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中部分难点问题*

2010-02-17赵锦慧黄浦江李海燕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15期
关键词:卫生防护环境影响距离

赵锦慧 黄浦江 李海燕

湖北大学 湖北武汉 430062

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中部分难点问题*

赵锦慧 黄浦江 李海燕

湖北大学 湖北武汉 430062

本文结合教学及实践活动,将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问题(工作程序图、环境标准与评价等级、预测模式的更新与应用、工程分析的方法、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其难度,给出处理办法,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帮助。

教学难点;环境影响评价;主动学习

自从2002年10月2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已作为一种法律制度确定下来,从而使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技术产业在国内外得以发展,并且该项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基于此,我们作为培养环境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也应与社会需求接轨。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现将本课程部分教学难点分析如下:

一、工作程序图

它是第二章章节内容的浓缩,也是实际环评和单项环境因素评价的工作步骤,因此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工作程序图。工作程序的内容较为抽象,不同工作有先后顺序,一般不能颠倒,并且相互有所关联,前一步工作为下一步工作提供资料,下一步工作又反馈上一步工作资料准确性和完整性与否。

建议课前交给学生一份完整的报告书,结合程序图,使之清楚有哪些工作或步骤要做及其先后顺序与逻辑关系。

二、各类环境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课程,在现状和预测评价中,分别涉及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教学的重点是要使学生学会选用适用的标准,根据标准适用范围确定评价的项目是否包括在内,判别和确定本项目具体选用几级标准。

另外要强调标准的时效性,让学生多关注相关环保部门网站,及时了解标准的更替。

例如在讲述环境标准内容时,要求学生把目前所执行的环境标准进行汇总和分析。如:查找有关资料,比较分析湖北省、国家目前所执行的大气、水、声环境的有关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查阅文献资料,经过思考和小组讨论,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交流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先由学生进行提问和答疑,然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区别,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的区别。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印象,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三、评价等级的确定

评价等级一般分为3个等级,让学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各环境要素等级的判据,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从而确定现状调查内容、调查范围和环评深度。

比如,考核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判定,学生不需要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表背下来,但学生必须能够根据题中所给的工程分析内容找出判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4个条件(污水排放量的标定、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地面水域的规模和地面水的功能区划),然后根据这4个条件判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这就涉及学生要判断哪些水需要计入污水排放量、哪些水不需计入污水排放量;会判断污染物类型和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有哪些,从而确定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会根据受纳河流的流量或湖泊水库的水深、面积判断地面水域的规模;然后根据地面水的功能区划判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通过这种更结合实际的考核形式,学生完全掌握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判定方法。

四、预测模式的更新与应用

环境影响预测中很多是用数学模式来预测环境影响的大小,这些模式分别包含在环境学概论、水污染控制和大气污染控制和环境规划等课程中,因而应在教学中尽量避免把教学和学习重点放在模式推导及记忆这些模式上面,而应该放在如何选择模式和如何确定模式中参数值,因此教师重点讲解模式应用范围和每个参数的意义及如何确定其值,让学生学会选择和真正会用这些模式,增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操作性。

2009年4月1日国家开始执行新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修订导则,主要修订了评价工作分级和评价范围确定方法、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与要求、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与要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及要求、环境影响预测推荐模式等内容。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是教学和考核重点,而大气污染预测模式的估算模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等需要学生理解,能够使用相应预测软件在计算机上输入相应参数并求出在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污染物的浓度。

预测过程不要求学生一步一步计算,只要求学生在理解计算原理的基础上能读懂软件运行过程中的参数说明,知道相关参数的英文表述,会根据实际环评项目选择相关的参数,作为平时作业进行练习。

五、工程分析的方法

工程分析是分析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因素、工程全部组成、工程污染特征,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所需基础数据。教材中因存在过多文字描述,容易导致学生厌烦心理,这就导致这一内容成为教学难点。

