨国公司就某些重大国际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培养现代技术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高职学生应借助网络资源,培养洞悉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动态和经济运行走势的敏锐目光,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及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生存能力。
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创新能力高职国际化人才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掌握高级技能的优势,还要有语言和信息处理的能力,这有助于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创新能力。我国加入WTO以来,大批中小型企业崛起,这些企业的投资成本和生产技术水平都不是太高,为学生创业提供了现实基础。同时,企业需要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员工,需要具备岗位弹性适应能力,而且能在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对工艺流程进行改革创新,对加工方法进行革新,对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创新的高级技术和技能型人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职业教育为日本企业培养了具有忠诚性和合作性的员工。自90年代以来,日本从“技术立国”转向“科技创新立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也转为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各类人才。因此,高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应利用多种优势,由传授即有知识技能解决确定问题的维持性、验证性教学转变为创造性、创新性教学,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现有知识技能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不可预见的问题。
高职国际化人才应具备基本的个人形象管理能力国际化人才对外代表本国的形象,因此,良好的个人形象有助于传递国家的良好形象。高职国际化人才的一个重要基本内涵就是必须懂得个人形象管理,主要指熟悉国际化交流的要求,并根据国际化交流的要求,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在工作中要有团队意识,要积极适应工作环境,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才能高效率地获取、掌握和运用知识,取得事业的成功。同时还应具备诸如正直、诚信、富于社会责任感等美德。国际化人才必须在坚持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关心国际问题,具备全球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积极乐观地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
[1]EmployabilitySkills.2000[EB/OL].[2008-02-22].http//www. conferenceboard.ca/education/learning-tools/pdfs/esp2000.pdf.
[2]郑立新,张兴福,关国才,马丹丹.双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06,(5).
[3]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国际化之路——旅游职业教育的成功探索[OL].[2008-09-02].http://www.huaue.com/unews/200892 100710.htm.
[4]刘飒.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国际化能力中国加入WTO后高职教育人才能力培养的重点[J].教育与职业,2000,(1).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G712
A
1672-5727(2010)09-0064-02
赵文静(1984—),女,甘肃民勤人,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
沈亚强(1958—),男,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