1.物料衡算

物料衡算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而进行的物料平衡的计算。其基本原理是不管某一生产过程中物料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产过程中某一基准物的投入和产出的质量是守恒的。物料衡算是工程分析的基础方法,其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误差较大,精度有待提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对含有有机化学反应的生产过程进行物料衡算时,应引入模糊或概率的概念,即对于此类项目的物料衡算,不再采用传统的生成物及污染物产生量为单一数值的方式,而是对反应生成物的量和污染物的产生量给出一个区间范围,以污染物产生量的可能最大值作为环境保护设施设计量的依据,以行业内的平均水平来作为总量指标的计算依据。

2.类比与资料复用

类比分析与资料复用,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但在具体工作中的运用需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注意其可比性。在具体运用时,要关注比较对象的产品、生产工艺、设备、原辅材料、生产规模、物料消耗量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可比性。此外,还要注意比较对象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特征是否相似。例如就活性污泥法而言,在相同废水水质、处理规模、处理工艺条件下,因北方与南方两地气候的差异,会导致微生物活性、种群优势不同,其处理效果不同。

其次,资料复用要注意时效性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注意原有资料数据获得时的当地环境状况、项目周边污染源情况是否发生变化。特别是对监测数据的复用,往往会因新建或在建项目的出现,导致某些污染因子的负荷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使以前的数据不再具备复用的条件。

六、卫生防护距离

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其作用是为企业无组织排放的气态污染物提供一段稀释距离,使污染气体到达居民区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关系到厂址的选择、厂区平面布置等,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确定卫生防护距离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按国家已颁布的某些行业的卫生防护距离,根据建设规模和当地气象资料,直接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第二种方法是尚无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可利用《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384—91)推荐的公式进行计算。

由于行业的不同、项目生产规模的大小和生产工艺的区别、污染物治理效果的好坏、污染物性质的差异和污染源有效高度的高低,对卫生防护距离的设置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此外,建设地点的地形和气象的复杂程度,也对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计算工作中,计算卫生防护距离的各参数和系数比较复杂,目前网络流行有多种版本的卫生防护距离计算软件,这些软件都对推荐公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简化,使得计算误差较大,因此,计算时应避免由此造成或因距离设置过小而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或因距离设置过大而造成土地资源的利用受到限制。

七、结束语

由于环评领域广泛,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而且还在不断拓展,这就要求环评工作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准确地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预防对策和措施。因此,对于环评教师来说,针对上述提到的几个教学重点,除了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外,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环评涉及的学科知识的引申,比如在讲解“工程分析”时,可以对多个行业分别进行讲解,并辅以实例,结合学生所学相关学科的知识,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拓宽学生知识面。

[1]单文坡,郑辉.“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探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6):77~78

[2]王兵.环境影响评价课改的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09,4:358,360

[3]徐颂.以科研促教学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94~96

[4]尹国勋,张东.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工程教学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6:135~136

[5]赵丽,张东,尹国勋.环境影响评价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4:104~106

[6]张波,吴春笃,储金宇.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3:94~96

[7]方战强.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学研究[J].广东化工,2009,36(10):208,216

[8]李安云.工程分析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2009,22(5):34~35,127

[9]彭辉辉,田子贵,湛灵芝.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7:76~77

[10]王开勇,杨乐,庞玮,等.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方法实践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13~14

[11]蔡艳荣.“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84~85

[12]梁越敢,曹德菊,梁睿.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内容与重点探析[J].科技教育创新,2010, 1:238,245

[13]喻泽斌,莫创荣.改革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7,8:181~182

[14]叶招莲.浅析提高“环境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1):27~31

[15]熊辉,张秋根.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教改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4,2:109~110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diffi cult problems part of the teaching

Zhao Jinhui, Huang Pujiang, Li Haiya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China

Combining teaching and practic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eaching difficult problems arise (working procedures picture, environmental to mark and rating scale, predictive model of the update and application, project analyze the way, confirm health protection zone) to carry out depth analyzed for its difficulty, given approach for helping students learn effectively.

teaching difficultie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ctive learning

2010-04-10

赵锦慧,博士,副教授。

*本文系湖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2008CDB381)、湖北大学教学项目(400-013385)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卫生防护环境影响距离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浅谈高校图书馆卫生防护工作策略
算距离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探究基层医院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现状
爱的距离
距离有多远
养殖的环境影响